老年人的心理障碍与老年人的心理保健

2010-08-15 00:51:00任晓英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7期
关键词:心理障碍躯体老龄化

任晓英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医学的进步,人类平均寿命不断延长,老年人在人口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高,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一个重要的世界性社会问题。我国人口结构面临着同样的变化。1995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占总人口的9.8%,2000年己达1.3亿,占总人口的10.6%,按国际标准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20年,老年人将增加到2.8亿。占总人口的比重将上升到19.3%,有资料统计我国是世界上老龄化人口绝对数最多的国家,又是世界上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老龄化社会使老人有更多患慢性病的机会,79.1%的老人至少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慢性病。

人一旦进入了老年期,躯体和心理都会发生变化,由于离退休以后,即伴随着社会地位的改变,心理方面也就有一个适应的问题。但是许多人即使进入了老年期,仍可保持健康的心身而作出非凡的贡献。因而有人称这一时期为“人生的第二阶段”。其还能富有创造性,预防和推迟衰老是完全可能的。为此,必须了解老年人的心理变化,及时发现和治疗老年人中常见的心理障碍。即使在老人的急性躯体疾病的过程中,有精神方面的改变,会比体温和脉搏率等变化更为突出,注意心理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病症。

1 第一老年人的心理改变

1.1 感、知觉减退 视、听功能减退是老年人常见的生理现象。常因此而影响与周围和社会的交往,容易使老年人产生衰老和失落感。但其减退的速度常因人而异,还可通过其他辅助手段和锻炼加以补偿。由于感、知觉功能减退,对外界各种刺激反应迟钝,动作缓慢,因而对周围错综复杂的情景会理解困难。

1.2 情绪改变 随着大脑神经细胞的老化和脱失,调节机能减退,自我控制能力差,情绪容易波动。其情绪反应程度与所遇到的不遂心事情并不相对应,容易出现焦虑和抑郁反应,兴趣目益减少,往往只注意自身健康方面的变化,容易怀旧,好谈论过往的情景,固守平时的生活习惯,对环境改变的适应能力差,有固执粘滞和僵化的特点。

1.3 记忆减退 老年人中记忆减退是一种普遍现象,一般对远事记忆仍可保持良好,而对近期内发生的事或信息,常瞬息即忘。

1.4 多疑与妒嫉 进入老年期后,由于身心的变化而产生“衰老感”。常对自身健康状况过度关心,因主观感觉加强,容易引起焦虑不安,产生疑病倾向而到处求医。也有的气量变得狭小,容易生气,还有思维迟缓,反应不灵敏,对变换较迅速的情景不易适应和理解。如爱吃零食,节制能力差,容易为细小的事情而情绪波动,心理防卫和适应能力减退,一旦遇到生活事件后,不易重建内环境的稳定。以致造成心身障碍。

2 第二老年人的心理社会问题

进入老年期,由于离退休等原则,社会地位、经济来源有了变化,生活习惯与家庭及社会的联系也有了很大不同。再加上健康因素等都会对老年人产生不同影响。

2.1 离退休问题 这是老年人生活中的一次重大变动。不论是在生活内容、生活的节奏和规律,社会地位和人际交往等方面都会发生很大变化。事先是否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在离退休后能否有切实可行的计划安排,这对能否顺利转换有着重大影响。

2.2 家庭关系问题 由于离退休后主要生活范围是在家中,感情上的相互依赖,生活上的互相帮助,是幸福和长寿的必要保证。但是,有的人退休后居家时间增多,由于家务上意见不一致,经济问题等发生争吵也难免增多。再加上复杂的婆媳关系和邻里纠纷,也成为老年人精神刺激的常见原因。子女离家外出,配偶丧亡,丧偶后的再婚问题,两代人之间的认识和观念的不一致而造成的代沟,都是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原因之一。

2.3 住房和经济问题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还不发达,不少老年人所遇到的家庭问题和受到的精神压力常与住房及经济问题有关。很多的家庭纠纷和两代人关系的紧张,也常由此而引发。

2.4 衰老与疾病问题 老年人随着机体的老化而各种疾病逐渐增多,据统计有68.5%的老年人患有至少一种慢性病,一个老年人可多种疾病集于一身。由于疾病而伴发的情绪障碍十分常见,往往产生焦虑、抑郁、对前途无望、担心成为家庭的累赘,甚至出现消极厌世等意念和行为。

以上诸问题,如果不能妥善解决和处理,必然会影响到老年人的心身健康,也会使医疗效果受到限制。不仅使病情拖延不愈,甚至可造成严重后果。因此对老年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必须照顾到心理和社会等方面。

2.5 由于心理社会因素与多数躯体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关系密切,心理障碍也可影响对老年人躯体疾病的康复。现代医学研究证明,心理因素对机体的免疫功能、内分泌及植物神经均有直接影响,被列入心身疾病范围的病种日益增多。因此在治疗各种躯体疾病时,必须重视对老年人的心理障碍的诊治。即可提高医疗效果,还可减少不必要的医疗资源的浪费。

3 第三老年人的心理保健

3.1 生命在于运动,动则不衰,医护人员多做宣传、鼓励工作,使老年人理解运动的重要性。

3.2 保持乐观情绪,乐则长寿,应知足长乐,助人为乐,自得其乐。

3.3 不断学习,更新观念。

3.4 转换角色,适应环境,重建生活秩序,继续发挥余热,充实晚年生活,做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和老有所乐,才能生活更有价值。

3.5 培养兴趣,广交朋友,“一天交一个朋友,让身体,心理健康”。

3.6 注意保健,防治躯体疾病,“一天一个苹果,让医生离开我”。“早起早睡,精神充沛”。

3.7 采取适当措施,补偿功能不足。

4 小结

随着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老年保健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提高对健康老龄化的认识,以现代化医学模式为指导,开展老年健康教育,提高老年人自身素质和生活质量,加强对老年人的社会医疗照顾,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努力吧!

猜你喜欢
心理障碍躯体老龄化
健康老龄化十年,聚焦骨质疏松症
逍遥散治疗躯体症状障碍1例
情绪疗法干预围绝经期心理障碍的研究进展
初中生常见学习心理障碍及辅导策略
甘肃教育(2020年21期)2020-04-13 08:08:28
冰壶运动员心理障碍的克服
冰雪运动(2019年2期)2019-09-02 01:41:22
现在干什么?
文学港(2019年5期)2019-05-24 14:19:42
搬家
诗林(2016年5期)2016-10-25 07:04:51
浅谈如何克服后进生的心理障碍
人间(2015年22期)2016-01-04 12:47:32
健康老龄化与养医结合
福利中国(2015年5期)2015-01-03 08:41:54
应对老龄化 中法共同课题
中国卫生(2014年10期)2014-11-12 13: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