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力
产后出血的临床原因与处理分析
郝力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的原因及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对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我院60例产后出血患者进行分析。结果产后出血主要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胎盘因素等。结论产后出血是多种原因和多种危险因素所致,必须及时处理。
产后出血;原因;处理
产后出血是产科常见的并发症。是引起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出血量超过500 ml者。一般多发生在产后2 h内[1]。胎儿娩出后至胎盘娩出前出血量也较多,应引起高度重视,积极预防。找出出血原因,对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十分重要。
1.1 一般资料 自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产后出血60例,年龄17~39岁,平均26岁,孕周32~42周,初产妇36例,经产妇(2~4产次)24例,经阴道分娩48例,剖宫产12例。产后出血情况:以胎儿娩出后24 h阴道出血量≥500 ml为标准。产后出血按胎盘娩出前、胎盘娩出后和产后2~24 h 3个时期限。
1.2 产后出血原因 宫缩乏力41例,胎盘部分粘连7例,胎盘残留9例,软产道损伤2例,其他1例。
1.3 治疗方法 立即按摩子宫,并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胎盘已剥离,但未娩出者,可导尿按摩子宫使之收缩将其排出。如不成功,可徒手取出胎盘。同时宫体注射缩宫素20 U,继之静脉滴注缩宫素20 U,对于顽固性产后出血、子宫下段收缩不良者,给予宫颈注射缩宫素10~20 U,并给予肠道或口服,米索前列醇600~800 μg,对于失血过多,发生失血性休克并产科DIC患者,均以补充血容量为主,积极抗休克、输血、输液、补充纤维蛋白原。
经按摩子宫,应用子宫收缩药、止血药,清宫术,手取胎盘,填塞宫腔等治疗,产后出血患者全部治愈,平均住院7 d。
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为子宫收缩乏力约占产后出血总数的70~90%。凡影响产后子宫肌肉收缩和缩复功能的因素,均可引起产后出血。精神紧张恐惧,临产后过多使用镇静药、麻醉剂及宫缩抑制药。产程过长或难产,合并急、慢性全身性疾病和体力衰竭等[2]。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如巨大儿、羊水过多、子宫肌纤维发育不良、子宫畸形或子宫肌瘤、子宫水肿及渗血和前置胎盘附着于子宫下段血窦不易关闭等。胎盘部分剥离,既影响子宫收缩,剥离面血窦又出血不止;胎盘滞留直接影响子宫收缩;部分胎盘小叶、副胎盘或部分胎膜残留于宫腔内,影响子宫收缩。胎盘嵌顿于宫腔内,影响宫缩。全部胎盘粘连时无出血,而部分粘连时因胎盘剥离面血窦开放以及胎盘滞留影响宫缩引起出血。软产道裂伤常见会阴、阴道和宫颈裂伤,严重者裂伤可达阴道穹部、子宫下段甚至盆壁,形成腹膜后血肿或阔韧带内血肿。凝血功能障碍较少见。
宫缩乏力出血,出血多为间歇性,血色暗红,有血凝块,宫缩差时出血增多,宫缩好时出血减少,有时阴道流血量不多,但按压宫底有大量血液和血块自阴道流出。若出血量多、出血速度快,产妇可迅速出现休克症状。检查宫底较高,子宫松软呈带状,甚至子宫轮廓不清,摸不着宫底。胎盘部分粘连或部分植入、胎盘剥离不全或胎盘剥离后滞留于宫腔。表现为胎盘娩出前、后阴道流血多,间歇性,血色暗红,有凝血块,多伴有宫缩乏力。胎儿娩出后,阴道持续性出血,色鲜红,可自凝,出血量与裂伤的程度有关。孕前或妊娠期已有易于出血倾向,胎盘娩出后子宫大量出血或少量持续不断出血,血液不凝,可表现为伤口处和全身不同部位出血。
产后出血原因多种多样,若发现出血,应查明原因及时处理。迅速寻找原因,针对原因对症处理。开放静脉、输液、配血备用,监测生命体征。对于子宫收缩乏力处理原则是加强宫缩,积极抗休克治疗及预防感染。按摩子宫,促进宫缩。肌肉注射或静脉缓注催产素10U、麦角新碱0.2 mg(有心脏病者慎用);然后将催产素10~30U加于10%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宫腔内填塞纱布压迫止血。结扎髂内动脉止血。如出血无法控制,可行子宫切除术。对于胎盘因素引起的产后出血,若胎盘已剥离,但未娩出者,可导尿按摩子宫使之收缩将其排出。如不成功,可徒手取出胎盘。若胎盘嵌顿者可用阿托品0.5 mg或吗啡10 mg肌注,使子宫狭窄环松弛,取出胎盘。胎盘粘连者须在严密消毒下徒手剥离胎盘。胎盘迟迟不能自行剥离,人工剥离时发现胎盘或部分胎盘与子宫壁紧贴,无明显分界,出血不多,可行化疗或动脉栓塞术,出血多时常需做子宫切除术。针对软产道损伤应及时地将损伤的子宫下段、宫颈、阴道或外阴缝合好。针对凝血功能障碍,应做DIC筛选试验,如纤维蛋白原测定、凝血酶原时间测定、血小板测定等,积极查找出血原因,立即输新鲜血以补充各种凝血因子。对于各种产后大出血,都应一边控制出血,一边输血补液抗休克。在产后都应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
[1]乐杰.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44.
[2]周赞华,黄丽丽,金卓杏.产后出血的高危因素研究.浙江预防医学,2005,17(3):9.
266109 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