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崇丽 陈秀兰 孙红梅
颅内动脉瘤一旦破裂出血致死和致残率均很高,因此,能否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动脉瘤不仅是广大神经内外科医生、麻醉医生面临的一个难题,对手术室护士也是一种挑战。现对我院2008年1月至2009年12月68例急诊颅内动脉瘤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本组患者68例,男41例,女27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30岁,平均49岁。68例均急性发病,经头颅CT检查辅助诊断为蛛网膜下腔出血。DSA检查47例,CTA检查29例。其中前交通动脉瘤32例,后交通动脉瘤28例,大脑中动脉瘤6例,眼动脉瘤1例,基底动脉瘤1例。
手术物品及器械准备:常规准备开颅器械包括开颅钻、铣刀、磨钻。同时对显微镜及刻录系统术前检查无误,安放位置合适,布局合理。备好各种类型的动脉瘤夹及临时阻断夹。若瘤体过大,准备特殊动脉瘤夹,必要时备好血管夹阻断颈内动脉。
3.1 巡回护士配合 ①急诊患者接入手术室时,大多都伴有一定程度的意识障碍,注意保护患者的安全,同医生及患者家属谨慎查对。搬动患者时,注意保护头部,防止外力作用引起出血。一些侵入性操作,如插尿管应在麻醉后进行,避免患者躁动诱发出血;②双下肢建立两条静脉通道,若患者静脉条件较好应选择16号埋管针,便于应急使用。协助麻醉师进行桡动脉或足背动脉有创血压的穿刺工作。协助医生摆体位,患者取平卧头偏向健侧45°,后仰15°~20°,使颧突为最高点,利用重力作用脑组织塌陷,利于医生操作。根据动脉瘤的位置而改变头部旋转角度,前交通动脉瘤向对侧旋转15°~20°,大脑中动脉瘤向对侧旋转60°。注意保持颈部平直,气管及颈部血管不受扭曲、牵张、压迫[1]。保护患者眼睛,于眼睑处涂红霉素眼膏后贴膜,患侧外耳道用无菌干棉球填塞,防止消毒液进入造成刺激。合理安排各仪器摆放位置,电刀置于床尾,显微镜与麻醉机同侧,同时麻醉机最大限度后移。保证吸引器吸力完好;③协助器械护士提前套好显微镜套备用。显微镜使用时开始刻录,随时提醒手术医生调整录像画面位置。抗生素应在手术前60 min内滴入。根据需要手术开始后滴入20%甘露醇250 ml,时间控制在15~20 min内。以便起到脱水降颅压的目的;④熟练掌握各种动脉瘤夹型号,按长短摆放好,术前与主刀医生沟通了解动脉瘤的位置、大小、数目等,将最有可能用的夹子置于最方便取到的位置。
3.2 器械护士配合 ①应充分了解手术步骤,根据手术医生习惯,备齐所需器械及物品,严格无菌操作,集中精力通过显示器观看手术。剪好各种型号脑棉及明胶海绵备用,包括整块、半块、1/3块、小指甲大小几种规格,用过的脑棉5个一捆,排列放置,便于清点。保持双极电凝清洁,器械快递快收,手中始终握块盐水纱布擦拭器械血渍。浸泡脑棉盐水碗和冲洗盐水碗严格区分开,避免脑棉上脱落的棉絮冲入颅内。严格记录冲洗盐水量,以便准确估计出血量;②提前备好临时阻断夹,检查夹持关节是否灵活。并根据分离出的瘤颈粗细、角度、形状,选择合适的动脉瘤夹,递动脉瘤夹时,将夹子置于夹持口最底部位置,确保夹子稳固。动脉瘤夹不能长时间置于夹持上,以免影响夹力,应在用时快速夹好。传递器械物品时,应递至术野,无需医生视线离开目镜,手法正确。传递利器时,注意保护术者和自己。应做到轻、快、稳、准,避免触及手术者及显微镜。
①脑动脉瘤手术的配合要求手术医生、麻醉师、手术室护士三方齐心协力,争分夺秒为患者挽回生命。要求手术室护士具备较强的应急能力,短时间内备齐用物,熟练掌握手术步骤及了解医生习惯,高度集中精力,及时与手术医生沟通,配合手术时要积极主动、有预见性。特别是动脉瘤破裂出血时,要反应迅速,有效地配合医生做好应对措施;②保持手术间安静、有序,控制非手术人员人数,排除干扰,便于医生集中精力手术;③在关闭硬脑膜之前,及时清点脑棉,做到心中有数。妥善管理精密器械,及时擦拭器械血渍[2]。
[1]杨彬霞,周庆兰.显微镜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手术配合.实用全科医学,2007,5(4):368.
[2]王忠诚.神经外科学.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587-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