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旭春 司海瑛 侯晓光
创伤性颅内积气是指外部气体经过颅骨骨折裂隙、硬脑膜和蛛网膜破损处进入颅内的一种颅脑创伤并发症,多由于颅骨骨折,鼻窦及乳突气房骨折造成。其发生率约为颅脑创伤的0.5%~9.7%。气体聚积于硬膜外、硬膜下、蛛网膜下腔、脑沟裂或脑室内。我科于200年1月至2010年3月共收治颅脑创伤并颅内积气24例,现回顾分析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24例,其中,男15例、女9例;年龄16~61岁;受伤原因为车祸15例、打击伤3例、坠落伤2例、挤压伤4例;着力部位:额部9例、一侧颞部4例、双侧颞部5例、枕顶部6例;颅脑开放性创伤2例、内开放性22例。Glasgow昏迷评分3~5分2例、6~8分3例、9~12分12例、13~15分7例。
1.2 辅助检查 全组病例经头颅CT扫描证实为颅内积气,其中11例经颅底三维扫描可见明确颅底骨折线,2例开放性骨折探查发现颅骨粉碎性骨折伴硬脑膜破裂,合并脑挫裂伤14例和(或)颅内血肿5例(其中硬膜外血肿1例、硬膜下血肿2例、脑内血肿2例)。
1.3 治疗及结果 本组颅盖骨开放伤,合并凹陷粉碎骨折2例行手术治疗;4例因颅内积气钻孔引流;1例转往上级医院行硬脑膜修补术后痊愈;4例因颅内血肿开颅手术。余13例行非手术治疗,病情好转。全组病例给予积极预防感染治疗。CT复查提示颅内积气2~14 d消失,出院时据Glasgow评分,痊愈20例、重残1例、轻残2例,死亡1病例。
创伤性颅内积气,又被称为外伤性气颅。多因颅脑开放性创伤硬脑膜破裂,或者因颅底骨折累计鼻窦及乳突气房所致。常合并脑脊液漏,气体沿破裂之硬膜进入颅内。聚积部位多位于额部,也有散在分布于脑沟裂、脑室内。颅底硬脑膜与颅底骨组织结合紧密,骨折后易撕裂,导致脑脊液漏,外界气体以“倒瓶”或“活瓣”原理吸入颅内。因气体影在CT上显示直观,诊断多不难。临床上根据气颅张力大小,可分为一般性气颅和张力性气颅。本组病例中,4例因张力性气颅而行钻孔引流术。张力性气颅在影像学上有其特有征象:一侧或两侧额极出现“山峰征”、“气滴征”,且张力性气颅积气量大,一般大于4个CT层面或超过65 ml。气颅出现后,因脑保护屏障的破坏,一般应用广谱抗生素最小2周,定期复查头颅CT对病情的判断有帮助,对于开放性损伤,争取一次彻底清创,需警惕气颅患者出现病情加重,不排除颅内积气增多可能,必要时在积气最高点(额部)钻孔手术,避免使积气增加的各种危险因素,如咳嗽、擤鼻、躁动。对伴有脑脊液漏的复发性气颅,应按脑脊液漏的修补原则,及时施行手术。总之,创伤性颅内积气作为颅脑损伤的并发症之一,应该得到重视,尤其对于占位效应明显的气颅,早期处理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