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有暴力行为患者脑电图特征*

2010-08-15 00:50梁福安李少成闻会英齐巧玲王会琴赵玉玲张金桥张少军冯李子龙刘彦辉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年2期
关键词:精神病人暴力行为攻击行为

梁福安 李少成 闻会英 齐巧玲 王会琴 赵玉玲 张金桥 张少军冯 梅 李子龙 陈 兰 刘 伟 李 静 刘彦辉

精神分裂症暴力攻击行为是复杂的反社会行为,其产生机制尚不清楚。攻击行为与脑功能紊乱之间关系备受关注。脑电图在暴力行为研究中得到一定运用。研究显示脑电图检测有助于对精神分裂症暴力攻击行为进行评估和预测。作者在血清皮质醇、醛固酮水平在伪装精神病司法鉴定中的作用研究过程中,对精神分裂症有暴力行为患者脑电图特征文献进行了回顾,现综述如下。

1 暴力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电图常见波形

研究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冲动攻击行为可能与大脑癫痫样放电征有关,大脑异常放电冲动刺激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打人、毁物等暴力攻击行为。精神分裂症可能存在脑损害,大脑功能损害多见于左侧半球,且多见于额颞区,左侧额颞在精神分裂症发病机制中起着较重要的作用[1]。暴力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不论在何脑区,δ波和θ波均显著多于无暴力行为患者,而正常人很少在额区出现θ波;有无暴力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枕区α波无显著差异,而均较正常人 100%出现显著为低;β波在暴力组以枕区显著为多,而非暴力组以额区显著为多。在不同脑区出现异常波形,往往提示大脑结构及功能改变,可能的脑损害是暴利攻击行为的生物学基础[2]。

2 暴力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电图异常所涉及大脑部位

对精神分裂症暴力攻击行为进行了脑诱发电位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比正常人更多地存在着 BEP异常;在某些脑区潜伏期和波幅上,精神分裂症有暴力行为者与无暴力行为者存在显著差异。有暴力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 C4脑区波Ⅲ的绝对潜伏期和 P2脑区波Ⅴ的绝对潜伏期均较无暴力行为精神分裂症明显延长,提示精神分裂症有暴力行为患者在上述脑区可能存在与某种内源性有关的、相对恒定的脑功能改变[3]。动物实验和人类临床研究认为额叶和颞叶是主要的攻击中枢,与暴力攻击行为密切相关[4]。暴力攻击个体脑电图慢波异常增加也主要集中于额叶和颞叶[5-6]。暴力攻击行为与大脑左半球功能紊乱尤其是左侧额叶和颞叶的功能异常有关[7-8]。

3 攻击行为与脑电图异常发生率

脑电图对攻击行为研究,始于 1943年 Hill和 Sargant的病例报道,人们发现一个无明显原因将母亲杀死的男子脑电图检测存在异常脑电活动[9]。后来暴力行为脑电图研究对象主要是精神病人和健康暴力犯罪人群,研究显示暴力攻击行为者比正常人群脑电图异常率高。Silverman报道精神病人暴力犯罪者有 50%脑电图异常,军队暴力罪犯中脑电图异常率为 75%[10]。 Hill和 Pond发现有严重暴力犯罪的住院精神病人脑电图异常率是 48%。Bonkalo报道有攻击行为的精神病人 30%~70%存在脑电图异常。 Sayed等发现精神病人杀人犯脑电图异常率是 60%,而对照组是 16%。李少成报道男性精神分裂症暴力违法者脑电图异常率 63.50%。而无暴力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电图异常率 39.25%。

4 暴力攻击行为患者脑电图异常表现特征

暴力行为者脑电图异常常表现慢波增加。慢波增加以非特异性散发方式或特异性局灶性方式存在,后者多见。Ellingson对有攻击行为的精神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表明,最突出的脑电图异常是θ和δ波增加[11]。Kennard等及 Bonkalo均发现精神病人暴力行为者脑电图异常主要包括过度慢波。与Forssman等报道有反社会行为问题的男孩脑电图显示慢波增加结果相近。研究显示儿童时期 EEG慢波异常可能预测成人期暴力犯罪倾向,如 Raine等的回顾性研究也表明 24岁暴力犯罪者脑电图比其 15岁未犯罪时脑电图有显著慢波增加[12]。大多暴力行为者脑电图慢波异常以局灶性方式存在,主要集中在与暴力攻击行为密切相关脑区:额区和颞区,近来的研究也证实了这点。Vonvit发现有暴力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电图慢波异常集中于额区,提示额叶与暴力行为关系密切。脑电图颞区异常者占多数[13]。Hill报道严重攻击性精神病人的异常觉醒脑电活动出现在大脑颞区,且异常程度在高攻击性个体中表现更严重。W illams研究提示脑电图异常位于两侧半球前颞区。Killey发现 50%脑电图异常集中于颞区,主要是右侧。在对精神状态正常或异常的杀人犯进行脑电研究中,发现慢波增加集中在颞叶[14-15]。尽管暴力攻击者脑电图异常是攻击行为的原因或结果,还是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尚不明确,但仍反映了攻击个体存在脑功能异常,有力支持了脑影像学文献报道暴力攻击行为与额叶、颞叶功能紊乱有关的研究结果。

5 暴力攻击行为的理论假设

因暴力攻击者脑电图出现异常慢波增加,有人提出暴力攻击行为者“觉醒状态”异常的假说,以此解释攻击行为的产生机制。 Hebb提出“最佳觉醒水平”的概念,认为觉醒水平与感觉传入之相互作用都需借助最佳觉醒水平的维持。当觉醒水平低于最佳状态,刺激探索行为增加,有助于使觉醒水平恢复至最佳状态。据此,暴力行为者存在生理性低觉醒水平,处于主观不适状态,为将觉醒水平提升至最佳状态,故出现攻击行为。 Hare采用“低觉醒理论”解释反社会人群冲动攻击行为,认为反社会者存在低皮层觉醒水平,比正常人活动减退,存在一个“刺激饥渴”的慢性阶段。

“成熟化延迟”由 Hill和 Watterson提出的攻击行为脑电图慢波异常的假说,并得到纵向研究认同。Dustman等对 222位正常男性从其 4~ 90岁进行脑电图频谱变化研究 ,在中央区和枕区发现儿童时期δ波、θ波相对活性逐渐减少,成年期相对稳定;在整个生存期限中α波相对活性平均在 6~ 24岁时逐渐增加,接着逐步衰减;β波在 4~ 8岁时相对活性最小,随后稳定增加[16]。Lindberg等发现反社会人格障碍杀人犯两侧枕区 δ、θ波相对活性比正常人显著增加;α波全面减少,以枕叶为甚,结果提示反社会人格障碍杀人犯存在脑成熟延迟。

精神分裂症暴力行为脑电图研究结果提示攻击行为产生存在脑功能异常的生物学基础。对攻击行为的评估预测有一定指导作用。但脑电慢波增加与攻击行为相互关系的解释还停留在假说阶段。回顾文献,缺少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前的脑电图资料。如发病前脑电图存在普遍异常,其暴利行为与患病后的暴力行为有无相关性的研究将是有意义的。笔者推测脑功能损害及异常是暴力攻击行为的病理基础,而精神分裂症与暴力攻击行为可能互为因果。其相关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1]钟志慧,刘剑涛.伴有冲动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电图分析 [J].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5,17(6):292-293

[2]沈祥安.67例有暴力行为精神分裂症患者脑电地形图初探 [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1995,5(6):342

[3]姜小琴,谢斌,诸索宇,等.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脑诱发电位对照研究 [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1):39-42

[4]Saver J L,Salloway S P,Devinsky O,et al.Neuropsychiatry of aggression[M].//Fogel BS,Schiffer R B,Rao S M.Neuropsychiatry.Baltimore:Williams and wikins,1996:523-548

[5]Convit A,Czober P,Volavka J.Lateralized abnormality in the EEG of persistently violent psychiatric inpatient[J].BiolPsychiatry,1991,30(4):363-370

[6]Wong M T,Lumsden J,Fenton G W,et a1.Electmencephal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and violence ratings of male patientsin amaximum-securitymental hospital[J].Acta Psychiatry Scand,1994,90(2):97-101

[7]Raine A,Buchsbaum M,LaCasse L.Brain abnormalities in murderers indicated by 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J].BiolPsychiatry,1997,42(6):495-508

[8]Hoptman M J,Volav ka J,Weiss E M,et a1.Quantitative M RI measures of orbitofrontal cortex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schizophrenia or schizoaffective disorder[J].Psychiatry Res,2005,140(2):133-145

[9]V olavka J.Agg ression,electroencephalography,and evoked potentials:a critical review[J].Neuropsychiatry,1990,3:249-259

[10]Silverman D.The electroencephalogram of criminals:Analy-sis of four hundred and eleven cases[J].Archives of Neurologyand Psychiatry,1944,52:38-42

[11]Ellingson R J.The incidence of EEG abnormality among patients with mental disorders of apparently nonorganic originsa critical review[J].Am J Psychiatry,1954,11:263-275

[12]Raine A,Venables P H,Williams M.Relationship between central and autonomic measures of arousal at age 15 years and criminality at age 24 years[J].Arch Gen Psychiatry,1990,47:1003-1007

[13]Convit A,Czobor P,Volavka J.Lateralized abnormality in the EEG of persistently violent psychiatric inpatients[J].Biol Psychiatry,1991,30:363-370

[14]Gatzke-Kopp L M,Raine A,Buehabaum M,et al.Tem-poral lobe deficits in murderers[J].Neuropsychiatry Clin Neurosci,2001,13:486-491

[15]Lisa M,Gatzke- Kopp M A,Adrian R,et al.Temporal lobe deficits murderers[J].Neuropsychiatry Clin Neurosci,2001,13:486-491

[16]Dustman R E,Shearer D E,Emmerson R Y.Life-span changes in EEG spectral amplitude,amplitude variability and mean frequency[J].Clinical Neurophysiology,1999,110:1399-1409

猜你喜欢
精神病人暴力行为攻击行为
社区管理精神病人全血细胞分析
住院精神病人暴力攻击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无线网络攻击行为的辨识研究
精神病人监护问题研究
——以离婚纠纷为例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媒介分析:动画暴力对儿童的影响
高职生共情、宽恕、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
第一次遭遇家暴该怎么处理?
不负刑事责任精神病人强制医疗相关问题探讨
所暴力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