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红霞,王丽娥
(吉林省珲春市中医院超声科,吉林珲春 133300)
乳腺癌发生于乳腺导管上皮及末梢上皮,乳腺癌在国内占妇女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在欧美占第一位[1]。是目前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恶性程度高,严重危害女性的身心健康,因此早期发现和鉴别良恶性病变极为重要,也是准确治疗的前提。
16例超声诊断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患者,年龄25~75岁,平均50岁,临床表现乳头溢液者10例,可触及结节或条索状者12例,乳腺局部疼痛14例。所有患者均经超声检查,然后行手术切除肿块,最后经病理诊断为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12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2例,增生结节2例。
采用美国simens公司生产acuson sequia512型彩超诊断仪,应用高频探头,5~10 MHz。嘱受检者取平卧位,双臂上抬,充分暴露双侧乳房,首先对乳房中心区进行探查,始于乳头,沿顺时针方向,行连续辐射状断面扫查,仔细观察有无导管扩张,发现异常扩张导管后,追踪扫查,至有无肿块,当显示肿块时,检测其大小,观察其形态及内部回声情况等,并辅以多方位切面及彩色多普勒观察分析,对导管无明显扩张而显示肿块者,仔细观察其大小形态及有无包膜,内部回声情况等,此外对乳腺外周及双腋下作全面扫查。
16例患者中,病理证实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癌12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75%,病理诊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2例,增生结节2例。
导管内乳头状癌12例,表现为导管扩张,内见低及中低回声实性光团,大小1.0~19.0 mm,形态不规则,部分呈“蟹足状”,内部回声不均匀,内见细弱的钙化点,周边回声有衰减,内可见血流信号。另外4例中,2例病理诊断为导管内乳头状瘤,2例诊断为乳腺增生结节。
从超声与病理相比看,符合率为75%,其临床主要症状表现均有乳头溢液,溢液性质多为血性,部分可呈浆液性,发病部位多在乳头下乳晕周围和乳房外上象限,近半数患者可在局部扪及大小不等肿块或界限不清肥厚组织[2],超声表现为位于乳腺的中心导管扩张,内有实性中低回声光团,形态不规则,呈“蟹足”样,内有微粒样钙化点,后壁常呈衰减暗区。叠加彩色血流,癌瘤内血流信号增多,这些具备了典型乳头状癌的超声所见,而2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和2例乳腺增生结节与之比较,2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导管内乳头状瘤的主要声像图表现乳管扩张,内见实性回声,实性回声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叠加彩色,无明显血流信号。导管内乳头状瘤及导管内癌临床表现均为乳头溢液,临床鉴别较困难。高频超声对两者的鉴别有重大意义。导管内乳头状瘤及导管内癌超声均可有导管扩张,扩张内见实性回声,但导管内乳头状瘤的实性回声光团,体积较大,范围8.0~24.0 mm,形态较规则,多为圆形或椭圆形;而导管内癌的实性回声形态不规则。2例乳腺增生结节中有较大的钙化点,同时血流不明显。
可见,超声诊断导管癌时,对于扩张导管内实性光团较大,回声非致密,伴较大钙化点,同时血流不明显者,诊断应慎重。还需进一步作钼靶X线诊断检查。钼靶X线是世界公认的检测早期乳腺癌的有效方法。钙化是X线诊断乳腺癌的重要甚至是唯一征象[3]。有报道,X线能显示透亮脂肪背景下2 mm的微小乳腺癌[4],对于钙化型隐性乳腺癌有独特的诊断价值,其他检查方法无法取代。但对于回声致密的微小癌,超声可以弥补其不足,且应用彩超诊断本病方法简便、安全、可充分性强,解剖结构显示清晰,可显示扩张的乳管并能发现乳管内病灶,对术前充分了解病变的位置、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有很大参考作用,为患者的进一步治疗提供重要的信息,应视为检查导管内乳头状癌的有效方法。
[1]张武.现代超声诊断学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6:58.
[2]谷振声,姜鸿刚.现代乳腺疾病诊断治疗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7:104-177.
[3]修建平,李传福,刘庆伟,等.螺旋CT鉴别乳腺良恶性疾病的价值探讨[J].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2005,8(2):107-110.
[4]胡永升.现代乳腺影像诊断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395-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