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爱萍,任晓荣
(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山西大同 037008)
老年人心肌梗死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是由于有的老年人没有典型的特征性疼痛及临床症状,易被误诊,回顾分析本科2006~2009年共收治的不典型的心肌梗死患者,通过心电图、肌钙蛋白证实确诊的16例患者资料,现分析如下:
采集患者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谱及血清肌钙蛋白等资料,所有患者符合WTO所制定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标准。男性16例,年龄78~85岁。临床表现:均无明显的心前区疼痛,表现为背部疼痛者1例,恶心、呕吐者1例,咽部疼痛者3例,咳嗽、咳痰、气短者6例,上腹部疼痛者4例,头昏者1例。
所有患者血清肌钙蛋白均达到诊断标准,3例患者心肌酶谱无明显增高。心电图检查不典型者9例,最终确诊非Q波型心肌梗死2例,下壁心肌梗死6例,前壁心肌梗死8例。
误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6例,老年性骨关节病1例,急性胃炎4例,高血压脑病4例,急性胰腺炎1例。
本组患者均未因初诊心脏病而入院,且在发病后24 h以后入院,未采取溶栓及抗凝治疗,其中有1例患者既往由于房室传导阻滞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恶心、呕吐,以消化不良收入院,入院常规查心电图为起搏心律,由于血压偏低,给予心电监护。其余患者予镇痛、抗心律失常、控制休克、ACEI及β受体阻滞剂等治疗。
1例植入人工心脏起搏器,以消化不良收入院的患者发现偶尔有自主心律,T波倒置,肌钙蛋白增高,入院后2 h死亡。其余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3.1.1 临床症状不典型。本组均为老年患者,老年人由于感觉神经传导减弱,对疼痛敏感性差[1],脏器功能减退,基础疾病多,症状不典型,容易误诊。
3.1.2 血清心肌酶学是诊断心肌损伤的常用指标,肌酸激酶同工酶出现时间早,持续时间短,对非心脏损伤如骨骼肌损伤时亦有增高,既可反映心肌损伤又可反映骨骼肌损伤,因此对诊断心肌梗死缺乏特异性,故早期诊断阳性率低[2],并且有的医院不做急查。肌钙蛋白出现时间早,持续时间长,检查方便,有利于指导临床治疗。
3.1.3 临床医师缺乏一定的逻辑推理,局限于本专业。有的患者出现非心脏性疾患的表现,往往就诊于非心血管科,非专科医师对于心肌梗死不典型表现认识不足,忽视了对疾病的全面分析造成误诊,有的患者按照骨关节病治疗,还有的患者既往有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病史,给予抗炎平喘治疗,有的误认为上呼吸道感染、胃炎发作等给予对症治疗,效果不明显而入院进一步治疗,入院后发现心电图可疑,做肌钙蛋白检查确诊。
加强对老年人不典型心肌梗死的认识,老年人不典型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对改善预后有重要的意义;凡出现下列情况者,应及时做心电图及肌钙蛋白检查并动态监测,以早期诊断:突发原因不明的心力衰竭或原有心力衰竭加重;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突然出现严重呼吸困难伴意识障碍及休克,肺部听诊以湿啰音为主,但不能以呼吸道感染解释者,经正规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严重消化道症状如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而无原发病可解释者[3];对于老年患者突然发生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者、晕厥抽搐者应想到急性心肌梗死。重视心电图及心肌损伤标记物的检查,目前常用的实验室指标有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钙蛋白、肌球蛋白,其中肌钙蛋白最为敏感,目前心电图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最常用的简便方法,对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有特异性,但是由于病程及患者的个体关系,有时心电图不典型,心电图正常者,仍需动态观察[4]。首诊医生应详细询问病史,收集全面的临床资料,注意有无心血管症状如气短、心悸、胸闷、乏力,既往有无心血管病及高危因素,比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同时要密切观察病情,全面分析,随着病情的发展,心脏方面的症状会越来越明显;作为医生,应扎实基础,重视物理检查及基础检查,不要依赖于大型的仪器检查,拓宽临床思维,减少患者的误诊率。
[1]李风清.不典型心肌梗死误诊13例分析[J].医学文选,2000,3(19):347-348.
[2]张继才,俞红,唐启坤,等.血清心肌肌钙蛋白I检测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00,7(2):99.
[3]王士雯,钱方毅.老年心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8:382-387.
[4]刘霞,陈晓文.急性心肌梗死延迟诊断的病因分析[J].临床心电学杂志,2002,11(4):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