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英
(遵义县人民医院,贵州遵义563100)
甲型H1N1流感是一种新型的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甲型H1N1流感患者的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以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处粘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体液和被病毒污染的物品亦可能引起感染。临床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包括发热、咽痛、流涕、鼻塞、咳嗽、咳痰、头痛、全身酸软、乏力;部分病例表现呕吐或腹泻。体征主要包括咽部充血和扁桃体肿大,双肺可闻干湿性啰音。重症病人原有基础疾病症状加重,咳血痰,呼吸困难。应尽早到定点医院隔离治疗。
我院2009年10月17日起,至今共收治24例确证甲型H1N1病例。其中男14例、女10例,最小年龄6岁,最大年龄16岁,在校学生。临床症状表现为:鼻塞、打喷嚏、发热、咽痛伴咳嗽、咳痰、呼吸困难。体征表现为:咽部充血、扁桃体肿大,肺部闻及干湿性啰音。实验室检查白细胞不变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增多。治疗以抗病毒,抗感染。24例甲型H1N1确诊病例,无1例重症,疗程1wk左右痊愈出院。发热时本病例的一个典型症状,甲型H1N1流感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热、热型不规则、无寒战。现将我院24例甲型H1N1流感病例发热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2.1 休息 甲型H1N1流感患者发热期间首先应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多饮水,保证充足的睡眠,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
2.2 饮食 清淡、营养丰实,易消化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少食辛辣刺激食物,增加营养,增强抗病毒能力。
2.3 心理疏导 向患者进行相关疾病知识宣教,掌握隔离知识、预防措施,正确对待疾病,消除患者恐惧心理,有利于疾病康复。甲型H1N1流感可防、可控、可治不可怕。
2.4 不同程度发热的护理措施
2.4.1 低热(体温37.3~38℃)嘱患者多饮水、体息,减少活动。观察体温、病情变化和用药效果。
2.4.2 中等热(38.1~39℃)、高热(39.1~41℃)嘱患者卧床休息,减少能量消耗。采取冰枕和温水擦洗物理降温。30min后,监测体温,观察体温、病情变化,用药效果。必要时可遵医嘱口服尼美舒利50mg 12h一次,退热效果好,注意观察退热后出汗情况。嘱患者多饮水,防治大量出汗引起虚脱;勤换内衣、及时更换床单,保持皮肤清洁,防止受凉感冒加重病情。
3.1 病房管理 对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人统一安置在隔离病房,患者的活动的限制在隔离病房内,不设陪护,可以多人同室。
隔离病房具备有效通风条件,保持空气流向从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
3.2 病人管理
3.2.1 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处理 统一用黄色袋子盛装,与一次性医疗废物一起统一焚烧处理,防止污染。
3.2.2 病人的餐具处理 首选煮沸消毒10min,也可用有效氯为250mg/L~5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浸泡15min,餐具全部淹盖,再用清水洗净。
3.2.3 呕吐物、排泄物处理 可以含有效氯为1000mg/L消毒剂溶液浸泡15min(浸泡时,消毒液要浸过容器)。
3.2.4 地面、墙面消毒 可用0.2%过氧乙酸或有效为200mg/L~400mg/L含氯消毒剂溶液进行喷雾消毒或表面擦拭。
3.3 医务人员的防护
3.3.1 一般防护 普通门诊、病房医务人员,工作时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严格遵守标准预防原则,执行手卫生。
3.3.2 一级防护 发热门诊(急诊)的医务人员,工作时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严格遵守标准预防原则,执行手卫生。
3.3.3 二级防护 进入甲型H1N1流感观察室,甲型H1N1流感隔离病房的医务人员,进入隔离病房时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隔离衣,戴手套、工作帽。严格按照区域管理要求,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粘膜和眼睛的卫生与防护。
3.3.4 注意事项 医用防护口罩可以保持应用6~8h,遇污染或潮湿,应及时更换。隔离区工作的医务人员应每日监测体温两次,体温超过37.5℃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