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以浙江海洋学院“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为例

2010-08-15 00:43张同宽黄永良
关键词:海岛校本海洋

张同宽 黄永良

(浙江海洋学院体育与艺术教学部,浙江 舟山 316004)

高校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研究
——以浙江海洋学院“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为例

张同宽 黄永良

(浙江海洋学院体育与艺术教学部,浙江 舟山 316004)

运用文献资料法、田野作业法、访谈法等方法,着重对“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校本课程资源优势及课程实践与效应等方面进行研究论述。研究表明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须和学校办学特色相结合;必须以《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为纲;要体现教育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和市场化相结合,为社会服务,拓展办学路子。校本课程的开发转变了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并对弘扬海洋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体育教学;野外生存生活;海岛;实践;

《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提出“三自主”的教学模式;要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校外(社会、野外)活动、运动训练等纳入体育课程……”、“因时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是课程建设的重要途径”[1]。同时,国家还实行了国家、地方和学校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实现了课程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及课程管理权力的再分配,给予学校在课程管理方面较大的自主权,学校有权对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的课程如何在本校有效地实施进行决策和开发本校的特色课程,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生长的土壤,使校本课程开发这一新生事物在我国得以应运而生[2]。显然,这对课程设置、教学条件、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同时,大学生体育兴趣爱好的广泛性与现实传统教学资源不能充分满足选课需求之间的矛盾,构成了制约“三自主”教学模式有效实施的瓶颈[3],使高校体育教学内容千篇一律、缺失特色,很难引起大学生对高校体育的兴趣。因此,如何走出困境,促进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化,结合浙江海洋学院8年来“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为例进行总结,以达到抛砖引玉之效果。

一、开发“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校本课程资源的优势分析

(一)优越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为“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校本课程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浙江海洋学院位于东海之滨的“千岛之城”、中国第一大群岛——舟山。舟山市是中国唯一以群岛区划设立的地级市,位于我国东南沿海,中国大陆海岸线的中心,是著名的长江、钱塘江和甬江的出海口。有大小岛屿有1390个,其中有人居住岛屿103个,无人岛1287个。气候宜人,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群岛海岸线总长2448km,其中基岩海岸1855km,人工海岸530km,砂砾海岸50km;泥质海岸13km,舟山本岛面积为502km2,是我国第四大岛,岛上物产丰富、植被覆盖较广、海礁岩石林立、滩涂沙滩广阔,为开发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提供了优质的自然环境。学生在海岛上进行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不仅要掌握一定的天文、地理知识,还要掌握操舟捕鱼的技能以获取生活资源,更要掌握潮汐变化和海上求生、救生的技能以获取生存的机会。舟山群岛优质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是开展海岛野外生存训练的理想的实践场所,为“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了有海洋特色的良好基础。

(二)和谐的人文环境为“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氛围

21世纪是海洋世纪,开发海洋,教育先行,浙江海洋学院置身于海洋经济建设第一线,在开发海洋深化教学改革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开发与实践“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课程教育,能让大学生充分领悟“鱼文化”、“海洋旅游”、“海洋体育文化”等海洋文化内涵。因此,“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资源开发与实践是在“海”的人文地理环境与氛围下进行的,海洋文化对此起到了莫大的支撑作用。

二、“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校本课程的实践与效应

(一)“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校本课程的实践

《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实施,给高校体育教学和高校体育教师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为了使浙江海洋学院的学校体育呈现海洋特色,2003年9月起启动海岛野外生存生活研究;2006年加入中国大学生野外生存研究会;2006年9月将“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纳入学校体育“三自主”课程内容,供学生选修。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基本内容为:海岛野外生存技能、海岛野外生活技能、海岛野外安全教育和海岛环保教育。海岛野外生存技能包括海岛定向、登山行走、登岛和登礁、攀岩和速降、溯海漂流、搭绳过涧、溜索、扎筏漂流、泅渡等基本内容和技能;海岛野外生活技能包括安营扎寨、搭灶烧饭、寻找水源、捕(钓)鱼、野外用具制作、识别天气、潮流、动植物等基本内容和技能等;海岛野外安全急救包括出发前的安全教育、险情处置、海上求生、海上救生等基本内容和技能;海岛环保教学内容可分为资源可开发性和环境不可再生性;根据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特点,教学组织过程分为初级班、中级班和高级班三个阶段,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的教学组织形式分为两部分,即校内基地教学和校外基地(东极岛)的海岛野外综合实践。校内基地教学的对象为初级班和中级班,以理论课、实践课的形式在教室、操场、拓展基地以及学校附近可利用的公园等自然环境中进行教学,内容;校外基地(东极岛)海岛野外综合实践的对象以高级班为主,通过周密的组织安排下,在海岛野外环境下中对学生的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能力进行综合的考验,主要内容为海岛野外生存技能、生活技能、安全、海岛环保等。

(二)“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校本课程开发的效应

1.学生的效应

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开设顺应了内陆学生对大海的渴望和体验的需要,使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增强了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对今后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2.教师的效应

通过“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校本课程的开发,体育教师的角色发生了转变,由原先的课程产品的消极接受者变为课程的积极开发者,激发了体育教师学习的愿望,促使他们不断地学习掌握新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和教学科研;2007年浙江海洋学院“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成功申报为浙江省新世纪教改课。

3.学校体育的效应

2008年7月浙江海洋学院有幸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体育专业委员颁布的“中国学校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实验基地”,这是我国目前仅有的两个野外生存基地之一,也是建立在海岛上的第一个野外生存基地。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学校体育教学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学校体育逐渐呈现出浓厚的海洋文化氛围,凸显出涉海高校体育的海洋特色。“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校本课程纳入“三自主”体育课程,给体育教学增添新的活力。

4.社会反响

2007年7月、2008年7月、2009年7月,浙江海洋学院“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与校团委合作以社会实践的形式,在东极无人荒岛开展了三期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高级班的社会实践训练,取得了非常好的实效性,引起《中国海洋报》、《浙江日报》等多家媒体广泛的关注。

三、“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带来的一些启示

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校本课程在开发建设与实践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和困难。在内容的确定、课程计划、教材选择等方面都反映出在体育课程改革存在的普遍问题。思考和审视校本课程开发建设的实践,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值得注意。

(一)“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校本课程的开发须和学校办学特色相结合

浙江海洋学院是以海洋为特色、涉海专业为主导的多学科发展的高校。在“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要顺应学校办学的指导思想、专业特点,将“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开发作为学校办学特色的辅佐、延续、拓展来开展和深入,挖掘和拓展海洋类、航海类、捕捞类专业以外的知识链,通过课程的开发使涉海高校海洋教育更加深入;增强涉海类高校学生的海洋观和海洋意识;同时,高校涉海教育的发展能为“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和生命力,两者相辅相成,共同发展,从而呈现涉海类高校独特的魅力和无穷的活力,更能丰富高校体育的内涵。

(二)“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校本课程开发必须以《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为纲

《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是国家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指导性文件,具有权威性,因此“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校本课程在开发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以其为准则,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践行“科学发展观”;科学、有序、合理地处理好课程开发与建设的关系、主体与主导的关系、教学与评估的关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校本课程实施不仅仅体现在课堂教学,还应该重视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的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体育课程目标,为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三)“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体现教育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的开发是作为校本课程来开发,部分素材取自于海岛民间民俗事例[微软系统1]和渔业生产技术,带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传统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烙印,因此,在教学内容素材的收集上,一要体现教育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二要顺应地方海岛民俗民间的心理共性,三要通过对素材的挖掘、整理、加工,将具有海岛特点、海洋特色、锻炼价值高、群众性强的海岛民俗民间项目纳入“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体系中,为现代学校体育教育所吸纳,充分发挥海洋特色等区域优势,丰富学校体育的内涵。

(四)“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校本课程开发须和市场化相结合,为社会服务,拓展办学路子

当今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又是一个协作的社会,通过“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生死与共的模拟训练,来感受竞争压力和协作力量,为进入激烈竞争的社会做好准备。同样,企事业需要依靠员工的竞争力、创造力、凝聚力、向心力来提升企业、单位的发展空间,从而创造更大的财富,因此,让员工通过“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培训,来达成目的是非常必要的,从这一点出发“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校本课程开发须和社会相结合、须和市场化相结合,与社会互动,来拓展办学路子,以课程养课程,从而达到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发展。浙江海洋学院“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校本课程开发三年来,已为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各类人员培训四百余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促进了自身的建设和发展。

(五)“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校本课程开发转变了体育教师的教育观念

“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校本课程展示了与传统体育课程完全不同的教育理念与教学内容,因此,体育教师需要转变和更新教育观念。首先,更新和拓展了课程观念。由于“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是一门多门类互相交叉的学科,在课程的开发与实践中要不断对知识进行构建和重组,对教学实践不断进行反思和探究,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校本课程开发给教师创造了更大的课程设计空间,使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得到了提高,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得到了培养。在开发与实施过程中积极参与科学探索,使研究能力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其次,增强了教师的安全教育意识。在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教学与实践中,器材因素对教学效果、学生能力和技术水平的提高与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譬如对攀岩的主绳、辅绳的使用和维护、充气皮艇使用与操作都需要正确方法,因此,体育教师要积极指导学生正确的使用方法,传授救助和自救的方法,以保障生命安全。再次,重视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校本课程是以“增进健康、挑战自我、团队合作、战胜困难”为课程内容的出发点[4],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拓展学生的素质为指导思想,教育学生要在恶劣的海岛野外环境中学会拓展人际关系、学会沟通、学会团结、学会奉献,树立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思想。最后,改变了体育教师评价观念。“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作为一门新兴运动项目引入高校体育,在教学与实践中没有像传统体育课程那样有标准的评价方法,要根据课程的实际出发,采用定量和定性进行评价。

(六)“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校本课程的开发对弘扬海洋文化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海洋文化是人类在认识海洋、利用海洋过程中创造出来的物质的、行为的和精神的文化,它是海域文明的标志[5],而“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课程资源开发的素材就是通过加工、取舍、提炼的海洋文化,以达到教育的目的;同时,“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校本课程以传承海洋文化,尤其是海洋民俗体育文化为己任,积极弘扬海岛人民“海纳百川、勇于拼搏的”海洋精神,不仅对海洋文化的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也顺应了海岛人民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

总之,“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校本课程在“大同的世界里,创造大不同”的课程建设理念下要体现海洋特色和教育个性化,开发出优质的体育校本课程,就必须开发利用好课程资源,在建设中走“做中学”、“学中建”、“建中升”的路径,转变教育观念,促进学生在全面健康发展中实现个体的最优化发展。

[1]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教育部教体艺[2002]13号)[EB/OL].[2010-03-23].http://tyjxb.xmu.edu.cn/upload/200811111153960871.pdf.

[2]董翠香,孔祥.我国基础教育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策略及措施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5):68-70.

[3]姜丽.大学生野外生存生活训练资源的多元化配置和发展策略[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3):126-128.

[4]张同宽,方舒君,黄永良.涉海高校海岛野外生存生活训练特色课程的特征与设置研究[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3):124-127.

[5]王文洪.关于舟山海洋文化发展策略的思考[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2(9):44-47.

The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in School-based Sports curriculum in Universities——Take th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of“Field Survival Training in Island”in 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for Example

ZHANG Tong-kuan HUANG Yong-liang
(Department of Physical and Arts Education,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Zhoushan 316004,China)

Using the documentation method fieldwork method,interviewing method and so on,focus on bringing nature environment and human environment of the course’s resource’s development,and its School-Based Sports curriculum into the research of the effec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hysical education,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should be combined with school characters,and should take the“ordinary college sports Teaching Instruction Summary”as a key link.The development should reflect teaching’s scientific and advanced nature,combine with marketization,offer social services and expand schooling notion.The research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expand sports teacher’s curriculum conception,and change their teaching conception,The research have positive effects on carrying ocean culture forward.

sports teaching;field survival training;island;resource

G807.4

A

1008-8318(2010)03-0131-04

2010-04-05

浙江省新世纪教改课题(编号:2007YB07055)成果之一;浙江海洋学院2008年校级专项课题。

张同宽(1968-),男,浙江舟山人,副教授。

猜你喜欢
海岛校本海洋
冰与火共存的海岛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在海岛度假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爱的海洋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神奇的海岛
高山海岛踏歌行(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