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国军,严 蓓
(浙江工业大学体育军训部,浙江杭州 310032)
我国与澳大利亚初学游泳教学的比较研究
蔡国军,严 蓓
(浙江工业大学体育军训部,浙江杭州 310032)
我国初学游泳教学一直存在两个问题:游泳作为一项人人必备的生存技能在学龄人群中还不够普及;以竞技游泳四种泳式的技术教学为主,忽视游泳运动本质“生存技能”的培养。本研究试图通过对中国和澳大利亚初学游泳教学目标、内容和评价方法的比较,为提高我国初学游泳教学水平提供一些启示。
初学游泳教学;我国;澳大利亚
游泳不仅能强身,而且能防治疾病。据《生理科学研究》报道,游泳能使冠状动脉口径增大,并有缓解小动脉痉挛之效。因此,美国医生把游泳列为预防心脏病的最佳运动方式之一。此外,掌握了游泳还可以提高人们应对自然灾害的防御能力,提高水中的生存能力[1]。
游泳是深受大学生喜爱的一项运动,目前,已成为很多高校体育课的教学内容。浙江工业大学面向全校本科生开设了游泳选修课。大学生处于青春发育的最后阶段,其生理、心理逐渐成熟,具有良好的运动机能,丰富的知识,较强的理解和模仿能力,有利于在短期内正确掌握游泳技术技能。然而,游泳教学是“以水为主”,水中运动的特点以及水的物理特性、流体特征,导致了游泳时人体运动方式与陆上运动有所不同,给游泳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借鉴国外的教学理念,注重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创新,提高游泳教学效果,是需要认真研究的课题。
初学游泳教学是指对没有任何水中学习经历的初学游泳者(青少年或成年人)进行专门指导,使他们掌握熟悉水性、自救能力和游泳技术等水中多种技能的教学过程[2]。本研究着重对中国和澳大利亚初学游泳教学的目标、内容和评价方法进行比较。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和访谈法。查阅了国内外有关文献,进行归纳和整理。走访了十余所国内开展游泳教学的高校和假期游泳教学班,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
(一)教学目标的比较
澳大利亚非常注重游泳运动的普及,从儿童时期就开始培养水中的自我保护能力,教学的周期很长,从婴幼儿到青少年直至成年人有一个连续培养的过程,每个周期都有不同的培养目标,重视水性和自救能力的培养。从教学的第一次课就安排有自救游泳技术的学习,重视游泳救生方法和潜泳技术的学习,使学生尽快掌握如何自救和救生,以及在被他人救助时如何配合。教学时间跨度较长,使初学者有充足的时间去适应水的环境,培养初期兼顾水中生存能力和水感的教学,之后再过渡到竞技泳式的教学,并不要求在短期内以学会某种泳式为主要目标。这样做,不但使初学者经过学习可以在水中真正获得安全,而且通过采用一些水感练习培养初学者的水感,为将来学习竞技泳式打下良好的基础。
我国高校的大学生,从小经过游泳培训的人数有限,经过多年的课前调查,近 80%从来没有下过水。个别学生虽然下过水也仅限于自学水平,技术规范性和在水中的安全性等都有所欠缺。因此,游泳作为大学生的体育选项课,还是以初学教学为主。初学教学周期短于澳大利亚,且非常强调“速成”,在短暂的熟悉水性练习后就开始竞技泳式的动作教学。这样做,初学者在尚不熟悉的环境下,过于紧张,不利于技术动作的掌握,即使能够做出动作也很不扎实。培养目标强调学会游泳,衡量学会游泳的考核标准是完成一定的距离,但往往需要教师的保护,一旦遇到危险,根本就不具备脱险和配合施救的能力。可以说,通过这种教学培养出来的学生,在水里更加不安全。因为这些通过教学和考核的学生和其家长认为已经会游泳了,可以放心大胆在水中畅游了。有研究认为,游泳水平越高者越喜好在危险的水中活动,从而面临越大的危险,所以,学会了游泳也会增加危险暴露的机会,继而导致溺水率升高[3-4]。
通过对比,我们认识到:游泳技巧和水中安全技巧并不是一回事,在一些游泳教学中,追求游泳的距离,没有把自救和救生技术当成教学重点,呼吸和水中平衡技术掌握不熟练,大多数学生只会抬头或憋气游泳,结果在遇到意外或者碰撞,非常容易失去身体平衡而发生意外。因此,掌握游泳的姿势和能够游一定距离不是学会游泳的唯一标准,学会游泳还必须要掌握自救和救生技术。
(二)教学内容的比较
澳大利亚的游泳教学分四个阶段:1.适应水性练习。包括:安全下水;水中睁眼;水中吐气;被他人救助时,手抓木棒或衣服让救助者牵拉滑行;由俯卧漂浮到站立;安全起水。2.水中感觉的培养。包括:身体滑入水中;由仰卧漂浮到站立;摇橹式划水将头抬出水面;身体直立水中做摇橹式划水 30秒左右;被他人救助时的游法练习。保持安全姿势,手抓绳索被施救者牵拉 5米,体会如何配合施救者;捡水下沉积物。3.水中各种水感练习。包括:蹬池边出发;头向前方的摇橹式划水练习;身体垂直水面连续做摇橹划水分钟,再背浮具游 1分钟;救生练习;潜泳练习。让学生捡池底物品。4.救生练习。包括:站立池边出发;脚向摇橹式划水前进;着装游泳。即身着短裤和 T恤衫,做 2分钟摇橹划水原地漂浮练习,再用各种游泳方式慢游 3分钟;向离自己 5米远的“溺水者”抛掷浮具;在齐身高深的池中从漂浮水面姿势开始潜入水中,寻找池底物品后拾起来;安全漂浮。手抓玩具、吹气类浮具,在水中漂浮 1分钟;利用一定的浮具,连续游 75米[5]。
我国的游泳教学分两个阶段:1.熟悉水性。包括:水中行走:扶池边行走,集体拉手行走。体会水的浮力和阻力;呼吸练习;漂浮与站立:抱膝浮体;展体漂浮等;滑行练习。2.学习技术。包括:四种竞泳姿势的技术学习。教学顺序根据教学任务、目的不同而不同。如果是为了在短时间内尽快学会游泳,通常会首先学习蛙泳,而少体校为了培养游泳运动员,打好竞泳游泳技术的基础,其教学顺序则为自由泳、仰泳、蝶泳、蛙泳;教学顺序均为先学腿部技术动作,再学手臂动作,最后过渡到完整配合技术的学习。
通过对比发现,首先,中国的初学游泳教学内容比较单一,注重泳式技术学习,忽视水中能力和水性的培养。澳大利亚游泳教学在第一、二阶段都安排了被他人救助的练习,使初学者学会在水中如何配合施救,这将大大提高遇险后的获救机会。通过各种水中练习,不断提高水中活动能力后,开始加强简单自救和救助他人的技能培养。
其次,澳大利亚的游泳教学始终围绕漂浮能力的培养,而且是直立、仰卧等多种体位,初学者不管在什么体位都可以迅速、自如地漂浮起来,赢得救援时间。中国的游泳教学虽然也重视漂浮技术,但主要目的是为下一步泳式技术教学,即:学蛙泳就练习俯卧漂浮,学仰泳就学习仰卧漂浮,可一旦遇到情况需要直立,学生就不知如何漂浮在水面了。给初学者增加了很大的心理负担。澳大利亚的游泳教学非常重视利用浮具进行平衡能力的培养。我国在泳式技术教学中,初学者在陆上模仿中都可以正确完成,而到了水中却会出现错误动作,与在水中平衡掌握不好有关。
第三,澳大利亚在第四阶段安排了专门的着装游泳练习,以有效地减少死亡事故的发生。我国游泳教学对此也有所关注,如天津体育学院的朱笛进行了着装游泳练习对提高自救与救生能力的实验研究[6]。为我国游泳教学内容的改革,进行了有意义的开创性研究。
(三)评价方法的比较
现代课程评价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的评价模式,河南大学刘志军教授提出的“发展性课程评价”,认为课程评价体系包括三个相对独立、又密切关联的组成部分,即:目标为中心的课程设计评价、过程为中心的课程实施评价和结果为中心的课程效果评价,这三种评价形成课程评价的三螺旋结构[7]。
众所周知,澳大利亚是一个热爱游泳的国家,几乎所有的孩子从小就开始学习游泳,并且把游泳作为一项终身锻炼的项目。整个学习是一个相对延续的过程,因此,在评价方法中偏重采用过程为中心的课程实施评价,评价也采用层层递进的方式。尤其是在初学阶段,更注重对学生进行平衡、水感、救生等多元化的评价。例如:澳大利亚游泳教学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重视摇橹式划水技术(横“∞”字划水),这种练习可以提高手臂对水的感觉,对掌握救生技术和培养水感都有很大作用。而我国只在专门的高级游泳训练中采用这种练习,以培养运动员的水感,提高划水效果。而在游泳教学中忽视了这方面的练习和考核。
很多中国的大学生从小没有接触过游泳,直到大学阶段才开始学习,因为课时和考试的局限性和压力,也使教学评价更加具有指向性,在评价方法中偏重采用结果为中心的课程效果评价。即:学会某种泳式,能游多少米。
比较两种评价方法可以发现,澳大利亚这种阶段性和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在初级游泳教学中更具优势,不但培养了学生在水中的多种技能,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在水中的安全性,也为今后的继续提高打下良好的基础。
通过对我国和澳大利亚初学游泳教学的比较,可以得出以下启示:
(一)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建立多元教学目标
游泳教学必须转变只传授竞技技术的理念,全面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游泳教学要合理引导,培养学生对学习游泳的强烈兴趣和积极态度,提高学生游泳健身的能力。为此,必须对游泳教学目标进行改革,将游泳教学目标确定为使学生掌握在水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我们应该认识到,确保学生水中安全,减少溺亡事故的发生,不是仅仅教会学生某种泳式和能游一定的距离,提高学生水中的活动能力和应对水中突发情况的能力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在初学游泳教学中不应把泳式的掌握和距离达标作为惟一的目标,从教学初期就要兼顾水中生存能力和水感的教学,使学生的游泳技能和自救能力同步提高。建立多元的教学目标,不但学会游泳,还要学会怎样安全的游泳,必要时还可以对他人进行救助。
(二)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近二十多年来,我国游泳教学方法在继承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应用了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创建了程序教学法,模式教学法、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深水教学法、平行连贯教学法、分层次教学法、同步教学法等。但在教学内容方面的革新却是少之又少,教学内容依然是围绕尽快掌握某种泳式和完成一定的距离。对如何提高初学者自救和救生以及如何配合施救等方面的内容,还缺乏探索性的系统研究。因此,在教学内容安排方面,应该向学生传递水中安全、自助、自护意识,帮助学生掌握水中救生的知识和技能,减少溺亡事故的发生。如:在意外落水时的着装游泳、从高处垂直落水的方法、利用随身物品增加浮力、保持落水者之间联络的方法和简单的间接救护方法等。通过多种模拟练习,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既要考虑游泳教学本身对提高学生技能的作用,还要关注游泳学习过程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以及身心发展。
(三)改变单一的评价方法,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
游泳考核是为完成游泳教学目的、任务而采取的一种检查教学效果的方法。我国的初学游泳教学历来十分重视对泳式技评、距离达标等方面的考核,缺少对初学者自救和救生相关技能和知识的考核。这不但会使学生在水中的安全埋下隐患,也是我们游泳教学评价体系方面的缺失,说明我们在游泳教学方面对学生培养的目标和目的过于单一。因此,应该把水感练习和实用的救生技术也纳入到教学的评价体系中来,例如:可以增加摇撸式划水、踩水、拖带救生等评价内容。为全方位地完成教学目标,要建立有指标、有数据的教学目标量化考核体系,同时,还应注重对学生的相对评价、过程性评价,尽量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改变单一的评价方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多元化、评价手段多样化的科学评价体系。
[1]许琦.水上救生技术[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1-274.
[2]王红,等.游泳[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213.
[3]张明飞,等.游泳运动员选材理论与方法的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3):66-69.
[4]陈小敏.我国游泳教学方法的变革与创新 [J].体育师友, 2003,(5),5-6.
[5]丛宁丽,等.中、美、澳、英、日五国游泳教学内容和方法比较[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3):54-56.
[6]朱笛,等.着装泳练习对提高自救与救生能力的实验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1):92-93.
[7]刘志军.发展性课程评价体系初探[J].课程·教材·教法, 2004,(8):22-23.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Elementary Swi mm ing Teaching between China and Australia
CA I Guo-jun,YAN Bei
(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Zhejiang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ngzhou 310032,China)
Two main problems have existed for a long time in the elementary swimming teaching in our country.First,swimming as a survival skill has not been popularized among school age people; second,the elementary s wi mming teaching in our country is technique-based teaching,ignoring the survival skill.This papermake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elementary s wimming teaching bet ween China and Australia 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implications for the elementary swimming teaching in our country.
elementary swimming teaching;China;Australia
book=2,ebook=38
G861.1
A
1006-4303(2010)02-0223-04
(责任编辑:薛 蓉)
2010-3-20
蔡国军(1965-),男,浙江诸暨人,实验师,从事学校游泳场馆管理和体育教学研究;严 蓓(1978-),女,浙江慈溪人,副教授,博士,从事游泳教学与训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