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部共建视野下对我校学生工作创新的思考

2010-08-15 00:46慧,刘
关键词:学生工作创新

王 慧,刘 晓

(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浙江杭州 310032)

省部共建视野下对我校学生工作创新的思考

王 慧,刘 晓

(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浙江杭州 310032)

高校学生工作作为高校整体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省部共建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面前,应当紧紧围绕“有特色、高水平、区域示范性”这一目标进行积极的改革,这是高校学生工作审时度势下的应有创新与合理演化。我校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对此进行了探索与尝试。关键词:省部共建;学生工作;创新

省部共建地方高校工作,是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推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创新和实践。2009年 6月 8日,浙江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浙江工业大学协议签字仪式在杭州隆重举行,这标志着我校正式进入了全国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行列。

省部共建高校在国家高等教育资源战略结构布局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和特殊的区域地位[1]。作为浙江省唯一的省部共建高校,我校理应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学生工作作为高校整体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确保高等教育健康协调发展、促进人力资源强省建设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省部共建视野下,如何科学制定长远计划,积极探索学生工作创新模式,成为一个亟待关注的问题。

一、省部共建视野下学生工作面临的挑战

省部共建让学校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历程,在赋予我校重大战略机遇的同时,也向学生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对我校学生工作“水平”的挑战

培养高素质人才是高水平大学的重要标志。随着社会关注度的持续提升,社会对省部共建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期望值显著提高。而在高等教育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规划和建设高水平大学,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不仅需要良好的硬件条件,更需要软环境的支撑[2]。仅仅靠以科学研究、课堂教学为主要内容的专业教育已难以完成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任,无论是知识的获取、能力的培养,还是融汇着经历、体验等诸多方面的素质的提高,都需要学生工作和专业教育的通力合作。因此,高水平大学的建设对学生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学生工作的水平能否胜任大学生的有效教育与引导,直接关系到高水平大学的建设之路。我们必须主动更新观念、明确方向、创新内容、完善机制,努力使学生工作上水平、创新局,以应对高水平大学建设的现实需要和高校的未来发展。

(二)对我校学生工作“特色”的挑战

特色是高校的生命力和竞争力所在,也是一所高校区别于其他高校的、立足社会获取自身发展的动力支撑[3]。作为省部共建高校,我校更应在办出特色上下功夫,通过走特色发展道路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实现高水平大学建设目标。强化特色的战略思想也为学生工作更好地发展指明了方向。作为省部共建高校,我们的学生工作应立足学校的文化环境和文化传统,遵循“以浙江精神办学,与浙江经济互动”的办学思路和“取精用弘”的优良学风,通过传承、融合和创新,形成特色、培育特色和强化特色,建设具有鲜明“工大”特色的学生工作。

(三)对我校学生工作“区域示范性”的挑战

区域性是共建高校特质所在,分析共建高校在其所在区域内层次定位,是实施共建战略,带动区域发展,实现高等教育合理布局的重要依据[4]。作为浙江省这个东部经济发达省份唯一的省部共建高校,我校理应对区域内的其他高校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从而带动本区域高等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对于我校学生工作来说,也应该按照“打造品牌效应,发挥示范作用,带动区域发展”的思路,一方面,致力于培养适应新的竞争环境、满足区域经济需要的优秀人才,特别是培养具有高尚的情操、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心理品质,以及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创新意识的优秀人才,为浙江省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服务;另一方面,应不断研究学生工作内涵和对象,不断创新工作载体,整合资源打造学生工作的品牌,增强辐射效应和影响力,构建具有示范性的学生工作新模式。

二、省部共建视野下学生工作创新的内涵解析

刘延东同志在直属高校工作咨询会上,明确提出高等学校的发展目标是“有特色、高水平”,有特色就是有个性、有优势、有竞争力;高水平就是高标准、高效益、高质量。省部共建后,我们的学生工作同样应该按照这个要求,积极推进学生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一)健全有个性、有优势、有竞争力的学生工作体系

学生工作的特色是高校独特的本质内涵之一,也是这所高校相对于其他高校而言具有的比较优势和核心竞争力的体现。高校应该着力形成有个性、有优势、有竞争力的学生工作体系。

树立正确的学生工作观,正确认识学生工作的本质,是形成学生工作个性与特色的基础。我国的学生工作是由建国初期单纯的思想政治工作发展演变而来,如今,一切通过非学术性事务和课外活动对学生施加教育影响,规范、指导和服务学生,丰富学生校园生活,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组织活动都被统称为学生工作[5]。因此,只有改变长期以来普遍存在的“消防员”、“大管家”等的职业定位,才能打造学生工作的个性和活力。

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的独特性,研究学生工作的对象,是显示学生工作强大优势的关键。学生工作的研究、教育、服务和管理的对象是学生,而新时期的大学生在发展需要、兴趣爱好、个性特点、思想水平等方面显示出独特的群体特征,唯有将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将学生中存在的问题作为研究所关注的焦点,才能跳出固有的学生工作思维定势和工作惯性,切实提高工作的有效性。

吸引和整合各种资源投入学生工作,形成育人合力,是提升学生工作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只有采取各种措施,联合多方力量,把现有基础和资源及潜在的优势通过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整合起来,营造“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全员育人氛围,形成具有专业特色优势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才能确保学生工作具备强大竞争力。

(二)搭建高标准、高效益、高质量的学生工作平台

省部共建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也为我校学生工作提供了更高的站位和更宽的视野,我们应立足高水平大学的新起点,搭建新平台,谋划新发展。

省部共建让我们有机会在更高的参照体系中全面考察、衡量自身的优势与不足、特色与潜力,更全面、更透彻地考虑自身定位,构建学生工作的核心理念,也必然带来更多与强手对话的机会。我们应积极加强与一流高校的信息交流与合作,将其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管理等诸多方面的先进经验与我校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拓展学生工作的平台和渠道。

在各项学生工作中应紧紧围绕培养高素质人才这一根本任务,致力于培养一大批为社会所需要的,在品德、人格、专业知识与能力以及文化素养等方面都具备优秀品质的高水平人才。鼓励和引导大学生把爱国主义作为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把勤奋学习作为人生进步的重要阶梯、把深入实践作为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把奉献社会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坚定广大青年学生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理想信念,为加快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和我国现代化进程贡献智慧和力量①周济:在浙江工业大学省部共建签约仪式上的讲话.http://www.fgc.zjut.edu.cn/showArticle.asp?AricleI D=169.。

此外,还要把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构建科学、高效、专业的学生工作运行机制。学生工作是融多种学科知识为一体且实践性很强的职业,高水平的学生工作要走出随机性和主观性的误区,加强工作的科学性和专业性。搭建学生工作的学科平台,以提升职业地位和认同,建立“精干、高效、奉献”的学生工作队伍,以适应新的需要;完善制度建设、出台专业标准、明确工作职责,以保证各项工作的有序高效开展。

(三)发挥对区域辐射、引领的校园文化功能

高校校园文化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一块重要阵地,同时也是一项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工作。省部共建高校校园文化不仅要满足全体师生员工的文化需求,也要积极有效地带动和引领地方文化建设,应成为区域内先进文化的重要基地、示范区和辐射源。

加强校园文化的研究和培育,不断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品位和质量,增强区域辐射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高校校园文化不应该迎合现状而变得世俗化,而应该立足未来,把追求知识、崇尚科学作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宗旨,使校园文化由原来单一的艺术娱乐型逐渐向学术型、思想型、知识型等多方位发展,融科学、文化、艺术于一体。创建全方位、多层次、宽松向上的校园文化,以利于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文化品位、培养综合素质、激发创造潜能,积累后发优势。

积极探索校园文化发挥辐射作用的有效载体。鼓励师生开展与科技文化服务、经济建设相结合的多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专业实习、暑期社会实践、青年志愿者服务、科技文化下乡活动、共建文明社区和共建社会实践基地形式,把社会实践活动与科技服务和经济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地方的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不断健全和完善有关制度,促进校园文化引领地方社会文化的健康有序发展。在坚持公益性服务性相结合的基础上,还需要我们对其原则和制度予以有效确立。如制定与社会单位共同开展活动的规定和实施办法;规范与社会单位就开展活动签订协议的规定和要求等,为高校校园文化与地方良性互动的深入展开提供切实保障。

三、省部共建视野下学生工作创新路径——以教科学院为例

面对省部共建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进行了一些新的探索与尝试。

(一)寻求特色,构建“有优势”的学生工作体系

作为我国第一所在普通工科院校中创办职业技术师范教育的院系,学生的培养质量决定着学院以及学校在全国的地位与声望。因此,在高水平大学的建设之路上,如何培养具有师范教育特色、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为寻求技术师范生能力素质培养的新突破,学院专门成立了技术教育类学生培养调研小组,深入我省各市 (县)职教中心、中等职业学校,经过 5个多月的努力,较为客观地掌握了社会人才需求信息和要求,并对我院如何更好地培养适应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学生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论证,也为学生工作的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目前,学院已初步形成了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培养科技创新能力、加强教学技能训练、重视师范生素质拓展为主要内容,致力于培养师范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从教技能和教育研究能力的学生工作体系。该体系突出了两个特点:

第一,特别注重发挥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在育人过程的重要作用。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是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需要,对于师范生来说,师生互动中隐性教育资源更具有特殊的教育意义和价值。学院在学生工作的过程中,有意识地探索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途径,如设立专业团总支,赋予学生与本专业教师共同参与专业建设的权力;定期开展各专业的核心课程竞赛和师范技能大赛,由专业老师命题、学生工作线组织;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和科研助手制度,这一系列精心设计的载体,不仅达到了活动本身的教育目的,更对未来从事教育工作的学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并逐渐内化为师范生自身的职业规范和职业理想。

第二,积极挖掘高质量的特色资源,搭建高水平学生工作平台。近年来,学院充分发挥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训基地这一“国字号”基地的优势,以定期开展的各项国家级高水平的师资培训为契机,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如省级功勋教师与师范生座谈会,专业领域的专家学者报告会、交流会等,极大地开拓了学生专业视野,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认知。

(二)关注全体,提高每一位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学院学生工作核心竞争力的形成离不开每个个体的核心竞争力。如果每位学生都能以自己所独有的专长、丰富的知识、卓越的才能、不断创新的精神以及坚强的意志品格为社会带来较大的价值,他也就赢得了个人核心竞争的优势,而学院学生工作也将由于拥有了这样的学生而强化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为此,教科学院推出了“三全三分”式育人模式和“院本全纳教育计划”。

“三全三分”式育人新模式,即从学院党政领导到每一位教师全员育人,从学生入学到毕业离校的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环节全过程育人,从日常管理、学生课外科技创新、学风建设、就业指导等全方面育人;从学生大一入校到毕业,根据不同的年级开展分段针对性的指导,如大一的“新生助跑计划”,大四的“考研助力计划”等;根据不同成绩梯队的学生进行分层引导;针对学生考研、出国、创业、就业等不同的职业规划,配备不同的指导老师对学生进行重点引导等,通过这样的模式,关爱每一位学生,关注学生全过程的发展。

“院本全纳教育计划”是围绕学校提出的“关爱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的主线,结合学院学生工作实际而提出的。包括开展“专业核心课程竞赛”,促进每一位学生的有效参与;设立“进步奖学金”,鼓励每一位学生的积极进步;细化“学籍预警制度”,切实帮助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性困难;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科研助手制”,注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推行“233”工作模式,着眼研究生群体的德育工作;推出“青春教科网”、“教科壹周”,保障每一位教科人的信息知情权等。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院本项目,力求把每一位学生纳入关爱的视野,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树立品牌,引领区域性的学生工作创新

教科学院有着青年志愿者活动的优良传统。长期以来,学院把青年志愿者活动作为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道德意识和奉献精神的有效载体,在提升校园文化品味、打造校园文化品牌,引领社会主义新风尚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尝试,收到了良好效果,也赢得了广泛赞誉和关注。

早在 1995年,学院的青年志愿者们就在朝晖工疗站建立了充满温馨的“爱心驿站”,自此展开了长达 15年的志愿服务工作。近几年,学院又不间断开展“校园便民日”活动、启动全省首个“校园无偿献血日”活动等,目前已与 8家单位签署了合作协议,约有 21000人次参加了不同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累计服务时数达 12万小时。学院还建立了志愿者准入机制、管理制度,动态档案管理机制和激励监督机制,构建了“365志愿服务体系”,不断丰富志愿服务的内涵,积极探索志愿服务的长效机制,推进老字号的品牌衍生。

学院的青年志愿者行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各大媒体相继报道,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品牌效应逐步显现。近年来,连续获得“省级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项目”、“省级社会实践优秀基地”、“省级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奖”等荣誉称号,并有学生获得“省级社会实践先进个人”、全国“红十字志愿者”荣誉称号。青春教科志愿服务行动已成为教科学院面向社会的一张亮丽的名片,也为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社会主义新风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总之,省部共建地方高等院校,给我校学生工作模式的创新,学生工作服务质量的提升带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整合学校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优质资源,依据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开拓创新,构建适应需要、顺应发展的学生工作新模式。

[1]高文兵.省部共建高校定位与发展战略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7,(13):24-26.

[2]吴志功,等.当代中国高校学生工作的困境与出路[J].当代教育论坛,2006,(3):20-22.

[3]郭贵春.强化省部共建高校特色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等教育,2009,(1):42-44.

[4]张主社,等.对省部共建高校发展定位的思考[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6):89-93.

[5]严玉明.新时期高校学生工作的内涵分析[J].民族教育研究,2007,(6):5-9.

Reflections on the Innovati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Manage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Joint Construction by Provincial Governments and theM inistry of Education

WANG Hui,L IU Xiao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ZhejiangUniversity of Technology,Hangzhou 310032,China)

The college student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universitywork.W ith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brought by the joint construction by provincial governments and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it should be reformed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target of being characteristic, high-level and demonstrative in the new situation.Sizing up the situation the college student management should undergo an innovation and rational evolution.The College of Edu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our university hasmade some exploration and attempt.

joint construction by provincial governments and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college studentmanagement;innovation

book=2,ebook=25

G641

A

1006-4303(2010)02-0215-04

(责任编辑:薛 蓉)

2010-03-16

王 慧(1977-),女,浙江余姚人,讲师,硕士,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刘 晓(1982-),男,山东淄博人,从事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学生工作创新
探究高校学生工作专业化的发展
如何做好职业学校学生的实习管理
浅析新媒体推广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影响
高校学生工作老师处理学生事务数据的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