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保康 郭卫斌
(1.广东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广东广州510100;2.武汉体育学院,湖北武汉430079)
平衡木项目的特点决定了对运动员进行心理训练的重要性,因为平衡木的整套动作都需要在一条窄窄的木上完成,所以困难性和危险性都很高,因此很多运动员对平衡木有抵触情绪,而且大多数教练也认为平衡木不好比[1]。平衡木对运动员的准确性及稳定性要求很高,而且中枢神经的调节比重很大,尤其是比赛中,大家势均力敌,运动员在超压力的情况下完成动作时,心理负担加重,神经高度紧张,所以此时运动员的心理调控能力就成为赢得比赛的关键[2]。另外,在由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项群的心理特征上,由于属难美项群的运动员与对手没有直接的身体接触,因而竞赛中就要保证自己能将由各种外界条件刺激引起的异常心理状态及时地进行自我调节,从而确保技术水平的发挥[3]。因此可以看出,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心理调节能力就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平衡木运动员。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女子体操队创造了历史,第一次拿到了奥运会女子体操的团体冠军。在女子体操团体决赛中,第三项比赛的是平衡木,平衡木是中国队的弱项,也是中国队最担心的项目。平衡木本来就是比较容易失误的比赛项目,中国队首位出场的队长C掉下器械遗憾地只拿到15.150分;另一位中国队的顶尖选手D发挥有些小的失误最后得分为15.925分;而小将L则顶住压力,用一连串漂亮的动作完美发挥,为中国拿下这个项目最高的16.05分,从而为中国拿下女子体操团体冠军做出了出色的贡献。在北京奥运会的女子体操团体决赛中,我国的3名选手都是国内平衡木上最顶尖的选手,而同样作为最顶尖的选手,前两名选手却都在比赛过程中出现了问题导致发挥不理想,只有小将L获得了完美的发挥。那么为什么L可以成功?笔者认为这与L赛前3个半月的心理干预和训练过程是分不开的。
采用个案分析的方法,以奥运会团体冠军成员L在奥运会前三个半月的心理干预和训练过程作为对象,研究分析L在这三个半月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所采取的解决措施,借以对体操运动员的赛前心理调控和训练提供参考。本研究将奥运会赛前3个半月划分为3个阶段,2008年5月到6月中旬为第一阶段,6月中旬到7月中旬为第二阶段,7月中旬到8月上旬为第三个阶段。
L于2004年雅典奥运会后进入国家集训队,2006年开始在全国比赛中崭露头角,强项是自由体操和平衡木。一直以来国内教练都称L为比赛心理素质很好的运动员,而且L在多年比赛中基本上没有出现过大的失误。然而,进入2008年以后,尤其是奥运会前三个多月的时候,由于种种原因,L的心态开始出现比较大的起伏,严重影响了她的训练。下面主要就L奥运会前三个半月所遇到的心理问题以及所采取的解决措施进行分析。
本阶段主要的工作包括寻找L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据此制定相应的解决办法等。
经过L的广东队教练 (后文简称省队教练)和心理专家的帮助,主要使L明白了自己问题产生的原因。首先让其明白,造成压力的原因有很多,自己要学会将不同的压力源分类搞明白,包括失误动作造成的心理隐患、控制体重的压力、与教练的紧张关系、队友竞争的压力等;进而明白自己的 “胡思乱想”是将各方面的烦恼累加,当它们串在一起时就产生较大的压力;根本点是要学会 “各个击破”,在这个过程中,核心概念是做好自己能控制的,而不去担忧自己不能控制的事。在找出问题的原因后,教练心理专家又和L一起进行讨论,共同制定了针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
2.1.1 技术动作的改进
对于经常出现失误的动作高举腿单腿转体360°进行更换,更换为水平单腿转体360°,这两个动作在难度上都是一样的,更换动作并不会影响到L的难度总分。广东队方面与国家队方面的教练都表示同意,L自己已完全接受,不再去想之前的动作。并对新的动作在训练中已有相当程度的掌握。而且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更换动作是比较合理的。因为对于旧动作的失误找不出原因,即使投入大量训练来预防它在比赛中再一次出现失误,隐患仍然存在,因为大脑留下的失误痕迹不容易消除。而投入同样的训练时间来建立新的动作,会让L有更清晰的自我控制感。加上现在训练新动作时间上也来得及,因此,这点上对L的建议就是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去掌握好新动作,没有退路。
2.1.2 对于控制体重问题
因为国家队内缺乏专业人员具体指导她如何去做,所以只有自己主动与队医配合,与广东队驻国家队工作站科研人员配合,主动向有经验的队友取经,更密切记录自己的感觉与经验,找出一定规律。让L明白这过程会很痛苦,要挨饿,但这就是自己能控制的事,自己一定要对自己负责。如果自己能下定决心把这事做到最负责,心里就会坦然,就会把这个压力释放。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教练,都不会因内疚而焦虑。
2.1.3 对待国家队教练
配合国家队教练的训练安排,也主动向教练表达自己正在尽最大努力控制体重。也要换位思考明白教练有时着急是为了自己好,要冷静对待教练的“训斥”,底线是当教练有情绪时自己不对此做出情绪反应,不形成压力反应。
2.1.4 对待队友的进步
队友进步与否是自己不能控制的事情,对此做出反应就是在试图控制自己不能控制的事,属于自寻烦恼,所以要坚决地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努力上、自己点点滴滴的目标完成上。
2.1.5 学习并且建立积极心态
L曾一度担心自己能否进入奥运阵容的问题。省队教练和心理专家给L的建议是完全把自己定位在奥运阵容之内,把任何测验都当作奥运会比赛来模拟,要求自己放开参赛,以充分表现自己为目标;而不是还停留在以入选奥运阵容为目标的阶段。这是完全不同的心态定位,也是给自己有清楚的目标:在奥运会比赛中表现出自己的最好。
心理专家在此阶段主要教L掌握多种心理技能,以及寻找比赛中对于自己来说的主要逆境[4,5]并寻找解决办法,省队教练则负责在日常训练中提醒、监督和跟踪L的心理技能训练实施情况。
心理技能方面,心理专家在与L的多次的咨询过程当中教其掌握了多种心理技能:
1)深呼吸放松技能:包括什么是深呼吸,深呼吸与浅呼吸的区别,深呼吸放松的原理和正确的做法以及在比赛和训练中应该如何去运用等。
2)肌肉渐进放松技能:肌肉渐进放松的原理、练习的方法以及如何运用等。
3)表象技能,包括表象的原理、表象功能(技能学习/竞赛准备)、表象类型 (内表象/外表象)、表象清晰度 (对比性/光亮性)、表象准确性(正确表象/非正确表象)、表象控制性 (积极结果/消极结果)以及表象速度 (与实际动作同样速度/与实际动作不同样速度),对其表象能力进行评估并依据评估的结果确定训练的方法,以及在训练和比赛中应该如何有效地运用表象来帮助自己等[6]。
在掌握每一种心理技能之后,都专门布置作业让其每天练习,如每天练习深呼吸两次,每次10 min,总共20 min;每天练习肌肉渐进放松两次,每次10 min,总共20 min;每天进行表象训练两次,每次10 min,每次20 min,也可几种心理技能结合训练,如每天与深呼吸技能一起练习肌肉渐进放松技能两次等,并确立了检查评价和监督的程序。
本阶段省队教练和心理专家还一起与L进行了探讨,寻找了其在比赛中最有可能遇到的逆境,并一起探讨制定了应对的办法。对于L来说,典型的逆境有以下7种:①自己失误;②队友失误;③裁判压分;④关键比赛上场之前;⑤身上伤病或者疲劳;⑥对手表现完美;⑦自己 (或我队)比分领先(或与对手非常接近时),自己做最后一套动作时。
经过反复讨论发现,L对第⑥与第⑦种情境觉得压力较大,而且易出现负面想法。对此,首先给其进行了认知重建,在整个咨询过程中,一直帮助L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逆境,主要导向是逆境和挫折为面临的挑战,而不是一种威胁跟厄运。然后要求其对情境⑥与⑦分别想出三种积极想法,比如在对手发挥完美的时候,告诉自己一定可以发挥得更好,自己一定能够打败她;沉着冷静,一步一步来;目标是做到自己最好,不用去担心结果如何等,可进行强烈的自我暗示,并且定时的由心理专家进行检查练习情况。
本阶段为奥运会前最后3周,因此针对L心理方面的主要工作包括围绕如何调整与保持好心态迎接奥运会,以及比赛中心理状态调控的辅导。
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咨询和辅导,L的心理状态得到很大的改善,在训练中已表现出良好的精神状态,对技术的自信心也在回升。省队教练和心理专家在进行商讨并达到一致后给L建议了两个明确的方向:1)不管教练方面出现什么情况,自己一定要主动,积极地把与教练的良好合作坚持下去;2)利用各种机会有意展示自己在平衡木上的自信,这种自信会影响其他教练员、运动员的看法,而且对于自己信心的巩固也有很大帮助。
本阶段还增加了针对奥运会比赛的心理训练,具体有以下3个方面:
2.3.1 比赛中的心态定位
不管自己是已经领先,还是比分十分接近,一定要坚持把自己放在 “冲”对手的位置上,就像在训练中已经把自己放在 “冲击”其他队内高手的位置上一样。想着只是做好过程中的每一个动作。坚决不想结果,结果不是自己能控制的。
2.3.2 比赛中的行为程序
1)深呼吸:吸气时想象绿色新鲜空气慢慢地,均匀地气沉丹田,吐气时想象黄色气体被慢慢地,均匀地排出体外。做深呼吸时只感受到放慢节奏,气体吸入与吐出的过程,脑中不应有任何杂念。
2)表象:关闭屏幕,关闭所有窗口,关闭所有想法。也可打开屏幕,出现画面,想法。
3)联合练习:先做表象关闭,然后接着做3~5个深呼吸。睁开眼时感受到一种清新的感觉。
2.3.3 比赛中受到电视媒体,裁判或对手干扰后的处理方法
1)重新回到原来的位置,给自己时间平静下来,去掉杂念 (可做深呼吸,表象),不要匆忙出场;2)被允许出场时,一定要 “以我为主”,即用自己习惯的方式、节奏、一步步全部完成自己的“仪式”,后然才上场。
在这一阶段,要求L把每次训练或测验都当作比赛来进行,要使用这些心理技能和方法。L反复练习并在实践中操作,由省队教练在训练中监控与检查效果。
在这一阶段的后期,虽然L也曾因为能否确定进入奥运会参赛选手名单而紧张,保守,影响了其在队内测验中的表现。但心理专家及时介入,通过认知重建,帮助其度过难关,收效明显。
7月28日国家队队内测验,L的测验成绩是她近两周以来表现最好的一次;7月30日国家队队内测验,L的测验成绩是她近一个月以来最后好一次;8月 1日,国家队奥运会前最后一次队内测验,L的单项测验成绩是整个国家队中最好的。这三次测验的成绩奠定了L在奥运会6人大名单里的稳固地位,也为奥运会的最终取胜奠定了基础。
无论是心理专家,还是教练或本人都对心理干预的效果给予积极评价和肯定,一致认为经过最后三个半月的心理训练以后,L应对挫折的能力有了很好的提高,在最后入选奥运阵容阶段一方面保持强烈动机,另一方面表现出稳定的心理状态,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在认知上得到了很大的转变,清楚了决不放弃、坚持到底的道理,并且明白与准备好接下来可能会出现的各种困难与逆境。
2)在对可控性的理解方面,L已经能够十分清楚自己该怎么做,关键是做好自己能控制的事,不去担心不可控制的事,很明显的一个表现就是“执着不管结果,把自己做到最好的态度”,在目标的设定上就是做到自己最好。
3)情绪控制上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如在对待教练发脾气这一事情上面,已不会让自己对教练产生强烈情绪反应。
4)能够很好的掌握多种心理技能并且能够在训练和比赛中合理的运用,帮助自己达到能力的最大发挥。
在为期三个半月的心理训练的帮助下,L的心理问题不但得以解决,相应的训练成绩也一直在提升,干预后期的成绩相对干预初期来说有明显提高,根据省队教练的现场训练记录,具体各阶段的训练成绩如下:
第1阶段 (5~6月中旬)技术发挥一般,每天的优质套只占训练课总数的30%左右,全套的成功率只有60~70%。
第2阶段 (6月中旬~7月中旬)技术发挥比较稳定,但每天的优质套也只达到总数的 40~50%,全套的成功率也在70~80%左右。
第3阶段 (7月中旬~8月上旬)虽然在该阶段前期L有些反复,但后期每天的优质套已达到80%左右,也就是10套中有8套是优质套的,而且成功率几乎达到百分之百。特别是在进入奥运村前的最后几次实战比赛中都超水平的发挥。
本研究的最大局限性主要表现在缺少有关心理变量与心理技能改变的客观评价数据,比如没有使用问卷来测量运动员的焦虑以及心境等方面在干预前和干预后的客观数据,也没有对多种心理技能的学习掌握采用定量评估指标,来为干预的有效性做客观的评价。这是因为当时处于奥运会赛前最为紧张的一段时期,时间的紧迫和工作的特殊性使得对于客观测量方面的工作难以实施,这使得本研究在可信度方面可能会受到一些挑战。但是尽管如此,研究者相信,本研究获得的经验仍不失为一种教练员和心理工作人员在今后工作中可借鉴和参考的实践经验,并能够为今后更好的进行类似实践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1]吴宝康.平衡木训练与心理训练相结合的探讨 [J].少年体育训练,2006,(4):46~47
[2]杨刚,王丹,等.平衡木运动员的临场不良心理及自我调节[J].体育学刊,2002,9(2):109~111
[3]田麦久.项群训练理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9
[4]姒刚彦.追求 “最佳” 还是强调 “应对” ——对理想竞技表现的重新定义及心理训练范式变革.体育科学,2006,26(10):43~ 48
[5]姒刚彦,李庆珠等.改变 “低挫折容忍 度”的心理干预及效果评估——一位奥运银牌运动员的个案研究 [J].心理学报,2007,39 (5):500~ 501
[6]姒刚彦.太极拳成套动作表象训练实施中过程与特征的初步探讨——个案研究 [J].体育科学,2002,22(3):12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