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呼唤教师转变教育观念

2010-08-15 00:52张丽洁
科技传播 2010年7期
关键词:创造性师生关系课堂教学

张丽洁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长春 130033

1 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尊重学生的独特个性及主体地位

1.1 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

我们知道,由于受遗传条件、社区环境、学校教育、个性因素、知识结构、认知风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特征。教师要承认每个孩子是不同的,教育就在于抓住每个孩子的特点,充分发展其个性。

传统的学校教育过分强调了个体对于社会的趋同,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个体保持自身个性的可能性。

马克思在驳斥普鲁士的书报检查会时曾说:“每一滴露水都在太阳的照耀下,都闪耀着无穷无尽的色彩”,“你们赞美大自然悦人心目的千变万化和无穷无尽的丰富宝藏,你们并不要求玫瑰花和紫罗蓝发出同样的芳香,但你们为什么却要求世界上最丰富的东西―精神只能有一种存在形式呢?”创造要求发展学生的独特才能,要求教师转变“学生观”,即面向所有学生去发现每一个个体的独创个性。教师要给个性不同的学生以充分表现才能的均等机会和平等权利。

1.2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主体性是人性的精华,时代在呼唤人的主体精神。创造教育其实质是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弘扬学生的主体性。

中国人最缺的就是主体性。什么“不敢为天下先”、“出头的椽子先烂”,这些中国传统文化中偏于保守的旧思想,实际上成了束缚中国人头脑和手脚的羁绊和扼杀创新精神的刽子手。你要想创造,你就得与众不同。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点特殊的想法,也可能遭到老师和同学的嘲笑。但是,如果一个人没有很强的自主性,喜欢从众,他就很难有创造性。“求异”才能独创,所以,没有自主性,创造性基本上可以免谈。

学生是能说的,他们也是会说的,学生是会思考问题,会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教师要把说的自主权,思考的自主权教给学生。要使学生真正起主体作用,就必须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离开了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没有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教学就失去了依托和生命力。创造教学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2 更新教育理念,树立全新的教学观、知识观、学习观

课堂教学创新、观念是前提。观念是行动的内在原因,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否促进学生的创造心理发展,是与他们的教育观健康情况密切联系在一起的。教师本人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对学生创造力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1 全新的学习观

传统教育偏重于维持性学习,学生消极被动的接受知识,如仓库一般储存和积累信息,并以既定的答案为最终和唯一的结论,学生通过获得既有的知识和经验来解决当前已发生的问题,重视学生的模仿继承功能。创造教育偏重于创造性学习,提倡学生有目标、有选择地学习,不满足于获得现在的答案和结果,能创造性地运用所学到的内容去适应新的情况。

2.2 全新的知识观

人的知识可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所谓显性知识,即教师灌输给学生的知识,它们是浅层次的知识,是比较易于遗忘的东西。隐性知识是学生发现学习到的东西。如学生通过体验、顿悟、自省、超越而得到的极易保持的、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的东西。

在当代社会,知识的更新速度正在呈几何方式快速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学校能够提供给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对于学生来说,通过学校教育,获得终身学习的方法是至关重要的。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那些没有学会学习的人。所以,教师十分重要的任务是,教会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培养他们在综合、分析、研究过程中进行创造能力。

2.3 全新的教学观

创造教育要求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由教“学问”转变为教“思创”。即在教学中,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注重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培养。

首先,教师要善于创设和谐、密切配合的教学情境,促使学生敢疑、善疑。在现代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假设,发表独特的见解,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另辟蹊径,探寻具有创新意义的新方法。其次,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借助直观教具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充分展示知识发生的过程。教材总是将知识和方法以定论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通过演绎将知识展开,而省去了这些定论的观察、猜想、发现过程。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帮助学生寻找“纸篓里的草稿”,重现知识的思维过程。

3 营造自由安全的教学环境,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系统论认为,环境是第一个在系统周围能够广泛产生作用的场所和条件。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培育创造型人才的肥沃土壤。只有环境和教育,才能把牛顿变成科学家,把荷马变成诗成,把拉斐尔变成画家。

一个人创造力的开发,会受到创造环境条件的促进或制约。在培养创造性的个性中,教育者的第一个作用就是设定开发创造性的条件,创造性所需要的生理、心理、社会及知识环境”。

托兰斯早就指出,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创造力的开发,必须在自由安全的气氛中才能进行。所谓“自由”。就是减少对学生思维和行为的无谓限制,给他们表现的机会。所谓“安全”,就是对学生独特的想法多鼓励,少批评。

所以,我们反对教育中的强制,倡导给学生以自由。给他一个空间,让他自己往前走;给他一个时间,让他自己去安排;给他一个问题,让他自己找答案;给他一个权利,让他自己去选择。使他在力所能及和别人所允许的范围内,去发现他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他不能做,这样他就不至于枉费时间去做那些不可能的事情,而把精力集中于可能的道路上去。教师将发现,学生的自然性、活泼和创造性有助于教学。

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是传达知识的无声媒介,是开启智慧的无形钥匙,是陶冶情操的潜在力量。产生创造精神生长土壤,是以民主的师生关系为基础的课堂教学环境。

传统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人格关系。在这样的师生关系下,在有着绝对权威的教师完全控制的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思维也完全处在教师的控制之下,只能亦步亦趋地跟着老师走。学生的求异思维得不到发展,创新精神得不到培养。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民主的、平等的。教师为创造而教,把学生看成是未来的创造家,对所有的学生都一视同仁,给学生以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和自由,给学生提供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的空间,给学生质疑的权力,适时参与学生的讨论,与学生打成一片,把学生看作是共同解决问题的朋友,并不断鼓励学生超越自己。

[1]钟祖荣.创造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5:45.

[2]丹晓莉.教师创新能力的培养与训练[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8.

[3]陈德荣.现代语文教育理论[M].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7.

[4]徐辉.创新教育的理论及其哲学、人类学基础[J].教育研究,2001,1.

[5]郅庭瑾.教会学生思维[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12.

猜你喜欢
创造性师生关系课堂教学
创造性结合启示的判断与公知常识的认定说理
《文心雕龙》中的作家创造性考辨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儿童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
三喻文化与师生关系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浅谈技校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