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伟民
(辽宁师范大学 辽宁 大连 116029)
红色资源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历史积淀,蕴含着十分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充分认识和挖掘红色资源的教育价值,努力推进红色资源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提高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和意义。
“红色资源就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各族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所形成的,能够为我们今天所开发并具有重要价值意义的各种精神及其物质载体的总和。”[1]P20具体而言,其物质载体包括革命历史遗迹、革命文物、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其精神载体包括战争年代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建设时期形成的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抗洪精神、航天精神等等。与其它教育载体相比,红色资源具有其自身的特点。
1.资源丰富,具有民族特色。我国是一个具有光辉革命历史和优良革命传统的国家,五四运动以来80多年的革命历程中,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先后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其间遗留下了极其丰富的革命史迹,蕴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它们作为全国人民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构成了我们今天丰富而特色鲜明的红色资源。在国务院公布的前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属于革命遗址和革命纪念建筑物的多达127处,特别是在第四批公布的50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近现代重要革命史迹及代表性建筑有29处,比例高达58%,至于归属于各省市县级管理的革命历史遗迹,数量更多。
2.主题鲜明,具有传承性。与近现代以来中国历史的走向相吻合,红色资源的主题也集中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完成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两大历史任务这条主线上,孕育并传承着不同历史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产物,是在对传统美德丰富和发展的基础之上形成的新的民族精神,它既有一定历史条件下的特定内涵,又有与时俱进的强大生命力,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被弘扬和传承。
3.形式多样,分布广泛。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近现代革命,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侧重于不同的地区。因而,红色资源的分布较为广泛,同时具有明显的区域性。例如,中国共产党初创时期,活动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天津、长沙、武汉等地,所以这些城市中保留了较多的此类旧址;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成功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因而其革命活动遗迹也随着革命进程的不断发展,由最初集中在中西部偏远落后的山区,逐渐向东部和城市地区转移。同时,近现代革命史迹的类型构成极为丰富,主要包括战争或重大事件的发生地、重要会议的会址、重要机构的办公地旧址、杰出人物的故居、革命烈士陵园、各类纪念馆等多种形式。
1.红色资源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学在内容和目标上高度吻合。红色资源的内容涵盖了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全部历史过程,是这一过程的真实见证。开发和利用红色资源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教育功能,把这些宝贵精神财富牢牢凝固在中华大地上,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心中,永远铭刻在党史、国史、民族振兴史上,使之成为激励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力量。而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则“主要讲授中国近代以来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推翻反动统治、实现人民解放的历史,帮助学生了解国史、国情,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怎样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2]P219,使学生准确把握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规律,加深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增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2.红色资源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提供直观生动的教学平台。分散在全国各地的红色资源,真实记录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而英勇奋斗的丰功伟绩,具有丰富的政治、思想、历史和文化内涵。红色资源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融汇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逐渐凝聚而成的以共产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先进文化,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探索过程中形成的高尚品格和道德情操,是一部比较完整的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生动历史教材,“红色资源的特质能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提供优质资源和本源性的思想理论教育支撑”[3]P67。红色资源作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的重要教学平台,能够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不屈不挠的奋斗历史中汲取丰富的精神养分,从革命英烈的丰功伟绩中受到强烈的精神震撼,从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中获得深刻的精神启迪,进而帮助学生认识祖国的现在,坚信祖国的未来,自强不息,努力奋斗。
3.红色资源的应用能够增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实践教学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完成从书本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增添书本中难以体现出来的感染力和冲击力,是其魅力所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通过对形象生动的历史素材的感知,形成思想上的震动和心灵上的共鸣,从而激发学生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红色资源能够使我们跨越时空界限,深刻感悟历史的发展进程。每一处革命遗址、革命文物及其承载着的革命精神,都以无可辩驳的事实昭示着中国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辉历史,都是最真实的、最有说服力的教育素材。利用红色资源开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实践教学,让学生在耳闻目睹中受到感染,在亲身经历中得到熏陶,在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信服的事实面前去感知和体验,不但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而且能够增强教育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切实提高教学实效。
1.充分认识实践环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发挥红色资源的教育功能。《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围绕教学目标,制定大纲,规定学时,提供必要经费。加强组织和管理,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的效果。 ”[2]P216
当代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要学好理论知识,更要联系党的历史经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培养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到现实生活中去观察、去锻炼。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加大实践环节的教学力度,直面各种社会信息,直面学生的各种疑虑,这样才能够在解释规律中传道、在强化教育中授业、在理论联系实际中解惑,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增强学生分析认识社会问题的能力。
2.准确把握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关系,发挥红色资源的辅助和服务作用。理论教学是实践教学的前提和方向,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延伸和拓展,二者相辅相成。因此,在实践教学的组织和实施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实践教学内容与理论教学内容的衔接,做到实践内容与教学大纲的具体统一。依托红色资源开展的各项实践教学活动都要为教学内容服务,实践教学无论搞的多么轰轰烈烈,多么有声有色,都不能喧宾夺主,只能适量进行。它的内容必须紧扣教材,它的计划必须紧密配合课堂教学,它的职责必须牢牢定位在辅助课堂教学。同时实践教学还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为学生服务,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的选择上,都要以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能力拓展为中心。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既要强调传授新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以实践教学目标和教学主题为依据,合理选择运用红色资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中国人民为实现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两大历史任务而奋斗的伟大历程为主线,以了解国史、了解国情为主要内容,以帮助大学生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为教学目标。因此,实践教学要紧紧围绕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程这一主题,并合理选择运用当地的红色资源来组织教学活动。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各种革命遗址、无产阶级革命家故居、革命烈士纪念馆、革命历史博物馆;也可以举行以重大革命事件、重要革命人物、重点革命活动纪念日为主题的班会、社团活动等等,让学生在客观真实的遗迹前亲身感知革命历史,体验民族精神。
4.注重红色资源的提炼、开发、保护,努力形成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要充分发挥当地政府、高等院校、企业、学术团体等各种社会力量的作用,共同参与和推动红色资源的开发与研究;要坚持保护、整合、挖掘一体化的思路,根据红色资源的特点,并结合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际需要进行提炼和提升,努力构建将红色革命历史和时代特征有机结合起来的红色资源;要为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经费保障,使之成为开展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稳固基地,发挥育人功能,形成长效机制。
[1]肖发生.定位与提升:“红色资源”的再认识[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9,(1):19-23.
[2]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李康平.论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的价值与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4):6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