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2010-08-15 00:46
黑龙江史志 2010年19期
关键词:现代化环境信息化

冯 玲

(郑州师范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44)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新时期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这些使我们的教育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国教育必须实现现代化才能参与国际的竞争,教育现代化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到本世纪末,我国教育发展的总目标是:全民受教育水平有明显提高;城乡劳动者的职前、职后教育有较大的发展;各类专门人才的拥有量基本满足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面向二十一世纪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基本框架。再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建立起比较成熟和完善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实现教育的现代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是高等教育现代化中的重要内容。高校作为培养具有现代化素质高级人才的摇篮,新形势下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必须积极应对现实的挑战,改革创新,无论是其思想观念、教育内容,还是其管理机制、组织机构,乃至队伍建设等诸方面,均需朝着科学化、现代化方向发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以培养当代大学生的现代化的素质。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突出大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注重参与性,调动积极性。要求我们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传统进行反思,并达到对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利用的现代化,使时间、人力、财物、信息以及环境等等在教育过程中得到有机整合,达到最佳匹配状态,实现配置科学化、利用程度最大化、效益最优化。

二、信息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中的地位

教育现代化就是要建立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环境和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需要,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的新型教育体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中各种先进手段广泛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去,使教育手段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而进一步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机构、管理体制等各方面,促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高校信息化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产品制作和传播方式提供了客观条件。计算机、多媒体、激光技术,超越时空、形象逼真、情理交融;传播技术、网络交流、电子图书、电子阅览室,快速浏览、互补创新、信息资源共享、信息量大、传输快捷,节省了大量的时间、人力和资金,提高了效率,扩大了覆盖面,从广度和深度上大大地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信息化是教育现代化的推进器,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的有效和必需的手段。

三、信息化环境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冲击

信息化环境下,网络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网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机遇,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冲击。江泽民指出:“我们抓住信息网络化发展带来的机遇,加快发展我国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并在经济、社会、科技、国防、教育、文化、法律等方面积极加以运用。同时,我们也应高度重视信息网络化带来的严峻挑战。”首先,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正面宣传和教育面临冲击。开放的信息化网络,西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文化思想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一定的冲击。在多媒体和网络信息中的错误观念和虚假信息面前,一些缺乏辨别能力和抗干扰能力的大学生很难明辨其中的真伪,西方各种不同形态的文化、人生观以及价值观很容易使大学生造成思想上的混乱和迷惑,价值观发生扭曲,把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效仿西方的生活方式,甚至崇拜西方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其次,社会主义道德责任感教育受到冲击。信息化网络的虚拟化特征,数字化虚拟技术的存在,造成有些自律意识比较薄弱的大学生因无人干预而放纵自己,就会造成自由意识的泛滥。如匿名发布虚假信息欺骗他人,用网络造谣中伤由于网络世界基本上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法律规范,许多现实社会中的法律准则又无法有效制约网上行为,网络上的行为规范主要靠非强制的手段加以维持,因此造成对大学生的道德素质的挑战。再次,健康心理教育受到冲击。信息网络上超越时空的交往会使大学生产生非社会化倾向,导致正常的社会交往能力下降,并带来人际关系淡漠、人际距离疏远等问题。同时,沉溺网络,信息择录不当,枉耗时间、浪费精力、荒废学业,引发人格障碍和认知懒惰,使大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具备的基本理念

在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新形势,努力开拓创新,树立以下理念。

首先,以人为本的理念。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便于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大学生及时方便地沟通交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充分尊重大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自觉性,使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成为引导大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发展、自我评价、自我完善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大学生得到正确的信息、正确的指导,获得个性的展示、情感的交流、人际的沟通以及各种间题的解决方案。真正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其次,人文关怀的理念。信息化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倾入人文关怀,增强数字化技术的人文向度。要注重智能培养、个性发展和人格陶冶相统一,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与开发创造性的智慧相结合,注重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注重心理健康的教育,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再次,与时俱进的理念。在信息化的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走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前列,不断创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确立与改革开放、市场经济以及国际化、信息化潮流相适应的教育质量观和教育价值观,确立与时俱进的德育观和人才观,确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标准和人才评价机制,形成正确的导向。

五、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方法

(一)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建设和管理

在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更加突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高校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使思想政治理论向网络延伸,及时与大学生沟通,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以正确的理论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网络轻松的环境中用艺术的语言、丰富的图像,表达思想理论教育各方面内容,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和视野,增强感染力、吸引力、渗透力和说服力。同时,建立一支具有精通网络技术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引导和支持大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这一现代化信息手段。网络思想政治工作者具备鲜明的政治立场、坚定的政治信念、高尚的道德品质、较高的政策水平和信息鉴别能力,善于在网络中发现学生的不良心理倾向,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疏导沟通,真正担当起网络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任,为思想政治教育进入网络提供重要保证。

(二)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素质

当今世界变化纷繁复杂,信息化环境下,大学生通过多种渠道对信息了解很快,不断涌现出的新理论或时事热点,不断发生的新现象,这些信息可能对学生产生误导,也会对学生原有的思想观念形成冲击,从而产生疑惑、迷惘。基于信息化环境下,教育具有的快捷性、交互性,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良好的专业素质,较高的思想觉悟、政治觉悟,要能够及时对新信息做出正确地分析、解释,积极引导的学生正确认识负面信息,消除学生对社会现象或理论问题的疑虑,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及时抓住恰当的教育时机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引导,与大学生沟通思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

(三)注重现代教育技术运用的实用性和推广性

信息化环境下,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这种幻灯、投影、录音、录像、电影、电视、电脑等多种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并举的立体手段,以丰富的色、声、图、文以及动感、技巧等生动直观地、科学准确地传递大量信息,有利于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内容,开阔大学生视野,促进大学生思考,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提高学习效果,有利于增加师生交流机会,使教学氛围更加生动活泼。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注意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运用的实用性和推广性。根据教学内容需要恰到好处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使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紧扣主题,恰到好处,有效地为教学内容服务。在电教材料的选择上要精心筹划、精心挑选,抓好教育技术手段运用的时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应尽量简洁明了,制作要便于操作使用和推广。

(四)建立完善大学生党建工作网站

信息化环境下,通过建立大学生党建工作网络,积极探索利用网络开展大学生党建工作的途径。首先,将党的方针政策、党团理论知识以及优秀党团员先进事迹作为网上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满足大学生期望接受党团教育的要求,吸引更多大学生向党团组织靠拢。其次,设置网上交流活动。大学生可以随时向党组织汇报自己在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思想情况,直接获得组织上的指导和帮助。最后,开展网上青年志愿者活动、网上主题党团日活动等,把教育融于社会实践服务之中,以丰富的内容、生动的形式,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机地渗透其中,积极为大学生政治学习提供更多的信息和服务,不断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的感染力。通过校园网络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成党建工作的网上网下联动、全时关注、全程覆盖的立体网络,不断增强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推进校园文化环境建设

信息化环境下,无论是网络这个大环境,还是校园这个小环境,对大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也是至关重要的。首先,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开展多种积极向上的学生社团活动、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吸引大学生注意力,丰富大学生与社会的接触面,积极引导校园文化气氛向健康、高雅方向发展。其次,要努力建设好“学生论坛”、“心理咨询”和“就业指导”等一批健康有益的校园文化阵地,将学生学习信息、生活信息、校园重大活动内容和校园热门话题、组织纪律和规章制度、就业动态等及时公布。通过建立多层次、高品位的校园文化环境,为学生学习、生活、就业等各方面提供便利。在营造健康的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中,进行丰富多彩的信息交流和互动,实现校园文化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的德育功能。

(六)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信息化环境下,高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校应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当开设网络心理学、心理卫生、心理咨询及心理素质的培养等综合课程。同时,在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室的基础上吸纳网络心理咨询师,帮助大学生认识网络传播对他们心理健康的影响,及时排除他们在虚拟社会中所形成的不良心理。

[1]李玉玲.论构建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合力机制[J].中国成人教育,2008( 5).

[2]张瑱.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9(12).

[3]沈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 两课”课堂教学[J].甘肃科技,2009( 5).

[4]马光成.试论21世纪高等教育的现代化趋势与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1( 2).

[5]顾明远.关于教育现代化的几个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1997(3).

猜你喜欢
现代化环境信息化
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补足哪些短板?
月“睹”教育信息化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月“睹”教育信息化
《农业现代化研究》第五届编委会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论述金融管理信息化的创新与应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