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永台
(徐州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江苏 徐州 221116)
1936年12月12日,中国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南京国民政府形成了以何应钦为首的讨伐派和以宋美龄为首的主和派。在中国共产党以及宋美龄等努力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毫无疑问,宋美龄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学界一般认为,宋美龄在西安事变中起了稳定南京政局、沟通宁陕、亲赴西安救蒋等作用。[1]基于以往史学界对西安事变中宋美龄的研究,笔者作了几点思考。宋美龄在西安事变中起到如此重要的作用自然和她的特殊身份有着密切的关系。她是凭借何种特殊身份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呢?宋美龄具有了特殊身份,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呢?关于宋美龄身份和角色,以往史学界的研究一提而过,没有作专门详细地研究。有鉴于此,本文试图从身份与社会角色的角度探究西安事变中的宋美龄,以期更深刻认识西安事变中的宋美龄这个特殊的人物。
社会学认为,每个人在各种社会群体中居于一定的地位,具有相当的身份。同时,每个人在社会中又拥有多重身份。一个人具有了一定的社会身份,必然要在社会之中扮演一定的角色。“社会角色是指与人们的某种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一整套权利、义务的规范与行为模式,它是人们对具有特定身份的人的行为期望,它构成社会群体或组织的基础。”[2](P53)当一个人具备了充当某种角色的条件,去担任这一角色,并按这一角色所要求的行为规范去活动时,这就是社会角色的扮演。
毫无疑问,宋美龄在中国现代史上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这理所当然地赋予她特殊的身份。宋美龄凭借其特殊的身份,扮演了一系列重要的角色。
1927年12月1日,在蒋介石对宋美龄展开了长达五年多的追求后,终于和宋美龄在上海喜结良缘。自此,宋美龄成为了蒋介石的正式妻子。
作为妻子的宋美龄在得到西安发生事变消息后“不啻晴天霹雳,震骇莫明”[3](P514),极为丈夫的安全担忧。为了安慰身处险境的丈夫,宋美龄先后写了两封信给丈夫蒋介石并亲赴西安救蒋介石。若干年后,蒋介石在私下会晤他的嫡系官员时透露,在那此谈虎色变的西安事变中,是夫人给了他一条命,他和她没有白做夫妻一场。
宋美龄和蒋介石结婚不久,1928年2月8日,处于“下野”的蒋介石又重新上台。妻子宋美龄随即成为中华民国的第一夫人。1936年12月发生的西安事变让这位第一夫人大放异彩。
西安事变发生后,宋美龄强烈谴责讨伐派,“于真相未全明了之前,遽于数小时内决定张学良之处罚,余殊觉其措置太骤”[4](P515)。宋美龄还指出“余虽为妇人,然余发言,绝非为营救丈夫之私意。倘委员长之死,果足为国家造福;则余必首先劝其牺牲”。[5](P517)
宋美龄非常热爱空军,蒋介石任命她为全国航空建设会秘书长。12月13日,她以秘书长身份参加了联席会议。在会上,宋美龄与何应钦争锋相对,说“张杨要求的不过‘抗日’二字,可寻别的途径解决,何必一定要大动干戈。”[6](P213)12月22日宋美龄在洛阳,对准备轰炸西安的空军将领,说“未得委员长命令,切勿派飞机飞近西安”[7](P281),以便确保蒋介石的安全。
在1936年西安事变发生时,宋美龄和张学良已长达11年之久的老朋友了。宋美龄凭借这一身份自然能很容易赢得张学良的信任,拉近宁陕双方的距离。
事变发生后,13日宋美龄立即复电张学良,明确表示和平解决事变的意愿。宋美龄又寄给张学良一封亲笔信,信中说,“不妨于介石兄开城协商,……否则别生枝节,引起中外疑惧,不免为仇者所快,亲者所痛……”[8](P201)。在西安,宋美龄直接开怀对张学良说:“彼等自谓此举会得到全国民众之拥护,实属错觉”[9](P527)。2004年公布于世的宋子文日记披露,宋美龄的到来彻底征服了张学良,从而确保了蒋介石的安全。
西安事变中,蒋介石指出由宋美龄、宋子文代他同张杨谈判。于是,宋美龄首先同蒋介石不愿见的周恩来进行了两次长谈。宋美龄指出“我等皆为黄帝裔胄,断不应自相残杀。凡内政问题皆应在政治上求解决。”[10](P531)周恩来则对宋美龄说“历史必将做出这样的结论:‘夫人的义举,功在国家’”[11](P454)随后她又代表蒋介石参加了和平谈判。
首先,宋美龄在整个事变过程中都自始至终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这就确定了宋美龄在西安事变中的和平促成者的角色。其次,宋美龄作为男性政治中是屈指可数的女性之一,在西安事变复杂局势中以其女性独有的魅力发挥了极其至关重要的影响力,这就确定了她在西安事变中男性政治中有影响的女性角色。第三,由于宋美龄在事变中拥有多重特殊身份,这就使她可以为各方面所接受和认可。这就确定了宋美龄在西安事变中的宁陕双方沟通者的角色。
宋美龄凭借多重身份优势,在西安事变中游刃有余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事变发生后,宋美龄一方面同南京以何应钦为首的讨伐派激烈争论,试图阻止南京讨伐派对西安的讨伐;另一方面相继派端那、宋子文飞赴西安,打通宁陕双方阻隔。随着形势的发展,宋美龄携端那、宋子文等飞赴西安。最终在西安,达成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决议。
1、和平促成者
事变后,宋美龄组成了以她为首的主和派,争取和平解决事变。一方面,她同以何应钦为主的讨伐派进行唇枪舌剑,反复申述,“请各自检束与忍耐,勿使和平绝望,更请于推进讨伐军事之前,先尽力求委员长之出险。”[12](P517);另一方面,她先后派端那,宋子文去陕西,随后她又亲赴陕西。她满怀信心地说,“当时余对西安事变已具有一种感想,譬如之造屋,端那既奠其基,子文已树柱壁,至上梁盖顶,完成之工作,实为余可旁贷之责任矣。”[13](P524)可见,此时宋美龄对亲赴陕西能够和平解决事变已经是胸有成竹了。果不出她所料,她到西安后,促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历史证明,正是由于宋美龄积极参与,和平解决事变难度才降低,她扮演了一个和平促成者的角色。
2、男性政治中有影响的女性角色
很显然,在参与事变解决的众多人物中,无疑宋美龄是最具有影响力的女性人物。事变发生后,宋美龄的第一个念头是“余为妇人,世人必以为妇人当此境遇,必不能再作理智之探讨;故余必力抑个人感情,就全局加以考量。”[14](P515)可见宋美龄并没有因为自己是女性而感情用事,而是理智分析,沉着应对。在男性主导的权力场上,能够出现一个卓尔不凡的女性,这的确少见。
西安事变中各方都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互不相让。但宋美龄“对亲日派有威慑力,对元老派有凝聚力,对嫡系派有号召力,对蒋介石有感染力,对张学良有说服力,对国际社会有影响力”[15]。正如一位美国外交官所说,中国的这位第一夫人在西安事变表现出具有一种要在前一个时代就会把她推上皇位的气质。的确,宋美龄作为一个女性,凭借独特的身份和素质,活跃在西安事变中复杂的政治环境中,以其女性独有的阴柔之性化解了男性政治中至坚的阳刚之性,让西安事变得以及早和平解决。
3、宁陕双方的沟通者
西安事变发生后,西安与南京断绝了一切联系。宋美龄尽全力沟通宁陕双方,消除彼此隔阂与猜忌。首先,宋美龄要孔祥熙电张学良“尚希指定电台一处,以便随时通电而免延误”[16](P405)。然后,她派端那去西安探明情况。无疑,派端那西安之行是明智之举,给宋美龄、张学良,也给中共带来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曙光。”[17]宋美龄又排除重重阻挠派哥哥宋子文以私人身份赴陕。有学者文章对此评价,“宋子文赴陕使宁陕双方有了进一步的沟通,为下一步和谈作了有力的铺垫。”[18]宋美龄这些沟通宁陕双方的举措,无疑消除了双方的隔阂猜忌,使她成为宁陕双方的沟通者。
[1]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文章主要有:刘家富,梦翠平《宋美龄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洛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陈莉莉,梁星亮《西安事变中的宋美龄》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王文鸾《宋美龄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的地位与作用》史学月刊,1996,(6);蒋文祥西安事变与宋美龄江海学刊,1997,(3).
[2]郑茂良主编.社会学概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3][4][5][9][10][12][13][14]宋美龄.西安事变回忆录[A]西安事变资料选辑[C]西北大学历史系等1979年编印4月.
[6][7]汪新,王仲坤.1936:历史在这里拐弯——西安事变始末记实[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7.
[8]张永滨.张学良大传[M].北京:团结出版社,2001.
[11]王朝柱,张学良与蒋介石[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2.
[15]《王文鸾.宋美龄在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中的地位与作用》[J].史学月刊,1996,(6).
[16]杨天石.中国近代史事钩沉:海外访史录[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17]韩晓娟,李衡.宋美龄与西安事变[J]理论观察,2008,(3).
[18]陈莉莉,梁星亮《西安事变中的宋美龄》[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