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蕾 王娟娟
(合肥工业大学人文经济学院 安徽 合肥 230009)
高校学生会是由广大同学民主选举产生,代表广大同学利益的学生组织,作为高校中先进的学生群众组织,同时又是老师的助手,学生会在教师与学生中起着桥梁作用。注重高校学生会的组织队伍和制度建设,才能充分发挥出学生会的带动作用。
高校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高等人才的摇篮和阵地,构建和谐校园对于高校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和谐校园的构建最为关键的因素是人,因此,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极其重要的。如今,高等院校被称为小社会,是社会的一个缩影。和谐的校园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学生是高等院校的主体,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主力军。和教师相比,学生会的成员源于学生,比教师有更多的机会直接接触学生,并且与学生的立场是相同的,也就更能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所以,学生会理应在思想教育工作中发挥积极的作用。现今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以授课为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的课程,让学生加深了对国情、民情和校情的认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认清自己的历史责任,使自己主动学习,努力成才,为将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做好准备。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显得更加重要。因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在校大学生,而高校的学生会干部都是党员或入党积极分子,他们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也应起到模范的作用,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教育的得力助手。
经过扩招之后,高校在校生人数成倍扩张,一般综合类院校的在校生人数都在万人以上。学生会组织管理的方式,也较过去有所转变。几万人的大学形成后,校学生会已经不可能大包大揽各种学生事务,学院学生会的工作职权范围大大扩张,自主权也得到很大提高。院级学生会工作不同于过去学校学生会工作。传统的院级学生会往往只是被动实施者,而现在万人大学下的院级学生会一方面扮演了过去校级学生会的大部分角色,作为具体工作实施者,它不同于传统校学生会,而是更加贴近学生群体,容易得到学生的支持和认可。
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存在着生理成熟与心理不成熟并存的特点。因此,引导大学生建立起正确“三观”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教育中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学生会成员一方面他们是学生利益的代表,了解广大同学的想法,同时他们也是学校方针、政策及规章制度的传达者和执行者,因此能够把同学的动态及时准确地向学校反映,维护广大同学的正当权益,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通过开展报告会、演讲会、征文比赛、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活动,引导广大学生将爱国热情融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之中。大力扶持各种理论学习社团的发展,开展各种学习研讨活动,使得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具活力和效果。
对团委而言,学生会是相对独立的组织,有自己的章程,有自己的奋斗目标,团委对学生会行使的是指导职能而绝非指挥职能。目前高校中各个院系中和学生进行思想问题沟通的工作主要是由辅导员担任。然而,一个明显的问题是辅导员人数有限,学生的数量却越来越多,因此,由学生会来辅助进行思想沟通或教育是顺理成章的。思想的沟通和教育工作,完全可以定义为学生会的一个重要职能。学生会的成员本身就是由学生中的精英分子组成,由他们直接和学生进行沟通,更容易让学生认可和接受。并且,学生会的成员也更能感同身受学生的问题。所以,学生会理应将自身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得力助手,力所能及的主动与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沟通与交流。
现代社会人们价值观的多元化,如潮水般荡涤着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高校纵有“象牙塔”之称也绝非与世隔绝。相反,大学生作为先进文化的承载者之一走在了时代前列。他们敏感、睿智,同时热情奔放。因此,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应当做到与时俱进,与社会实际结合,着重解决一些现实的矛盾,而不是照本宣读或“走形式”。高校的学生会干部从学生中来,并且是学生中的佼佼者,这就从客观上要求学生会工作要有新思想,工作要有新方法。总体说来,要做到制度化与人性化并举,严格性与灵活性结合,既讲原则又要有人文关怀。
要想有效的协助学校进行学生的思想教育,学生会必须找准和谐管理的突破口。首先,应当建设良好学风。学风是学生文化素养和思想修养的综合体现。让学生在做学问的过程中学做人、学做事。其次,弘扬文明风气。在学生中形成勤奋学习、遵守纪律、热爱劳动、助人为乐、艰苦奋斗、见义勇为的风尚,这无疑是学生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学生会要引导学生革除陋习、净化心灵、规范言行,提高整体文明素质,自觉树立良好的风范和形象。
从医学角度来讲,心理疏导是一种治疗心理疾病和精神障碍的疗法。通常是指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方法,通过语言和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改善或改变有心理问题人群的认知、信念、情感、态度和行为等,以缓解或消除求治者的心理问题或人格障碍,帮助人们解决思想困惑与矛盾,疏导情绪,使其保持心理平衡和内心和谐,促进其人格向健康、协调方向发展的一种方法。[1]
心理疏导从思想政治工作视野中来讲,它体现的是科学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是人性化的一种具体表现,是满足人类个体心理需求与精神需求的一种科学做法。心理疏导一般都是在面对面沟通的情况下进行的,那么,掌握一定的说理技巧,既要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又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认为:“学校的目标应当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一个专家。”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应当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现今,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学生所承受的压力较大,高校生的人格发展不和谐主要有:自我意识不和谐,情绪不和谐,人际关系不和谐,与环境的不和谐。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构建和谐人格,有以下几个途径:
2.2.1 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
从人格的哲学层面上讲,博大的人格包括一个人的价值观、信仰、理想以及观察世界与人生的特殊视角。正确的人生观能使人对社会、人生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并采取适当的态度和行为反应。
2.2.2 认识自我,优化人格整合
人格的核心是自我意识。达到自我的和谐就要使自我的人格发展达到和谐统一的状态,即要对人格特征进行择优汰劣,选择某些优良的人格特征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如勇敢、勤奋、善良、正直等;对自己的人格上的缺点、弱点予以纠正,如自卑、胆怯、抑郁、冷漠、懒惰、任性、以自我为中心等。在人格整合过程中,掌握好“度”十分重要,否则就会“过犹不及”,适得其反。
2.2.3 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好的人际关系对促进健康心理、提高学习效率及完善自我都会起到重要作用。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要做到:尊重社会习俗、关心他人需要、真诚地赞美、不作无建设性的批评、多与他人沟通意见、保持自尊和独立等。
“人文”一词最早出现在《易经》。《易经》贲卦的象辞上讲:“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2]人文关怀,其核心就是把人作为主体、动力和目的。首先,承认人的价值,尊重个人利益,包括物质的、精神的。其次,立足于人的尊严、独立、自由的个性,对人的生存和发展予以关注。在思想政治工作视野中,人文关怀是指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关心人的丰富多样的个体需求,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3]学生会在辅助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应当充分理解学生,善于换位思考,要针对学生的思想特点和成长需要给予充分理解。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需求,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既要按照社会的需要,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来要求学生,要善于换位思考,从学生的角度来思考问题。随着阅历的丰富和知识的增加,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日趋完善,独立的自我意识增强,他们渴望被关注、被理解、被尊重。在工作中,管理者要运用“引导式服务,启发式教育,建议式批评,微笑式管理”的方法,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会的作用,努力将传统的强制管理模式转变为对学生的友情式关怀,使学生会主动地参与到管理中,让管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管理工作氛围,在管理中切实体现出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1]李红欣.对人本主义心理治疗的思考 [J].中国临床康复,2005,(28):177~179.
[2]臧守虎.易经读本[M].北京:中华书局,2007.
[3]钱永才.思想政治工作应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08,(22)141-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