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永泰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营口 121000)
营口市体育特色城市的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
闫永泰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营口 121000)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访问法,对营口市体育特色城市的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针对营口市体育特色城市建设存在宣传力度不够、场地设施缺乏、体育后备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结合体育优势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对策研究。
营口;体育特色;可持续发展
营口市位于辽宁省南部,渤海湾东北岸,辽河入海处。优美的自然环境,良好的体育氛围,市民们自觉参与体育的意识,市领导对体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以及广大体育工作者、教练员、运动员的奉献、拼搏、创新精神,促使营口市的体育事业不断发展。自李月久在1974年世界中学生运动会上获得男子体操全能冠军以来至2008年北京奥运会为止,营口籍运动员有37人75项次为祖国赢得世界比赛、洲际比赛冠军。其中,王丽娜在雅典奥运会上和中国女排姑娘一起勇夺世界冠军,使营口市再掀排球热,为营口市打造以排球为体育特色的城市建设和保持优势项目可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体育特色城市的形成不仅要有优势的特色项目,还应该有较好的普及基础。营口市排球运动开展广泛,尤其盖州更有坚实的排球运动的基础。20世纪70年代初,营口市将盖州市作为排球运动基地,重点做好普及与提高的工作。盖州市排球运动学校建校以来,总计向省专业队、省体校等上级训练部门输送优秀排球运动员130余名,学校男、女排球队曾先后代表营口市赴省参加各类比赛60余次,取得30次冠军、11次亚军、13次季军;代表辽宁省参加全国比赛30余次,取得16次第1名、4次第2名、6次第3名。2000年盖州排球学校组队代表中国中学生赴台湾进行友谊比赛。1983年盖州排球体校被授予全国少年业余体校先进集体称号。2005年3月10日盖州排球体校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奥林匹克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
营口市皮划艇队于1984年下半年组建,2001年春在营口市劳动河畔建成了占地1万平方米的市皮划艇训练基地。20多年来,共获80余枚省级比赛的金牌,向省级以上训练部门输送优秀运动员70余名,竞技水平多年来一直居全省前列,2004年被省体育局命名为“辽宁省水上后备人才训练基地”。
营口市赛艇队于1984年秋组建,1987 ~ 1990年连续取得省团体第3名,1991 ~ 1996年连续取得省团体第2名。2003年省比赛中获得金牌6枚、银牌3枚、铜牌2枚,2004年省比赛中获得金牌2枚、银牌2枚、铜牌3枚,2005年省比赛中获得金牌9枚、银牌2枚、铜牌5枚。1990年营口市赛艇队被国家体委评为“全国后备人才基地”。组队20多年来向省以上训练单位输送优秀运动员近百人,共获国际、洲际大赛金牌10余枚。
曲棍球项目发展的时间较短,营口市曲棍球队组建于1999年,自2000年开始参加省比赛,女队为2000~2002年冠军,2003~2005年亚军;男队为2003~2005年冠军。几年来共向上级输送优秀运动员25人,其中金悦(女)、孙思楠(女)获亚洲青年锦标赛冠军。2000年市曲棍球代表队参加全国省少年曲棍球夏令营比赛获第2名。
2005年8月12日营口市赛艇队、皮划艇队、曲棍球队、排球队被辽宁省体育局命名为“辽宁省后备人才基地”,并分别被省体育局和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单项高水平训练基地”。目前,营口市体育局正在进一步加强水上项目和曲棍球项目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增加训练经费的同时还定期对教练员进行外出学习和培训,经常到体育传统学校或外省市招募运动好苗子,来确保该优势项目的高水平持续发展。
优势体育项目能够促进一个城市的体育发展,很容易激发市民对体育的热情,形成良好的群众体育基础,然后再促进竞技体育发展,这是国内很多体育名城成功的经验。营口体育局正在抓住契机,借助中国女排的良好形象,一方面加大对排球项目在市民中的宣传力度;另一方面加紧公共体育运动场地建设。营口市体育局携手市教育局积极开展学校排球运动打造以排球为体育特色的海滨城市,借此来实现优势项目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同时,市委市政府也通过举办“营口市市直机关工委排球赛”来积极支持排球运动的普及和宣传工作,这项赛事已坚持举办10多年。不仅系统内部球队参加比赛,同时还吸收外系统和业余球队参赛,在这项赛事的带动下,营口市群众排球赛已在银行系统、教育系统、烟草行业等多个系统单位广泛开展起来,使营口市广大群众的排球参与意识普遍提高,技术水平逐年进步,为营口体育特色城市建设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排球项目在营口地区虽然比较普及,但接受过训练的专业人员较少,缺少专业体育社会指导员指导,普及的技术水平有待提高。在县区农村,因场地或器材原因,普及的程度还不够。营口是多风的城市,对户外排球运动有一定的影响,而市内有限的体育场馆不能向市民开放,是影响该项目发展的主要因素。受传统思想对体育的偏见的影响,给招生和选材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再者,市体育局规定,在普及阶段的经费主要是家长投入,包括服装、器材和专项学习班的学费等,这也是影响挖掘和吸引运动人才的因素。
水上项目的刺激性与挑战性是很吸引人的,但营口市的水上项目对市民开放在短期内显然还是问题。首先,水上项目专业技术性强,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尤其在非专业人员参与时,需要专业的救生人员进行保护。其次,水上项目设备昂贵,普通市民不可能为健身而购买这类设施。安全保障和器材设施问题,这两点营口市体育局在一定时期内还无力承担。最后,在场地方面,满足当前训练是比较充分的,对外开放显然还不够。正因为如此,导致多数人对这些项目不太了解,给选材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
曲棍球项目的自身运动方式和对场地要求不高的特点,很受人们喜爱,所以很容易普及。目前,营口市曲棍球场馆少,一般训练场馆不对外开放,影响全民参与的积极性,缺乏公益性的活动场所,缺乏专业体育社区指导员进行指导,对有可进行曲棍球运动设施的社区或单位,群众曲棍球项目的开展多是自由发挥。因此,在基层比赛中经常因技术问题而产生摩擦,这些都是普及曲棍球项目的不利因素。
3.1 加大宣传和普及力度,加强优势项目的文化造势
作为体育特色城市,它不应该仅仅是因为曾经出现了一个或几个优秀运动员,它应该在较好的群众体育基础上,突出特色项目的普及和发展,并通过特色项目带动其他体育项目的发展。营口市排球有较好的群众体育基础,但还缺乏一定的宣传和普及力度。加强营口的排球文化造势应该分对内和对外两部分来进行。对内,是指对市民而言,通过市内的广告牌、报纸、广播和电视等媒介加强市民队排球运动的认识进行视听影响,通过定期开展基层的排球赛加强市民的运动参与意识,对其在运动参与上进行影响;对外,在宣传营口的同时宣传王丽娜,发挥名人效应,经常承接国内外排球赛事,以及经常带排球队在国内外城市间进行互相友好访问等,扩大营口在该项目上的影响力。
对于水上项目的宣传,不应该只是通报比赛的结果,还应该介绍有关项目的知识,促进市民对这些项目的了解,介绍比赛的花絮,增强市民的探究兴趣。
营口的曲棍球项目更加需要文化宣传,青年人很少有人知道曲棍球,市民也几乎不知道营口的曲棍球水平多年来一直处于辽宁省的前列,这与营口排球普及程度之高、发展之强是不相符合的,是曲棍球项目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缺失。
3.2 增加公共场地设施投入,加大社区体育建设力度,营造体育特色城市氛围
排球项目自身特点而言,其场地和器材的要求并不高,对普通家庭生活消费不会产生明显影响。因此,很容易在市民中普及。但是,如果作为一个城市的特色项目,这种普及需要积极的引导。首先,要有一定的场地设施投入,加大对室内体育场馆的开放力度。其次,长期培养基层单位排球项目辅导员,发挥其自身的影响力,常年深入到社区和基层单位进行辅导。第三,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排球活动,形成自己的特色风格。在可持续发展中,持续体现的是经常和长期性,发展中要包含有创新的成份。因此,我们认为,实现营口市排球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就不应该是一年简单、单纯地开展几次比赛,而是要有自己的城市风格,如每年开展排球体育文化节,形成固定的规模体系,还要带动其他相应产业共同发展,最终实现营口经济的共同发展。
目前,对于水上项目的优势在市民中的影响力不大,主要原因是既不了解这些项目,也无法欣赏到比赛的精彩。因此,加紧水上基地建设,让市民经常近距离地观看水上项目训练,从长远发展来看,还可以对市民设置水上项目活动区,让他们从了解走向体验,再举办或承办一些水上项目的比赛,使之成为营口旅游的又一特色。这样不仅仅是发展了这一项目,对城市建设更是有着积极的意义。
关于曲棍球项目,可以和排球同步发展,其经验可以相互借鉴,继续加强和扩大其群众基础较好的优势,鼓励和支持俱乐部积极开展活动。
3.3 加强后备人才力量培养,使营口的优势项目在国际、国内的优势保持长期稳定发展
王丽娜获得奥运会冠军,作为营口人都有一种自豪感。因此,营口有理由打造排球城。但是,如果排球项目的后续力量不能持续跟上,长期在国内、国际比赛中找不到位置,那么打造排球城的品牌就会显得苍白无力;水上项目的对手城市实力十分强大,如大连和青岛,发展迅速;曲棍球项目长期的领先地位一定会在其他区域项目发展的强势中结束。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营口市体育局应该发挥已有的优势,加强优势项目后备人才培养力度。首先,加强体育网点学校建设。市体育局应该对网点学校进行规范化、制度化和经常化管理,定期向各网点校提供器材、技术等支持,给有成绩有条件的网点校进行挂牌奖励。其次,鼓励基层学校、社区和单位多开展相关体育活动,以便对人才进行早发现早培养,力争在今后出现第2个、第3个“王丽娜”。最后,还需要政府和职能部门在各项目建设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使营口市的优势项目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让体育成为营口城市发展的又一张亮丽名片。
[ 1 ] 营口市体育运动委员会编.营口市体育志[ M ].营口:营口日报印刷厂,2000:487-491.
[ 2 ]李晓茹.东风劲吹百花香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市社会事业繁荣发展.[ N ].营口日报,2009-03-11(2).
[ 3 ]营口市体育志续编[ G ].(1986-2005),〔内部资料〕.
[ 4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科学分会编.全民健身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G812.7
A
1674-151X(2010)04-152-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0.04.072
投稿日期:2010-01-23
辽宁省体育局主管课题,编号:LNTYJKT2009047。
闫永泰(1976 ~),讲师,硕士,营口职业技术学院体育部副主任。研究方向:体育教学、训练及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