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建村,何春霞
(1.宁波外国语学校,浙江 宁波 315121;2.宁波市老庙小学,浙江 宁波 315040)
体育课实施“无班级授课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析
徐建村1,何春霞2
(1.宁波外国语学校,浙江 宁波 315121;2.宁波市老庙小学,浙江 宁波 315040)
查阅相关资料,通过对班级授课的反思,阐述无班级授课的优势,提出体育课实施无班级授课的必要性,同时阐述无班级授课的可行性和实施方法。
无班级授课制;必要性;可行性;体育课
一直以来,学校课堂包括体育课都采用“班级授课制”,它使大规模的教育教学活动成为可能,为教育的普及化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随着信息社会和个性化时代的到来,“班级授课制”的缺陷越来越明显。“无班级授课制”进入人们的视野,它是在打破传统班级规模和格局的基础上,通过对教学组织形式、课程内容、评价机制和教育环境进行整体改革,打破接受式学习方式,根据学生兴趣,因材施教,为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
17世纪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的初步理论后,被学校教育系统所采纳,并延用至今。如果说“班级授课制”还基本适应文化课学习的话,那它是不是也适合体育学科教学呢?从时间上看,体育作为一门课程进入学校教育系统,始于18世纪70年代,比“班级授课制”的产生晚了一个世纪左右,“班级授课制”在诞生时不可能照顾到体育学科的特点。从体育教学的特点来看,体育教学在内容上以运动技术为主,在形式上以身体练习为主,在方法上以示范和练习为主,在负荷上以生理负荷为主,在场所上以运动场、馆为主,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以分组单练为主,这和文化课的学习有明显的区别。体育教学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最大问题是“体适能”问题。同一年级或班组学生的智商相差不大,但学生的身体素质受遗传、生活条件、早期训练的制约,体质、技能等个体差异较大,其个体差异明显高于智商差别。因此,同一班级或年级不同体能的学生学习同样动作,承受同样运动负荷,是不符合学生发育特点的。
“无班级授课制”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这一新的教学机制因其灵活机动的授课形式,以学生为主的主动学习方式和富有前瞻意识、注重实用的项目设置,深受学生的欢迎。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相比,“无班级授课制”更有利于学生专项运动技能的形成和提高。鼓励学生从兴趣出发,按需要选择,改变了教师强制灌输、学生机械接受的现状,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而且充分考虑到教师的教学特长,更有利于教师专长的发挥和教师的成长。对教学内容和场地器材都能做到统一安排,有利于学校教学资源的合理利用。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从根本上转变课程功能,重建新的课程结构、革新教学内容、变革学习方式、改革考试评价,建立三级课程管理体系,以崭新的理念、体系、结构与运作方式推出,涉及面广而任务艰巨。其中,最重要的是课程结构的重建。课程方案设计中,通过设置模块以及合理划分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之间的比例关系等措施,实现了课程结构的变革。在这种情况下,学分制就成为必然的选择,实行学分制的核心是选课制,建立灵活、开放的课程结构则是实行学分制的第一步。要让学生有“课”可选,就必须有丰富的课程资源和灵活的课程结构。“无班级授课制”在此方面进行了较大的改革,提供了一个弹性大、选择强的课程框架,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级政府和学校积极创造条件,加大体育经费投入,各级各类学校体育场地、器材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良好的场地和器材条件,为实施无班级授课提供了丰富的物质保证。教师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是决定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近年来,一大批高学历的体育教师充实到基层学校,教育主管部门有计划地开展师资培训,体育教师也通过自学、校本培训、教学研究等不同形式,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这些为实施无班级授课提供了良好的师资保证。
“无班级授课制”的实施,能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而且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完全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强调灵活性和选择性,在教学组织形式上,可按年级分专项班进行上课,也可打破年级界限,按学生实际水平进行分组等形式,这和“无班级授课制”也基本吻合。
3.3.1 课程设置手册 新学年伊始,发给学生每人一本课程手册,包括项目介绍、授课内容、授课时间、授课教师、授课地点、考核项目及标准等(有校园网的可公布在网上),以便学生选择。一个项目的学生人数一般控制在30—50人左右,超过50人可将学生按技能水平或性别再分组。如果人数不足,取消该项目。具体安排可根据学校场地、器材和教师特长等条件,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
3.3.2 课的安排 在现行的条件下,学校所有学科都实施“无班级授课制”是不现实的,但体育、美术、音乐、电脑等学科可以先行。课程可以安排在每天下午的第二至四节,音乐、体育、美术、电脑、自习等课程加起来每周10节课,符合课程设置规定。如有学生受伤或女生见习期间可不选体育课而选其他课程,但总的课时要求符合各科要求。
3.3.3 组织形式 学生按所选课程直接奔赴各个教学场地,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根据不同的教材特点,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分别做准备活动,然后进入正式教材的学习。课的结束也是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分组完成。
3.3.4 学生评价和考核 对学生评价和考核实行学分制。每修完18个课时,经考核合格后可获得一个学分,不及格的可以补考,合格后继续学习该项目更高级别的课程或另选其他项目。对学生参加体育比赛并获奖或者组织各种活动的学生可适当给予学分。
虽然目前在所有学校实施“无班级授课制”有很大困难,但我们应当至少在思想观念上重视“无班级授课制”在新课程改革中的特殊作用,积极创造条件,开拓性地开展工作,在教学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充实“无班级授课制”的内涵,使学校体育工作更加适应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
[1] 中国学校体育研究会.新世纪学校体育改革探索[C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张洪潭.技术健身教学论[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3] 国家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研制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M ].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
G807
A
1674-151X(2010)06-070-02
投稿日期:2010-04-15
徐建村,中教高级。研究方向: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