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平秀 肖红伟 孙楠楠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84)
长拳353C+4技术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研究
胡平秀 肖红伟 孙楠楠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84)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归纳总结等研究方法,对2001-2009年中文期刊中关于武术技术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的研究文献进行分类综述,从长拳的运动特点、353C+4技术动作解析入手进行讨论总结,综述认为,采用运动生物力学这一量化的指标对长拳技术动作进行研究,对提高长拳的技术水平和科学化训练具有理论和实践的指导作用。
长拳 353C+4技术动作 生物力学分析
2003年试行的新的武术套路竞赛规则,增加了“难度系数等级”,从动作规格要求和评分标准上作了特殊规定,使武术竞赛更具有可比性,同时也使竞技武术发展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在此背景下,武术动作的技术创新和难度创新层出不穷,长拳353C+4动作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动作之一。在水平接近的情况下,高难度动作对评定运动员动作质量及最后得分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日常训练、比赛中,教练员、裁判员凭经验、感觉及肉眼可发现运动员在该动作技术上的明显不足,但在运动员完成动作的技术环节和技术细节上存在的不足却是肉眼所无法断定的。运用多媒体技术能够客观、真实地再现运动员完成动作的技术情况,并能对该动作的技术环节、技术细节进行无接触、定量的记录和分析,弥补人的感知所带来的不足,达到技术诊断的目的[1],但是这类研究并不多见。本研究采用生物力学这一量化的技术判断标准,对促进武术动作的技术创新和难度创新,进一步提高武术竞技的整体水平,使武术套路运动训练更科学化具有重要的现实和指导意义。
长拳是近五十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新拳种,是原国家体委把在群众中流传广泛的查拳、华拳、炮拳、洪拳、弹腿、少林拳等,根据其风格特点,综合整编而成的[2]。其运动特点是姿势舒展,动作灵活,快速有力,节奏鲜明。这些特点使长拳对运动员的速度素质和力量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随着长拳运动员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运动员要想使自己的运动成绩上升一个台阶并取得理想的成绩,不仅要加强力量和速度素质的训练,还要从运动生物力学的角度分析每一动作的特点,以便更好的指导实践。
2003年试行的新的武术套路竞赛规则中将难度动作分为A、B、C三个不同分值的难度,以加大完成动作的区分度。353C+4技术动作属C级高难度动作,是长拳比赛中指定动作之一,其中文全称是旋子转体720°接跌竖叉,该技术动作由旋子与转体720°及接跌竖叉三个相互连接、相互影响的环节连接而成的一个跳跃性组合动作。为了便于分析,根据此动作的运动学特征以及各阶段目的任务的不同,可将整个动作过程划分为三个动作阶段:踏跳阶段、腾空旋子转体720°阶段和跌竖叉阶段[3]。
在中国学术网络出版总库以长拳为关键词,以2001-2009为发表年度的分组分析法条件进行检索,共查阅长拳类研究文献47篇,主要集中在长拳训练和教学方法、长拳的演练和长拳对身体机能影响三个方面。
在长拳训练和教学方法方面:马莉芳等在《表象训练在高校长拳教学中的运用》[4]中认为表象训练在高校长拳教学中有益于学生掌握技术动作、改进动作质量以及增强学习动机和自信,是提升武术课教学效果的有效环节。肖庆群等在《长拳类套路运动员力量训练研究》[5]一文中认为长拳类套路运动力量素质是长拳类套路运动训练中的一项必不可少的,素质力量训练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完成整个套路质量,在进行长拳类套路运动力量训练时,必须根据力量训练的生物学因素,解剖学基础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并分析与结合长拳类套路运动的特点,进行针对性训练,这样才能达到提高力量训练效果的目的。
在长拳的演练方面:Willima在《长拳类项目“演练水平等级”评判体系研究》[6]一文中将“演练水平等级”分为二级:一级指标为演练技巧与编排技巧,二级指标为劲力、节奏、套路结构与音乐伴奏。也就是说,在评判演练水平等级时既要考虑到演练因素,又要考虑到编排因素。演练因素主要看运动员演练的劲力和节奏,编排因素包括动作编排的结构情况和伴奏音乐的选择情况,综合这些因素,通过合理的方法,给出运动员演练水平等级的分数。肖红征《试论长拳动作的建构与演练技巧》[7]根据长拳动作所表现的线条和立体造型的特点,论述了提高长拳动作建构质全和演练技巧的必要性。
在长拳对身体机能影响方面:Nielson.A.B在《长拳、太极拳练习对男性大学生心肺功能的影响》[8]一文中通过采取对比试验教学的方法得出以下结论:有规律的长拳、太极拳练习能明显提高男性青年的心肺功能,使机体的有氧代谢能力和无氧代谢能力都得到一定的提高。太极拳提高有氧代谢能力的作用以及对提高心肺功能的作用优于长拳,但长拳提高无氧代谢能力的作用相对优于太极拳。美国运动医学学会[9]从少儿身体素质发展的特点与长拳技术特点和运动分析方法上看,长拳的套路运动结构复杂,动作快速,运动量大,对人体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柔韧与身体素质和各种运动技巧要求很高,通过长期系统的练习,有利于发展少儿的全面身体素质和掌握长拳技术,为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攀登体育运动高峰打下良好的身体和技术基础。
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查阅与整理,运用运动生物力学在武术领域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武术单个技术动作(主要指难度动作)方面的生物力学分析和运用生物力学手段对武术优秀运动员的动作进行分析这两个方面。
在日常训练、比赛中,教练员、裁判员凭经验、感觉及肉眼可发现运动员在该动作技术上的明显不足,但在运动员完成动作的技术环节和技术细节上存在的不足肉眼无法断定。因此,运用多媒体技术客观、真实地再现运动员完成动作的技术情况,并能对该动作的技术环节、技术细节进行无接触、定量的记录和分析便应运而生,它弥补了人的感知所带来的不足,达到技术诊断的目的。运动生物力学在武术中的应用最多的是对单个武术技术动作的分析,最主要的是难度动作的分析。
刘健等《竞技武术套路C级高难度动作323C+4的生物力学分析》[10]采用运动生物力学的三维摄像解析法,对4名武英级运动员323C+4动作进行运动学分析。将323C+4动作中的击步、助跑、起跳、腾空、击响、转体、落地劈叉等7个步骤按其运动规律划分为助跑起跳、空中击响和转体、落地接劈叉3个阶段进行分析。得出旋风脚助跑三步的幅度应该是中、大、小的组合,而速度则是逐渐加快的,是一个缓、快、疾的过程。助跑起跳、空中击响和转体、落地接劈叉3个阶段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运动员对每个阶段技术动作的控制都对整个动作的最后完成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杨乃静等《竞技武术套路中腾空摆莲B和C级跳跃落地稳定性的研究》[11]一文谈到,腾空摆莲B和C级跳跃落地接马步是竞技武术套路长拳、南拳武术项目中的两个难度动作。采用录像观察与试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竞技武术套路中腾空摆莲B、C级跳跃后连接马步动作进行分析,讨论连接动作的稳定性、影响落地缓冲的因素等,提出女子运动员在练腾空摆莲540°连接马步落地动作,除了加强弹跳练习外,还应加强空中展体练习和摆动腿的静力性的控制练习,使其在落地连接马步动作时,有最佳的作用距;男子运动员则加强落地前瞬间对摆动腿的摆动速度和方向的控制。Tania Emi Sakanak在硕士论文《杨式太极拳“搂膝拗步”动作中骨盆运动的生物力学分析》[12]中认为太极拳动作中,骨盆运动是以“旋移”为主。骨盆绕Z-垂直轴和Y-冠状轴转动幅度变化要大,绕X-矢状轴转动幅度变化要小。前移的时候身体不是直进直退,而是旋移地往前移。为了保持身体“中正”,骨盆绕X-矢状轴转动幅度变化要小。在步法过程中,重心向回旋移并左右脚跟着地的时候,因为绕Z-垂直轴的幅度要大,所以骨盆绕丫冠状轴后仰。
运动生物力学在武术中的研究,还有一部分是针对优秀运动员或者国家一级运动员和二级运动员的动作进行分析。王洪宇《吉林省二级武术运动员腾空飞脚踏跳足足底压力现状分析》[13]一文中研究发现,不同的研究对象的制动方式不尽相同。足跟两侧受力差异过大会导致重心不稳,甚至产生损伤。在踏跳过程中承受最大负载的是足掌区域,最大峰值压强集中出现在足掌,加强该区域的力量练习,可以增强抵御损伤的能力,提高动作质量,踏跳时足底最大合力为体重的1.5-1.7倍为宜。
习开磊《对湖北优秀男子武术运动员旋子转体720°接跌叉技术动作的运动学分析》[14]中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立体定机摄影摄像测量法、数理统计法对湖北省优秀男子武术运动员的C级跳跃难度旋子转体720°接跌叉动作,从助跑踏跳、腾空旋子转体、落地跌叉三个阶段进行运动学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在完成旋子转体720°接跌叉动作的助跑时,需要很快的向前的速度,起跳时,需要充分的制动,水平助跑速度要很好的转化为向上的速度,才能使动作腾空的高度高。
张永军等《全国武术冠军王晓楠“侧踢抱脚直立”平衡动作的运动学分析》[15]中以九运会刀棍冠军王晓楠为研究对象,并与其队友张亚男作同一动作对比。把侧踢抱脚直立动作单个静平衡动作从整个套路中提出来,运用定点拍摄单独进行三维运动学分析,定量地对技术动作进行研究,得出柔韧素质是完成平衡动作的先决条件,要柔韧与力量协同发展,以避免“二次摆腿”现象的出现。摆动腿与摆动臂的速度控制以及到达最大摆速的时机是影响平衡质量优劣的关键因素。
运动生物力学在长拳中的研究主要是单个动作的研究,从目前所掌握的文献资料分析,主要是腾空旋风脚的生物力学分析、腾空摆莲的生物力学分析和旋子转体的生物力学分析三个方面。
对腾空旋风脚的生物力学分析集中在:对腾空旋风脚720°接马步动作踏跳阶段的生物力学分析、武术套路中旋风脚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武术套路中C级跳跃难度动作旋风脚720°的三维运动学分析。张勇《长拳中的腾空旋风脚720°的动作技术分析》[16]通过对安徽省武术队运动员杨念武、邢冬冬、吕杰、王丽娜旋风脚720°技术动作摄像解析和处理,得出腾空旋风脚720°技术是武术运动中具有一定技术难度,结构复杂,环环相扣的一个动作。技术结构主要由腾空旋风脚720°和落地技术及其连接技术组成。一般与助跑起跳,腾空旋风脚720°和落地技术连贯紧密相关。
腾空摆莲的生物力学分析:武术腾空摆莲360°动作技术运动学特征分析、竞技武术套路中腾空摆莲B和C级跳跃落地稳定性的研究、武术空中旋转动作腾空摆莲的运动学特征分析。刘冠楠等的《武术空中旋转动作腾空摆莲的运动学特征分析》[17]一文中运用三维影像测量的方法,通过对优秀武术运动员“腾空摆莲360°”技术的运动学分析,找出影响“腾空摆莲”360°技术的主要因素,确立正确的技术概念,明确动作理论的内涵,弥补人的感知所带来的不足,达到技术诊断的目的。
旋子转体的生物力学分析:武术旋子转体720°接跌竖叉动作起跳阶段的运动生物力学特征、武术旋子转体720°接跌竖叉动作起跳阶段的运动生物力学特征、武术旋子转体720°跌叉动作技术诊断。杨雷等的《武术旋子转体720°接跌竖叉动作起跳阶段的运动生物力学特征》[18]中以四川省武术套路运动队的优秀运动员为研究对象,提出旋子转体720°接跌竖叉动作起跳阶段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尽可能大的腾起速度,增大腾空高度,而腾起速度和腾空高度又是由蹬地力的大小所决定的,因而,获得较大的蹬地力,提高蹬地速度就成为起跳阶段的主要任务,各个环节的运动都是为完成该任务服务的。旋子转体720°接跌竖叉动作的起跳阶段是由上体的下俯甩腰摆动、右腿的蹬摆、抬头和左腿的蹬地起跳4个主要环节协调完成的,蹬地力的大小取决于这3个环节的动作完成质量和它们的协调配合形式。
从以上文献可以看出运动生物力学在长拳中的研究主要停留在分析武术技术动作的层面,所涉及的武术动作主要是难度动作的分析,如腾空旋风脚,腾空外摆莲花等。对长拳353C+4技术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也有涉及,但都不够深入,没有对该动作的内在机理进行研究分析。
通过对有关武术技术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的相关文献的整理分析,得出国内外目前有关武术技术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的理论研究大都集中于单个动作的研究,主要是采用实验的方法进行研究,对与动作技术的研究没有进一步深入,对长拳353C+4技术动作的生物力学分析有所涉及,但是深度不够,主要集中在描述性的研究,没有深入到内在机理的研究。
笔者认为,运动生物力学与武术结合今后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从原来的单纯的对人体运动的描述性研究(武术动作分析)深入到内在机理的探讨。此外,对武术运动损伤的生物力学研究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这一方面研究中,运动生物力学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如何来分析明确引起运动损伤的危险因素和解剖结构;如何通过对人体运动的生物力学研究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如何通过这些研究来对不正确的运动技术进行修正和训练,以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以及在损伤后帮助康复。
[1]樊艺杰,马文海.武术旋子转体720°接跌叉技术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4):81.
[2]王 萍.论武术长拳运动的定势造型与技法要素[J].搏击·武术科学,2006(5):36.
[3]樊艺杰,马文海.武术旋子转体720°接跌叉技术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4(4):82.
[4]马莉芳,汪 洋.表象训练在高校长拳教学中的运用[J].搏击·武术科学,2009(4).
[5]肖庆群,肖细求.长拳类套路运动员力量训练研究[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9(2).
[6]Willima.J.Changquan class project“level exercise class”Evaluation System[J].Journal ofsPorts medieine and Physicalfiutess,2007(5).
[7]肖红征.试论长拳动作的建构与演练技巧[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3).
[8]Nielson.A.B.Changquan,tai ji quan exercise on cardiopulmonary function in male college students[J].INTJ Med,2008(6).
[9]American College ofSports Medicine ACSM’s Guidelines for Exercise Testing and Prescription(seventh edition)[M].Phila-delphia:Lippincott Williams&Wilkins,2006.
[10]刘 健,魏 鑫.竞技武术套路C级高难度动作323C+4的生物力学分析[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11).
[11]杨乃静,等.竞技武术套路中腾空摆莲B和C级跳跃落地稳定性的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8(3).
[12]Tania Emi Sakanak.杨式太极拳“搂膝拗步”动作中骨盆运动的生物力学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13]王洪宇.吉林省二级武术运动员腾空飞脚踏跳足足底压力现状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14]习开磊.对湖北优秀男子武术运动员旋子转体720°接跌叉技术动作的运动学分析 [D]. 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
[15]张永军,等.全国武术冠军王晓楠“侧踢抱脚直立”平衡动作的运动学分析[J].解放军体育学院学报,2004(1).
[16]张 勇.长拳中的腾空旋风脚720°的动作技术分析[J].安徽体育科技,2004(2).
[17]刘冠楠,等.武术空中旋转动作腾空摆莲的运动学特征分析[J].科技信息,2007(12).
[18]杨 雷,等.武术旋子转体720度接跌竖叉动作起跳阶段的运动生物力学特征[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9(6).
Literature Review on the Biomechanical Analysis of Changquan 353C+4 Technologyl
Hu PingxiuXiao HongweiSun Nannan
(Graduate School of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
With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summary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right from 2001 to 2009 journals on Chinese Wushu techniques,the paper does the summary on the biomechanical analysis of the action research literatures,and form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angquan,353C+4 technical movements,and forms the opinion:studying the biological index of Changquan,tries to find som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directions on improving the technical level and scientific training of Changquan.
Changquan 353C+4 Skill biomechanical analysis
G85
A
1004—5643(2010)05—0050—03
1.胡平秀(1979~),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法:武术理论与方法。
2.肖红伟(1986~),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法:武术理论与方法。
3.孙楠楠(1986~),女,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法:武术理论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