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冠楠曾朝恭刘桂海
(1.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上海 200241;2.上海大学体育部 上海 200444)
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社会功能与运行机制的例证研究
马冠楠1曾朝恭2刘桂海1
(1.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 上海 200241;2.上海大学体育部 上海 200444)
对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现状进行考察和研究,指出: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在促进居民生活方式的变化、推动健身科学知识普及、促进社区和谐以及社区体育管理和体育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俱乐部在管理机制和运营模式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社区体育;体育健身俱乐部;运行机制;社会功能
国家体育总局从2004年开始在全国部分地区开展创建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试点工作。通过5年的建设,我国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在数量累积和质量提升上均取得一定成绩。上海市普陀区长征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成立于2006年10月,为上海现有的14家国家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之一。自成立以来,该俱乐部形成了较完善的管理模式和运作机制,推动了长征镇社区体育的蓬勃发展。通过对长征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进行深入调查,探讨俱乐部的运行机制和当前存在的问题。为我国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进一步发展提出有益建议。
2.1 俱乐部基本状况
长征镇地处上海市普陀区西北部,社区内有各类健身团队181支,社会体育指导员165人。长征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自正式成立以来,逐步建立组织机构和工作网络,制定了俱乐部章程与会员管理办法以及健身苑、点普查和财务管理等多项制度,不断发展壮大。
2.1.1 俱乐部会员与会费情况
长征镇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本社区居民。俱乐部实行会员制。社区居民可以以个人身份加入,也可以街道、运动队等团体会员的形式加入。俱乐部现有个人会员765人,团队会员3704人,收缴会费共计12872元。在2006年初创时期,俱乐部会费为10元/人/年,现已调整至50元/人/年。
2.1.2 俱乐部可利用的体育场地、设施资源
长征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可利用的体育资源包括隶属于长征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的一个900多m2综合性室内体育馆和1000多m2的室外体育活动场以及社区内75处健身苑、点。2008年上半年,俱乐部与社区内的12所中小学校签订了《学校体育设施共享对外开放协议书》,并积极与坐落在全民健身活动中心的游泳俱乐部进行沟通、合作,双方协定:由游泳俱乐部每年免费提供中小学校暑期游泳比赛场地。
2.1.3 俱乐部运营发展的经费来源以及支出情况
长征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经费来源主要包括政府扶持资金、体育彩票公益金、会费、健身队伍外借演出以及组织会员旅游收费等收入。俱乐部挂牌成立后,上海市、普陀区体育局先后下拨体育彩票公益金15万元专款进行扶持。长征镇政府先后下拨20万元购买俱乐部健身服务项目与管理健身苑、点配套经费。另外,俱乐部还积极开拓其他资金筹措渠道,增强俱乐部自身造血功能。
长征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日常运营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支出。一是组织比赛费用。这既包括俱乐部每月举办的社区体育比赛的花费,也包括俱乐部组队参加市、区级体育比赛的开支。具体用于购买比赛器材、比赛服装、奖品以及交通费等;二是俱乐部定期举办培训班的教练费;三是俱乐部日常办公费用。
2.2 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管理模式
国家体育总局2004年出台的《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试点工作方案》指出:俱乐部的建立要到所在的街道办事处或社区居委会登记、注册,日常管理由街道办事处文教科或社区居委会负责。俱乐部业务上接受所在区(县)体育行政部门的指导,俱乐部自然成为街道社区体协或区体育总会的团体会员[1]。
在纵向管理方面有两条主线。一条是行政隶属。长征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接受上海市体育局和上海市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中心组的指导。另一条是地缘上的归属,俱乐部在地域上从属于普陀区长征镇。在日常经营运作中,俱乐部接受普陀区政府、长征镇政府体育行政部门以及俱乐部理事会的指导和监督。
俱乐部理事会的设立是长征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管理体制的一大创新。理事会对俱乐部资金运作、人事管理、规划制定等重大事项具有决策权。
在横向管理方面,长征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建立了完备的网络系统。俱乐部下设综合部、活动协调部、设备场地部,配备3名专职人员开展工作。俱乐部先后从会员中选拔了有组织能力和号召力的60名骨干。目前,全镇有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41人 ,二级 23名 ,一级 1人 ,共 165名。
2.3 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社会功能
2.3.1 促进居民生活方式的积极转变与普及健身科学知识
长征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依托社区体育资源,积极营造健身氛围。通过推广科学健身方法,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俱乐部促进了社区居民的休闲方式、消费方式乃至社会交往方式的良性转变。为了提高居民健身效果,俱乐部定期为会员提供丰富多彩的体育技能培训和比赛活动。同时,俱乐部积极依托高等院校资源,与华东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合作创办了“科学商店”项目,调动专业力量为社区居民服务。该项目通过举办健身与营养讲座、组织体质健康检测以及指导体育器材使用等手段对长征社区居民的体育锻炼进行调查和干预,提高社区居民体育健身的科学性。
2.3.2 承担部分社会体育管理和社区体育服务的职责
长征镇政府遵循间接控制管理的理念,将全民健身苑点、社区内的健身团队和晨练广场的管理、社区健身节和运动会的组织以及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等工作,都采用购买服务的形式委托给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负责。俱乐部的综合作用使镇政府摆脱了微观社会事务管理的束缚。镇政府从直接干预社区体育转为对俱乐部进行监督和指导。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建立使社区体育实现了宏观管理与微观操作的分离。这符合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即”政府管体育、社区办体育、管办分离”。
2.3.3 强化社区居民的生活共同体
我国目前正经历着广泛、深刻、复杂的社会转型,社会经济体制的转轨和社会结构的转型引发了社会管理体制的变革[2]。城市居民从“单位人”转变为“社区人”。社区居民长期依赖的单位制的瓦解、生活节奏加快以及居民住宅格局的改变导致了社区居民之间人际关系的冷漠[3]。长征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建设为社区居民提供共同活动、交流、沟通的机会。社区是社区居民的生活共同体。俱乐部建立起社区成员相互支持的网络,提高了居民对社区共同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其组织的体育活动中,社区成员良性互动,强化了邻里关系与共同体意识。这有助于形成互相关怀的社区文化,增强社区居民的凝聚力。
2.4 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管理机制与运营模式中的困境
2.4.1 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自主经营与自我造血功能问题
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创建扶持资金来源于国家、省、市三级体育行政部门的体育彩票公益金和俱乐部上级单位支持经费,四级的投入比例为2∶2∶1∶1,两年共计120万元。扶持周期只有2年。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在“断奶”后要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所以必须自我造血,使资金筹集方式由政府一元化投融资向产业化方向转变。目前,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自我造血功能的实现主要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我国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自治还处于“半社会”化状态。其市场主体地位仍然不明确。作为社会公益事业,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属于准公共产品。它必须同时满足政府和社会的双重要求,即经营性要与服务性相结合。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在运作过程中存在的困惑之一就是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是否拥有利润积累,资金保值、增值甚至收益等权力[4]。二是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自身在筹集资金的方式和渠道方面存在局限。如何根据市场经济的价值规律、供需规律和竞争规律,建立多渠道融资机制,最大限度地吸引社会投资,构建服务社区居民与自我生存造血动态平衡的发展模式是摆在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面前的一道难题。
没有稳定的资金来源,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无法维持正常的经营运作。国家需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俱乐部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赋予俱乐部法人资格和市场主体地位,使其走实体化道路,增强自我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同时,要发挥俱乐部的社会效益政府还需要对资本的寻利性进行宏观控制。政府应在支持服务系统中对俱乐部的资金管理运作进行宏观导向。
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资金筹集模式必须逐渐从国家拨款向自身造血转变。在科学运作政府扶持投入与体育彩票公益金的同时,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应最大化地利用社会力量(包括个人健身投资、企事业单位或个人的捐赠、商业赞助、场地设施出租收入等)。只有建立多元筹资模式,增强自身造血能力,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长远发展才有保障。此外,政府可以对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实行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助其一臂之力。总之,我国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当前仍需要采用自主经营和政府扶持相结合的运作形式。
2.4.2 社区体育组织多头并存的问题
我国城市社区体育的现状之一是社区内多种体育组织形式并存。这种体育组织多点开花的形式为社区体育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指导力量。但它们在功能上存在一致性,职能区分度不高。这导致社区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均具有一定重复性。从微观层面看来,每一个社区均具有比较固定的健身人群。通过对我国城市社区体育进行调查,参加社区体育的人群中老年人居多[5]。同时,社区体育设施布局相对集中,开展活动的场地固定。面对多种体育组织开展的频繁但形式类似的社区体育活动,社区居民会产生身心双重倦怠。目前,俱乐部还没有与其他社区体育组织建立起良性的协调和沟通模式,在制定计划和开展活动时缺乏合作与互补机制。
这一问题说明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运营与社区体育管理体制还没有接轨。笔者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解决这个问题。(1)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明确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在社区体育管理网络中的职能和管理权限。(2)各种社区体育组织要既有合作又有分工,并且要积极开拓社区体育服务新形式。建立包括体育设施服务、体育活动组织服务、体育指导服务和体育信息服务等内容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建设是政府部门、社区居民以及俱乐部自身相互影响作用的过程。同时,这三大利益主体也是社区体育发展的共同推动者。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是社区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在我国社会变迁和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的社会功能不仅仅局限在社区体育层面,对于我国政治以及经济领域的改革,它同样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科学管理模式和良性运营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必将在推进我国社区体育事业的过程中发挥出更大的效能。
1 国家体育总局.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试点工作方案(体群字2003139号)[Z].体总网,2004-1-13
2 王凯珍,任海.中国社会转型与城市社会体育管理体制变革[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4):433-434
3 赵选忠.社会转型时期城市社会建设的新思路[J].发展战略,2005(12):63-64
4 王颖,韦信宽.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经营管理模式的探讨[J].闽江学院学报,2007,28(5):123-124
5 欧阳萍.我国城市社区体育发展现状、制约因素与对策[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27(6):61-62
A Case Study of Community Sports Fitness Club’s Social Functions and Operations Mechanism Inquisition MA Guannan,et al.
(Physical and Health Department of Ea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On the way of six year for community sportsfitness club’sof Constructing in our country.It is advantage that follow-up development expedition and examination for community sportsfitness club’s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moting to Resident the life,Popularize the Lore of sports finess,Harmony and Management and Service for community sports are very important.With many issues of the club’s management mechanism and operation mode,e.g,weakness financing and community sports and putting forward some advice.
community sports;sports fitness club;operation mode;social functions
课题项目:华东师范大学教学课题成果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52160023。
马冠楠(1986-),男,汉族,硕士,研究方向:体育人文社会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