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电影《霍元甲》中的武学精神

2010-08-15 00:50
武术研究 2010年9期
关键词:霍元甲武学暴力

张 勇

(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上海 200438)

试论电影《霍元甲》中的武学精神

张 勇

(上海体育学院武术学院,上海 200438)

武术电影是中国电影中的重要类型,深受我国甚至世界观众的喜欢。文章从传播学、电影学、文化学的角度对电影《霍元甲》进行分析,研究认为:影片成功阐述了武学精神——修炼自身,拒绝暴力;珍惜生命,兼爱,非攻;心怀天下,为国为民,对于武术文化传播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霍元甲 文化传播 武学精神

在武术影视作品风靡全国,甚至打开好莱坞的大门,走红世界的时候,武术已成为电影界中一道不可或缺的色彩。武术在电影导演和动作演员的手里完成了艺术化的大转变,借用了声、光、电的帮助,给观众的听觉带来了强大的冲击与震撼,使得武术传播至更遥远广阔的空间:武术特有意境和节奏、习俗、武学精神和武术内涵使中国电影走向了世界。当然,真实的武术和电影中的武术并不是一回事,单从宣传推广普及武术方面,影视的作用很明显。[1]有些学者对于现在电影市场化、商业化的情况,提出了电影逐渐成为“一次性”消费的观点。观众欣赏时的临场感受才是最重要的,《英雄》、《无极》等影片,从情节方面来说都显得很平庸,但画面拍摄得十分出彩,光、影、色的运用到了极致。然而,有些影视作品却让人百看不厌,电视剧《阿信》在二十年后的重播中收视份额还能勇夺全国之冠,说明了一个道理:影视作品,也是要有点精神的。[2]电影通过视觉语言和形象的功能展示和表达自己的文化判断和价值观。[3]武术是中国武侠电影发展的源泉,电影是武术走向世界的桥梁之一。通过电影的传播,世人不但认识了武术各种流派、拳种、技击方法等,也深深感受到了它身上所反映出的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审美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取向,以及儒、道、佛等集于一身的东方传统文化。武术是在中国五千年历史发展中成长出来的一朵绚丽的花朵,多民族的文化渊源,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赋予武术深厚的文化内涵。[4]

虽然早有武术学者提出“武打片不是武术”[5]的观点,但正因为武打片不是现实中的武术的真实翻版,经过了电影特技的处理,可以促进受众对武术的理解和接受。而由李连杰主演电影《霍元甲》,体现了一种来自从内心到手脚的表达[6],而表达不是人们早已熟悉的武侠,准确地说是主创人员心理对于武术的理解,深入而具体地阐述了武学精神。

1 修炼自身,拒绝暴力

武术的健身、攻防技击、娱乐等价值被运用到影视作品中,成为其创作的源泉,[7]使得电影更加吸引力,但是一些电影利用渲染暴力来吸引眼球,造成对武术的不利影响。电影《霍元甲》中,在面对“武术与暴力”这个命题时,给观众塑造了一个“修炼自身,拒绝暴力”的武术人形象。

因为暴力具有“猎杀”人们注意力的能力,电影经常会出现中的暴力镜头。[8]按照清华大学尹鸿教授的观点,文学作品中的暴力分为两种形态:一是比较直接地展现暴力过程以及血腥效果,渲染暴力的感官刺激性;另一种情况是暴力在经过形式化、社会化的改造后,其攻击性得以软化,暴力变得容易接受。[9]后者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样式“暴力美学”,这种起源于美国,在中国香港发展成熟的电影艺术趣味和形式探索,其特征主要表现在:“导演往往运用后现代的手法,要么把影片中的枪战、武打场面消解为游戏或玩笑;要么把它符号化,作为与影片中的内容紧密相关的视听审美要素”。[10]不容置疑,电影《霍元甲》属于后者类型影片,体现了习武人重在修炼自身、止戈为武、拒绝暴力的主题,不是对于暴力的简单崇拜,更不能泯灭了人性的实施暴力,而是以暴力动作来体现“非暴力”的主张。

影片中,年轻时霍元甲年少轻狂,和别人打擂时,动作简捷、实效。重新考虑习武的目的和人生意义后的霍元甲和外国拳手比赛时,动作巧妙,判断冷静,充满智慧。非常符合人物的性格和情境的变化。运用了太极的“随曲就伸”、“来留去送”的化劲和发劲,还有绕转偏门的八卦步法,透露着中国武术的智慧。如大力士奥比音一记直冲拳打来时,霍元甲右掌顺势接住来拳向身后捋出,同时侧上步绕至其身后,左掌顺势从背后将其推出。还有,霍元甲擒住其指关节以拿住一个身高两米多,身材魁梧,浑身肌肉的奥比音,甚至利用擂台围绳的弹性迅速移动,以及和英国拳王彼得·史密夫那场比武中的灵活躲闪后伺机近身肘击都显示了中华武术的避实击虚、因势利导、巧打与智取的特点。

枪术对决时,对手汉士用的是一杆骑士用的长枪,体现出兵器的“一寸长一寸强”,而霍元甲手中的步枪(较短)架、缠、拦、拿、扎随机应变,多次近身使其长枪无用武之地。汉士一气之下,将长枪折断,霍元甲又以长制短,赢得巧妙而漂亮。剑术比赛时,展现了中国剑法的特点,以腕部带动剑刺、点、劈、崩、撩、挂、抹、穿、截、斩、云、绞,将坚韧的一把利器潇洒地勾勒出柔美的画面,审时度势地应对进攻。特别是最后一招“坐盘反刺”,将剑穿进对手的护手里,接着一个绞剑让其脱手而赢得比赛。体现出中国武术不盲目追求力量,以及尚技不尚力的武学追求,可见武术人的习武目的主要是修炼自身,而不迷恋暴力。

2 珍惜生命,兼爱,非攻

李连杰在美国拍摄的《救世主》、《致命武器》、《致命罗密欧》等片,虽然让世界观众认识了中国功夫,但是并没有让人们体会到中国武术的博大精深,只是在美国大片运作模式堆砌起来的毫无思想价值的“空壳电影”。可以说这些影片中的武术动作是故事发展的必须,对于武术本质的内含没有涉及,这正是李连杰本人一直在考虑的问题。经历了自己的蛰伏期之后,创造出了功夫收山之作《霍元甲》。并借助该片表达了自己对于武术和生命的理解和看法。该片公映日内地票房到达800万,几天之内票房突破1亿。而李连杰对此却表示,他对这部片的票房收入并不感兴趣,却十分看中其传达的文化意义、人生哲理和民族修养。

李连杰筹拍《霍元甲》的最终决心是来自一篇新闻报道,2003年中国有28万自杀,这个数字,真是很让人吃惊。他们每个人都有父母或者兄弟姐妹,差不多每个人都会牵连十个人的痛苦感受,那么这28万人就会波及到两三百万人,为什么那么多的年轻人要放弃生命?经过调查后发现,多是因为他们对生命没有信心。所以要选择《霍元甲》这样的电影,通过武术去表达一种坚强的生命信念。包括什么是武术、什么是苦境、什么是生命等。[11]

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霍元甲和秦爷的生死之战,最后一击,霍元甲拉开双肩,缩卷而出,旋转而落的一拳,导演给了秦爷背部突然凸起的特写,很清晰地传达给观众一股穿过前胸直逼后背的强大穿透力。然而,理解了武术真谛的霍元甲在一场和安野的对决最后一刻,收住了这一记重拳,和父亲一样,最终将生命留给了生死擂台上的对手。正如霍元甲的母亲在片中对霍元甲说的,具有高深的功力只会“让人怕你”,而“让人怕你和别人尊重你是两回事”。可以看出,该片并不是一部只讲暴力和感官震撼的简单娱乐片,而是一个有思想和内涵的武术电影。

年轻的霍元甲在功夫所追求的是“拳要够狠,够快”,并认为当年其父亲在擂台上的“失败”,正是由于拳“不够狠,不够快”的原因。所以在擂台上的霍元甲使用的动作简单直接,没有任何多余或花哨动作,典型的“目的性”生命态度。为了达到自己制定的目的,不注意其达到的过程,也没有对于努力和经历的过程去反思和感悟。

至亲至爱的母亲和女儿的惨死,使得签了无数的生死状这个经常在生死边缘的“斗士”对于生命和自己的人生有了一个深刻而痛苦的反思。重回天津的霍元甲就像时重回人间一样,勇敢地面对自己之前犯的错,给秦爷上香,向农劲荪道歉,在这些过程中表现出的生命本身的责任感,除去了锋芒毕露的张扬,平静中现出勇者风范。

去上海的第一场和外国大力士的比武中,没有斗狠斗力,而是变得“心平气和”,使用方法化解对手的大力进攻,巧妙而有风度的赢了比赛,并在打斗末尾,在奥比音被打落擂台,后脑即将撞到铁钉时,霍元甲出脚救了他,以功夫和人格魅力让对手敬佩。还有和日本空手道高手安野的一段关于“茶”的对话中,表达了“各门派的武术没有绝对的高低之分,只是练武的人有强弱之别,竞技(比赛)是为了发现真正的自己,人真正的敌人就是自己”的观点。这可以解释为什么当初霍恩第对于签了生死状的对手手下留情,没有将那可以击断大青石的一掌落在赵中强的头上,比武是为了检验自己的武功,不是要在擂台上成就自己的名气,不是要胜利就不要武德。

影片中霍元甲的一生是短暂和曲折的,前半生演绎成武中“戈”字,之后犹如武术中的“止”字。正因为小时候的霍元甲亲眼看到自己的父亲在擂台上被赵家拳的赵中强打败(其实是父亲诈败,以自己的失败换得了对手的生命)。一心要振兴霍家拳的威望,自己勤于练功,并不断和别人比武,要做到津门第一。将自己磨炼成了一把极具威摄的利器,犹如一个“戈”字。但是,霍元甲在人生变故后彻底的反省,将“止”字添了上去,成了一个完整的“武”字。这可以表现在和外国拳手的比武中,每场都是技法运用巧妙,点到为止,并在危急时刻还救了对手一命。“打”是为了“不打”,正如苏州大学王岗教授所提及:中国的文化是反战争的,是不侵略的,是和平的。中国的武术也不是只为了技击的目的,它还有教育人,培养人的功能。“止戈为武”,武术不是练就可以实施暴力的人,不是为了愤然反击就可以丧失人性,在旧时“以性命相搏”的擂台上,在最终的关键时刻将生命留给对手,霍元甲的父亲做到了,霍元甲最终也做到了。正如霍元甲在自己中毒的时候说的,“我用了很多年,才明白什么是武术”,武术最终是为修炼一个人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博爱的人,“仁者、勇者、智者”。

正如祁京所说,“除了打之外,我们还有更深的文化,武术不仅仅是格斗,中国的各个省份用文化创造了各种兵器、兵法、战术、道德、修养、人生观,不是用个“打”字就能把几千年文化就等同了,比如武这个字,就是止戈,意思就是制止格斗的一种技术方法,它蕴涵了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包括了儒家思想、佛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以及如何做人等道德问题。已经有了反战的意味和更大的东方的智慧清怀”。[12]

3 心怀天下,为国为民

正如张世浩,肖珉在《寓“神”于形——从<霍元甲>看影视剧在跨文化传播中的策略》中,指出的一样:“影视剧必须在全球化多元文化碰撞中的中国文化的魂魄挖掘出来,以中华文明和传统文化意识形态为基础,以积极向上,基调明快的作品感染观众的同时,于无形中把中华文化的精髓传播出去”。[13]可见武术影视想要表达的实质是中国传统文化。正如沈盈姊指出的,《霍元甲》是一部充满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传统武术文化的电影,影片中所弘扬的中华优秀文化如:为人善良正直、尊重他人、善待自己、精忠报国、自强不息,这些正是李连杰想通过影片所表达的。[14]

霍元甲在临死的时候说出的“我用很多年才了解什么是武术,就让我用武术做些什么吧”,道出了他创立精武体操会的初衷。在那个外国人用坚船利炮打开我们的国门,称我们为“东亚病夫”的时候,习武以锻炼身体,正是霍元甲找到救国之路。正如孙中山先生为精武会的题词“尚武精神”,正是救亡图存时期,想通过习武来振奋民族精神。“人,首先要强大自己”,这也是当时任何一个有民族情感的中国人内心发出的声音。

4 结语

《霍元甲》是一部武术电影,在追求视觉的冲击外,更为重要的是注重了武术文化的推广,弘扬了民族精神,影片体现出的武学精神:修炼自身、拒绝暴力;珍惜生命、兼爱、非攻;心怀天下、为国为民,实为影视作品中阐述武学精神的一部成功作品。

[1]董 玥.美满姻缘——武术与电影[J].中华武术,2002(6):40-41.

[2][13]张世浩,肖珉在.寓“神”于形——从《霍元甲》看影视剧在跨文化传播中的策略[J].实践与创新,2006(3):39.

[3]马殿立,方 明.浅谈影视手段在人类学研究中的意义[J].临沧教育学院学报,2006(11):47.

[4]贾 亮.武术与中国武侠电影[D].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1.

[5]蔡 闯.武打片往哪儿打?[J].中华武术,2000(6):14-15.

[6]长 弓.甄子丹的武术哲学[J].中华武术,2005(4):55.

[7]田惠君.中华武术与武打影视作品相互关系的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6(3):17-18.

[8][10]冷红霞.关于日本暴力电影的读解与思考[D].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

[9]尹 鸿.大众文化冷思考:“暴力美学”真的那么美?[EB/OT].国家文化网.

[11][12]祁 京.霍元甲——一个人的电影[J].甲壳虫,2006(5):55.

[14]沈盈姊.尚武精神的回归——论李连杰在电影《霍元甲》新武术电影理念[J].影视评论,2007(2):25.

On the Wushu Spirit in the Movie Huo Yuanjia

Zhang Yong
(Wushu Schoolof ShanghaiUniversity of Sport,Shanghai200438)

Wushu movies as an important kind of films are very popular in China and the world.From the views of propagation,filmology and culture,the paper does the analysis on the movie Huo Yuanjia,and finds out that:the movie elaborates Wushu spirit successfully,that is,improving oneself and refusing violence;respecting life,love and the non-attack opinion;considering the world and worrying the nation.The movie promotes the transmission of Wushu culture to some extent.

Huo Yuanjia cultural transmission Wushu spirit

G85

A

1004—5643(2010)09—0013—03

张 勇(1980~),男,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武术科学化训练和国际化传播。

猜你喜欢
霍元甲武学暴力
反性别暴力
左右脚的比赛
左右脚的比赛
“暴力”女
基础教育设施空间演变与用地置换
基础教育设施空间演变与用地置换
暴力云与送子鹳
向暴力宣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