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寂与乡愁的预感——日本浮世绘风景画大师歌川广重

2010-08-15 00:45
大连大学学报 2010年5期
关键词:江户风景画浮世绘

王 莹

(中国人民大学 新闻学院,北京 100872)

空寂与乡愁的预感
——日本浮世绘风景画大师歌川广重

王 莹

(中国人民大学 新闻学院,北京 100872)

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 (1603-1867)流行的风俗画,作为最具代表性的日本美术样式,其独特的风格、特征,充分体现了日本的民族个性和所蕴涵的日本式审美思维。其中,浮世绘风景画大师歌川广重的作品如《东海道五十三次》系列、《木曾海道六十九次》、《名所江户百景》系列等,不仅体现出西方绘画的影响,更是在日本传统美术样式与风格的继承中形成了独具一格、颇为哀婉的情怀,透出一份闲寂与乡愁的预感。

浮世绘;风景画;歌川广重;闲寂;乡愁

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 (1603-1867)流行的风俗画,分为手绘和木刻版画,题材以江户市井生活和风景为主。作为最具代表性的日本美术样式,浮世绘版画吸收了西方写实绘画的立体透视画法,但整体仍保留着日本传统绘画的平面装饰特色。其独特的风格、特征,充分体现了日本的民族个性和所蕴涵的日本式审美思维。

一 、“虚浮世界的绘画”

日语中的“浮世”一词在古代原为“忧世”,因为自中世纪以来产生的厌世人生观是建立在对来世净土向往的期待上。随着佛教理念的世俗化,此岸现实取代了彼岸理想。较之过去或者未来,此时此刻的“现世”享受成为人们追逐的目标,“忧世”也由此被更为轻松明快的“浮世”所取代。缘此,浮世绘可解读为“虚浮世界的绘画”,它以世俗生活为主要表现对象,与出世超脱相对,喻入世行乐、人生如过眼烟云之意。

纵观整个浮世绘近 200年的发展脉络,其最主要的题材当属以吉原游女为主角的美人画,以及描绘色情的春画;其次为歌舞伎演员画像的“役者绘”,还有在幕末时期兴起的风景画和花鸟画。除了这三大题材之外,还有包罗万象的市井生活和历史故事等等。几乎所有浮世绘画师都对江户时代的流行风尚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同时在表现技法上不断花样翻新、积极进取,洋溢着对现世生活的肯定和追逐。

从很大意义上说,浮世绘在从本质上属于一种平民艺术,具有普遍的近代人文气息。它深刻折射出日本民族独特的审美趣味和思考方式。不仅如此,19世纪中叶以后,得益于贸易往来,浮世绘漂洋过海,以完全迥异于西方的绘画模式和风格,受到广泛关注,并对法国印象派绘画、乃至西方现代美术产生巨大影响,留下了东西方艺术交流史上一段“日本主义”的佳话。

二、歌川广重:空寂与乡愁的预感

作为浮世绘版画重要题材之一,风景画兴起于幕府末期,较之其他题材出现的晚一些,也正因此,它最显著地体现了西方美术对浮世绘的影响。可以说,以透视法为主要代表的西方绘画,给日本画家带来新的可能性和空间。其中,歌川广重作为风景画大师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风景画不仅体现出西方绘画的影响,更是在日本传统美术样式与风格的继承中形成了独具特色、颇为哀婉的情怀。

歌川广重本名安藤重右卫门,幼名德太郎,其父安藤源右卫门供职于幕府消防组织,负责参与幕府政权所在地江户城的防火安全。1809年,歌川广重 13岁时,父母相继离开人世。15岁时入歌川丰广门下学习浮世绘。次年,依照当时浮世绘界师徒艺名的传承规矩,歌川丰广取自己画号中的“广”字,加上歌川广重本名“重右卫门”中的“重”字,给其赐名为广重,[1]因此有资料也将歌川广重称为安藤广重。

歌川广重的早期题材主要是人物画,现存最早的作品是 1818年绘制的狂歌本《狂歌紫之卷》中的插图。虽然江户末期的狂歌水准已经趋于低落,无法与此前相比,但各种民间团体却空前活跃,遍及全国。浮世绘画师的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就是制作狂歌绘本,因此通晓狂歌并以此结识更多的朋友对于开拓画业不无裨益。[2]136自然歌川广重与狂歌师们也有着广泛的交往。同时,对狂歌本的插图安排可以很好的训练画家的构图能力,可以说,歌川广重在狂歌方面的修养成为他画业的丰厚底蕴。

1831年,歌川广重刊发《东都名所》系列,化名“一幽斋”,这被誉为他真正意义上风景画的开端。值得一提的是,这一年浮世绘版画中的另一位风景画大师葛饰北斋发表了著名的《富岳三十六景》。在当时的浮世绘界,继喜多川歌磨去世之后,北尾重政、歌川丰国、鸟文斋荣之等一代巨匠也相继离去,取而代之的是充满颓废气息的美人画占统治地位。葛饰北斋的风景画打开了浮世绘题材的新领域,无疑给画坛带来一股清新之风,对江户浮世绘风景画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歌川广重在《东都名所》中使用了当时新兴的矿物质颜料蓝色,这种新的色彩与歌川广重的文人俳谐趣味相结合,在画面上构成一种感伤的审美情趣,渐显歌川广重的个人格调。他尽力压缩人物在画面上的分量,力图体现纯粹风景画的概念,同时亦可见西洋绘画技法的影响。其中《高轮之明月》尤值一提,飞来的一群大雁打破了构图上的平板,写实与抒情相融,有限的色彩很好地再现了月光如镜的夜色。歌川广重此前也从事过役者绘、武者绘和美人画的制作,但都业绩平平。他终于在风景画中找到了托付自我性情的契合之处,开始显露出不凡的潜质,[3]200可以说,《东都名所》是歌川广重后来风景画大业的出发点。

1833年,歌川广重刊发《东海道五十三次》系列,这是奠定他作为浮世绘风景画大师的成名作。17世纪初德川家康建立幕府以来,就开始着手修筑江户连接全国各地的主要干道,并在沿途设置供公务职员外出及百姓通行住宿的旅店。当时共修筑了包括自江户北上的中山道、通往德川家康行宫的日光等 5条主要道路,其中交通最为繁忙的当属东海道。

歌川广重于 1832年 8月随幕府官员上京向皇室进贡骏马和战刀,被称为“八朔之御马献上”,他受命随同往返并作画纪录。[4]32考察史料,歌川广重往返东海道所经历的只是夏秋两季,因此《东海道五十三次》中的其它两季风景应是参考当时许多带插图的旅游资料如《东海道名所图会》等,将其中的一些景物和构图借鉴后,创造性地描绘了冬春两季的沿途风情。

整体来看,通过提炼、概括及引进西方绘画因素,歌川广重浓墨重彩地渲染了旅行的氛围。构图设色简练,人物造型及动态富有感染力,生动表现了沿途景致以及季节与天气变化。魅力无限的风雨气象、四季景色以及赏花眺月、悠悠行旅的写照,正是日本传统和歌中常有的意境,透露出单纯、典雅的品格,洋溢着淡定悠远的抒情气氛。

为了再现大和绘传统季节性的诗情画意,歌川广重在画面构成上运用了多种手法以营造感人气氛。如在白雪皑皑的《龟山》中,为了渲染雪后清晨那透明微凉的空气所氤氲出的深旷致远,歌川广重有意识地赋予主要景物以清晰的方向性,即向右上角倾斜,整体斜线构成了强烈的空间指向,并在色彩上将淡蓝与浅红分别置于天地两端,羽化技法的运用使之遥相呼应、融为一体,凝练的构图和简约的色彩共同烘托出晴空万里的冬日景象。又如在斜雨如梭的《庄野》中,农夫们行色匆匆,背景上层层叠叠的竹林幻化成灰暗的阴影,透露出一股淡淡的感伤情怀。画面中的斜坡、斜雨和竹林又相互构成了不稳定的三角形,进一步折射出阵雨中人们不安的心里状态。这些均反映出歌川广重熟练巧妙地构图水准。

在《东海道五十三次》取得巨大成功之后,歌川广重又连续制作了多个系列的风景画,如追求水墨画效果的《近江八景之内》、描绘京都四季风光的《京都名所之内》及《江户近郊八景》等。在这一过程中,歌川广重的风景画也渐趋成熟,画面更加静谧,色彩配制愈发古雅苍练。

1837至 1838年间,歌川广重参与制作了《木曾海道六十九次》系列。木曾道 (即中山道)是江户时代的五大通道之一,由江户出发北上然后西去,经中部山区在关西的草津与东海道连接,沿途多为崎岖山路。木曾道在浮世绘风景画中时有表现。值得一提的是,《木曾海道六十九次》系列由溪斋英泉和歌川广重共同完成,其中溪斋英泉绘制 24幅,歌川广重绘制后续的 47幅的。[2]110

较之溪斋英泉着眼于人物刻画,渲染浓厚的生活气息,歌川广重的 47幅画面则显得寞落与沉静,透出一片旅途的空寂与人生的悲凉之感。画面上感受不到类似《东海道五十三次》中《日本桥》那样的市井气息,也没有《四日市》那样鲜活的人物动态,更多的是《轻井泽》的寂寞孤烟,《中津川》的萧萧冷雨,《大井》的空辽白雪和《宫之越》的崎岖小道。《洗马》是这个系列中的经典,洗马位于今天的长野县盐市,因武士将军木曾义重及家臣曾在此洗刷坐骑而得名。画面表现的是洗马驿站西侧的奈良井川,满月下薄云如纱,夜色阑珊,星垂旷野,运送薪柴的小舟与木筏顺流而下,垂柳与芦苇随风顺势与人物动态相呼应,墨版与蓝色的羽化拓印渲染出万籁俱寂的感伤愁情,“是自然与广重浑然一体的屈指可数的名作”。[4]135随后,歌川广重创作了晚期作品《雪月花》系列及《名所江户百景》系列 (此系列于 1856年开始,持续到1858年他去世为止),均展现了画家娴熟的版画技法和清净、娴雅、细致但又哀愁的情思。

通览歌川的风景画可见,虽有西方绘画的影响,但总体展示了日本人视角下的日本式的风景,他的作品让人在感受到日本民族细腻审美意趣的同时,还体验到淡淡的乡愁情绪,流露出日本的本土文化心理,由此被人称为“乡愁广重”。他那诗一般意境下的平凡生活,唤起人们对传统的怀念。画面以绵绵春雨、林间月影和平野孤烟取代了喧嚣的人群、华丽的神社寺院、繁荣的驿站以及旅馆的饕宴,那股浓郁的旅途空寂与故乡愁情悄然爬上心头。

不仅如此,如日本人对自然与季节的敏感,歌川广重十分善于在风景画中表达对四季变化的主观感受,使作品洋溢着浓重的抒情品味和文人意趣。歌川广重之所以被称为“乡愁”画家,不仅在于他生动表现了日本的阴晴雨雪和山川风物,更多的是因为在他对自然风物的描绘中可以看到某种对自然的依恋情怀。这种情绪的表达主要是通过简洁抒情的色彩关系以及具有典型意义的风物描写实现的。歌川广重是第一个在画面中强调季节感的浮世绘画师,他并没有刻意营造某种传统山水画或水墨画中的超自然理想境界,而是通过对不同景致在四季中自然变化的描写,来完成“乡愁”情绪的提炼和表达。[3]206从《日本桥》的朝霞到《品川》的日出、从《沼津》的黄昏到《蒲原》的雪夜都可以深切感知到这份文人雅士的山水情结。

同作为日本浮世绘风景画大师,人们时常将葛饰北斋与歌川广重相提并论,然两人在精神气度上存在明显区别,相对于葛饰北斋充满力量感的绘画世界,歌川广重的版画更富有抒情性。正如日本著名文学家、诗人永井荷风在《浮世绘山水画与江户名所》一文中写道:“北斋的画风强烈硬朗,广重则柔和安静……若以文学形态做比喻,北斋就如使用了许多华丽的汉字形容词的纪行文,广重则是细致且平稳地款款道来的文章……从广重的作品中更能领略到典型的日本风情和纯粹的地方感觉。”[5]歌川广重的风景画不论是谱写出涓涓细流般的东海古道风情或是雨雪月色灿烂星斗之下的宁静夜景,均透出一份闲寂与乡愁的预感,值得千百年来人们慢慢去回味与眷恋。

[1][日]山口桂三郎.北斎と広重:その生涯と風景版画作品[C]//北斎と広重展.东京:株式会社サンオフイス,2005:5.

[2][日]小林忠監修.浮世絵師列伝 [M].东京:平凡社,2006:136.

[3]潘力.浮世绘[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200.

[4][日]日本浮世絵協会.原色浮世絵大百科事典:第 9巻[S].东京:大修館,1982:32.

[5][日]永井荷風.世絵の山水画と江戸名所[C]//江戸芸術論.东京:岩波書店,2005:51-52.

A Kind of Premon ition About Solitude and Nostalgia——On the Ukiyo-e masterUtagawa Hiroshige’sLandscapeWorks

WANG Ying
(Journalis m School,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100872,China)

Ukiyo-e is the most popular genre painting in Japanese Edo period(1603-1867).As the representative of Japanese art style,its unique style and features fully embody Japan’s national character and the implication of the Japanese aesthetic thinking.Among the Ukiyo-e,the Ukiyo-e master Utagawa Hiroshige’s landscape works,such as"Tokaido Fifty-three"series,"name of the One Hundred Views of Edo"series,not only reflect the influence ofWestern painting but also inherit the traditional Japanese art style and mode.Hisworks have formed some unique styles,containing a kind of pathos and showing some premonition about solitude and nostalgia.

ukiyo-e;landscape works;utagawa hiroshige;solitude;nostalgia

J237(313) < class="emphasis_bold">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8-2395(2010)05-0074-03

2010-06-2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09BA 011)成果

王莹 (1987-),女,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传播学研究。

猜你喜欢
江户风景画浮世绘
From Monroe to Mishima:Gender and Cultural Identity in Yasumasa Morimura’s Performance and Photography*
建材与城市规划的时代烙印——论日本江户火灾的得与失
风景画便签夹
木质风景画
春天的风景画
浮世绘
江户日本的情报分析及世界认识
地图所见江户日本的国境
校园风景画
浮世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