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思卓
作 者:杨思卓,北京大学领导力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思卓书坊”主持人。
读这本《中国大趋势》,不能不提到27年前那本《大趋势》。1982年,一本未来学著作《大趋势轰动了全世界。此书的作者便是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他在书中提出了“改变我们生活十个新方向”,预言“全球经济将走向一体化”和“互联网将提升人际沟通效率”。《金融时报研究证实,这本书中没有一条预言是错误的。
这本《大趋势》和我们今天所谈的《中国大趋势》有什么关系呢?1996年,当时的国领导人江泽民会见了奈斯比特。两个人谈得很融洽。奈斯比特快人快语:“江主席,台湾是小故事,但它讲得很好。大陆有个大故事可讲,可惜讲得很糟。”对于这个不客气的批评,有外交家机敏的江泽民,随即把问题抛给了提问者:“你为什么不来讲这个故事呢?”
奈斯比特当时就动心了,但是没有正面做出承诺。因为作为一个世事洞明的哲人,他非清楚:讲大故事,有大难度。经过13年的准备,奈斯比特在年满80岁的时候,终于和他的子多丽丝一起,写出了《中国大趋势》。那么这位未来学家的中国大故事,有哪些看点呢?
我们经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但是真理都有它的适用范围,尤其在国际政治中抱着这个说法的人经常会犯错误。
2001年,有位美籍华裔律师章家敦,写了一本书,叫做《中国即将崩溃》,在这本书中作者断言,“中国现行的政治和经济制度最多只能维持五年”,“中国的经济正在衰退并开始溃”。之后中国的发展证明他看走眼了。有些事情就是这样,距离太远了,角度太偏了,看的是扭曲了的影子,而不是事实本身。奈斯比特深知这一点,在《中国大趋势》一开篇,人就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我们的宗旨就是抛开西方人的视角和态度,用中国人的眼光看待中国。正视中国的处,但是绝不根据我们自己的价值观和标准评价中国。……我们一直提醒自己,不要像一时期大多数关于中国书籍的作者一样,以外来者的眼光审视中国。
作者持什么态度?很明确:不是站在桥上看风景,要到河里试深浅啊。当然他不是第一这么做的人。当年著名的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就是由于深入中国,近距离观察,才写出全球瞩目的《红星照耀中国》。奈斯比特更进一步,先后来中国不下100次,又拉上自己的夫人还邀请三个中国研究人员,美式思维+中国实事,“望远镜”+“放大镜”,可以说大大提升了观察者的眼力。
未来学家是做什么的呢?就是要分析现在有哪些事情会影响未来。在《中国大趋势》中,奈斯比特将这些事情总结为八大支柱,即“解放思想;纵向民主;规划‘森林’,让‘树木’自由生长;摸着石头过河;艺术与学术的萌动;融入世界;自由公平;从奥运金牌到诺贝尔奖”。作者认为,这八大支柱正是支撑中国新社会的基础,而支撑着中国改革的这八大支柱又都倚重于一个最根本的支柱,那就是“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使得个人获得了更多的自由。它还使得社会底层群体增强了自信心,帮助他们看到自己对社会的贡献、鼓励他们实现自己在社会中的价值。中国未来的方向已经非常明确。……解放思想好比中国的春天,新芽萌生,经历夏天的成熟之后,秋天必定收获累累果实。
你看,这个美国学者,一点都没有学究气。他会讲故事,讲春天的故事,也讲秋天的故事。奈斯比特的故事技巧,我的评价是4、4、2:有4分思想家的理性,4分媒体人的敏感,2分诗人的浪漫。
中国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政治模式?不要说“老外”雾里看花,中国人也说不清楚。奈斯比特把这个故事概括成四个字:“纵向民主”。
中国政府自上而下的指令与中国人民自下而上的参与正在形成一种新的政治模式,称之为“纵向民主”。支撑中国新社会长治久安最重要、最微妙也是最关键的支柱就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力量的平衡。这是中国稳定的关键,也是理解中国独特的政治理念的关键。
中国这种制度有什么好处?书中没有多说。不过我们把故事背后的东西拉进镜头,就会看得更明白:最近多丽丝·奈斯比特在接受采访时有一段说得相当有道理:
这将是对西方模式的挑战。西方模式曾是这个世界上惟一的,现在出现了第二个。你知道这种模式有多高的效率吗?在美国,民主党、共和党可以说我们忘记彼此之间的政治分歧吧,我们就一起坐下来,共同研究对国家最有利的事。美国还能实现些什么?可是争吵不断,现在共和党就在阻挠奥巴马要做的每一个决定。这样是行不通的。
怎样推行这种民主呢?作者认为,互联网是“纵向民主”自下而上表达意见一个不可或缺的工具,是中国“融入世界”与外界进行沟通交流的一个有效途径。
2009年2月温家宝总理与公众进行网络交谈之后,网络已经成为一些中国高官们所偏爱的与公众交流的新方式。
奈斯比在27年前就说到互联网,这本书里又说到互联网,值得我们深思。我自己原来对网络不太“感冒”,看不惯那些无聊+无耻的东西。但是最近两年,我发现网络已经有了自我净化和自我提升的能力。网络空间已经由草根的游乐场,开始扩展为商家的博览会、学者的后花园、官员的T型台、时政晴雨表了。
说实在话,好多有层次的人,还没有学会利用互联网的好处。做现代人,一定要搭乘网络快车,进入网络头等舱。要不,你很快就会被遗弃在历史的站台上……
2008年北京奥运金上,中国夺得51块金牌。这是中国人的自豪啊,可我心里还是有一个遗憾,为什么?我始终惦记着那块标志着世界科技水平的“诺牌”——在中国本土上,诺贝尔奖的记录至今还是零。
近来,在网上看到这样一项调查:“您觉得未来20内中国人会获得诺贝尔奖吗?”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籍华人杨振宁对此持肯定观点;而许多网友认为:“教育体制不改,纯属一厢情愿。”
奈斯比特的观点更接近这些网友。奈斯比特认为中国正在逐步走向“创新型国家”,但是能否实现目标,是有前提的:
目标是否能够全部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体制的转变:把学生从家长制、以考试为中心的体制中解放出来让他们独立思考。如果教育和其他机构依然坚持等级森严的家长制,那么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
奈斯比特提醒:中国过于强调死记硬背、重视考试成绩的教育体制,不是培养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沃土。
2008奥运会,中国金牌与日本的比例是51:9,但是日本与中国的诺贝尔奖的获奖数比例是多少?16:0啊。诺贝尔奖,是对一个国家的全面发展的综合衡量。读书贵在反思,看了这一段,我就在想啊,中国人可别停留在奥运会的金牌簿上。全球科技实力竞争,是另一场更具未来意义的奥运会。这里的竞争难度更大,也更需要发扬更高,更快,更强的奥运精神。还是孙中山先生的那句话:“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啊。
读完这本书,不止一个人同我表达了这样的感受:《中国大趋势》,看清了“中国”,但是没有看清“大趋势”。
这种感受对吗?我在《读书十八法》里,曾经介绍过一种读书方法——比较品读法,可以借鉴一下,“不怕不识书,就怕书比书”。作者写过三本大趋势,1982年的《大趋势》、1996年的《亚洲大趋势》、2009年的《中国大趋势》。我把三本比较一下,得出了这样的评价:第一本《大趋势》影响力最大;第三本《中国大趋势》推广力最大;第二本《亚洲大趋势》专业水平最高。
你看,在《亚洲大趋势》里,他写到了八大趋势:国家式微、网络兴起;外销退潮、消费高涨;西潮衰落、亚洲复兴;政府松手、市场接棒;农村解体、都会跃升;劳力衰退、科技当道;男性褪色、女性闪亮……那真是刀刀见血,句句到位,一点都不含糊。
对比之下,确实可以感觉到,从表述的语境说,“八大支柱”,不如“八大趋势”。未来学的语境是将来进行时,历史学的语境是过去完成时。这本《中国大趋势》,历史学语境有余,未来学语境不足。为什么呢?
原因只有一个字:难!就是中国明天将走向何处?这个故事的变数太多了:政治体制怎么改?社会积弊怎么除?国际地位如何变?中国人自己也在摸着石头过河啊,奈斯比特又何尝不知其难呢?所以这位大师一再讲:
没有人能预测中国新社会的最终形态是什么,毕竟它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我不知道什么是研究未来。几十年来,不断有人给我贴上这样的标签,这实在让我有点尴尬。我不是巫师喜欢对未来给出答案。 ……他(邓小平)才是真正伟大的预言家。
你可以说,《中国大趋势》还有不尽人意之处。但是它的价值不可低估。历史学是一面青铜镜,帮助我们反省;未来学是一面望远镜,帮助我们前行。现在的问题是:青铜镜略多,望远镜太少。
你还可以说,30年改革开放,中国举世瞩目。但中国在西方,甚至在邻国还是经常被人误解或曲解。我们很郁闷啊,好故事怎么到了西方,就变成了鬼故事?你想过没有,问题出在哪呢?
中国人不太会讲自己的故事。奈斯比特一再提醒中国人:
你们有很了不起的故事,但是你们没有讲。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从极度的贫穷到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故事。这是个令人惊异的故事。我们这个时代还有比这更伟大的故事吗?
那么中国人该怎么讲故事呢?多丽丝·奈斯比特给出了更具体的建议:
如果世界是个舞台,中国就是一个新的演员。显然,有一门其他演员共同使用的语言,中国应该多熟悉这门西方的国际语言,多和西方交流,让西方了解中国在说什么。这是一个沟通的问题,我们说中国要做好营销,向世界展现自我。
“中国要做好营销,向世界展现自我。”中国的企业发展经历了生产导向到营销导向的转型,中国的国家发展,是否也需要一个生产导向到营销导向的转型呢?我的回答是当然:中国人有能力创造伟大的故事,中国人也一定能学会讲好自己的故事,让中国的故事传遍世界、感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