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与《封神演义》中核心人物的最佳关联研究

2010-08-15 00:42唐朝文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桂林541004
名作欣赏 2010年23期
关键词:道人祖师教主

□唐朝文(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4)

《西游记》与《封神演义》中核心人物的最佳关联研究

□唐朝文(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 桂林 541004)

《西游记》《封神演义》核心人物关联研究

话语往往总是关联的。在阅读或交际中人们总是喜欢寻找语境中关联性。本文就《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两部作品中的核心人物进行了最佳关联研究与推测,亦算是笔者读后的一点体会吧。

一、关联与关联理论

“关联(relevance)”属于逻辑学概念。它是一个双位逻辑谓词(dyadic predicate),表示两种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如甲与乙有关联等。关联理论最初是Sperber和Wilson在《关联性:交际与认知》这一专著中提出来的①,是专门针对和用以修订或取代Grice合作原则的一个理论②。Sperber与Wilson提出:语言交际会同时涉及这两种模式,一种是代码模式(code model),另一种是推理模式(inferentialmodel)。但在交际过程中,认知——推理过程是基本的,编码——解码则附属于认知——推理过程。该专著出版的最初目的就是“给认知科学打下统一的理论基础”(封底的文字说明)。二位作者希望通过书中所提出的理论和方法“找出我们所需要的所有有关语言交际的理论”。为此,该书在西方语言学界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Levinson评论说,这是一个“大胆的、很有争议的书。作者试图将语用学理论的重点转移到认知的一般理论上来”③。它主要不是讨论如何通过语用学理论去解决什么实际问题,而是概述出了一条总的认知原则,即关联原则。在第二版中作者又将原来的一条原则修改为认知原则和交际原则两条。

自Grice提出会话含意学说以来,引发了有关语用推理和自然语言理解的研究。而关联理论关注的核心问题是交际与认知。它不以规则为基础,也不以准则为标准,而是基于下面的观点:话语的内容、语境和各种暗含,使听话人对话语产生不同的理解;但听话人不一定在任何场合下对话语所表达的全部意义都得到理解;他只用一个单一的、普通的标准去理解话语;这个标准足以使听话人认定一种唯一可行的理解;这个标准就是关联性。因此,何自然和冉永平④认为:每一种明示的交际行为都应设想为这个交际行为本身具备最佳的关联性。而且,话语理解是一个动态过程。关联理论强调从信息处理的总的认知理论出发去理解话语。它指出在话语理解时认知主体会利用推理机制,将话语的字面意义与可能隐含的认知信息加以综合,再结合语境假设,寻求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选择其中具最佳关联性的解释。说话人所提供的信息应具有充分的关联,也即应该提供与听话人的认知语境相关联的信息,值得听话人注意,以便对方理解与推断自己的交际意图。另一方面,在理解话语时,听话人也只会关注、处理那些具有充分关联性的话语,而且趋向于在与这些话语具最大限度关联的语境中对其进行处理,并构建与这些话语有最佳关联的心理表征⑤。刘绍忠⑥指出:从听话人的角度看,他的理解与解释必须以说话人的话语为基础,不能凭空捏造,胡乱地解释一通。由此看来,解释靠推理,推理就是找关联,而找关联又有相对程度的问题。

二、《西游记》和《封神演义》中核心人物

(一)《西游记》二巨头:如来佛祖和菩提祖师

如来佛祖,是西方极乐世界释迦牟尼尊者,南无阿弥陀佛。在西牛贺洲天竺灵山峰顶上修得六丈金身。此人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刚一出场便化解了天庭大难。后又多次显露身手,帮着悟空破了重重磨难。堪称《西游记》中的巨无霸。

菩提祖师,乃是海外老仙。他隐居深山,不露头角。虽法力无边,却是无人知晓。这位大仙只用了三年功夫就使孙悟空学会了长生不老术,七十二变和筋斗云的本领。这对悟空今后大闹天宫以至于最后成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可见菩提祖师绝非等闲之辈。

(二)《封神演义》五教主

老子,即太上老君。他是鸿钧老祖的大弟子,掌管人教。曾三次下山帮助阐教力退截教众仙。也曾一气化三清,战败过通天教主。《西游记》中,他住在离根天中(见《西游记》第五回、第三十九回、第五十二回),是三清教教主之一的太清圣地混元教祖——太上道祖,也称太上老君。

元始天尊是鸿钧老祖的二徒弟,掌管阐教。他的弟子很多,其中不乏有名之土。像佛教中的文殊、普贤、观音三位菩萨,过去七佛中的惧留孙佛都曾是他的门人弟子。而杨戬、哪吒、李靖等人都是他的徒孙。后来他成为三清教的主管——《西游记》中的玉清圣地先天教祖。

通天教主是鸿钧老祖的三徒弟,掌管截教。他的门人弟子最多,但大多都是在滥竽充数。不过他也为上天做了不少的贡献。像玉帝手下的二十四星宿、雷公电母、普天星相几乎都是他的门人。通天教主听信众弟子的谗言,摆下诛仙、万仙二阵,堵住了姜子牙的去路。后来多亏四大教主同心协力才破得此阵。他就是三清教的另一位教主——上清圣地通天教祖灵宝天尊。

接引道人是西方教教主,住在西方极乐之乡。此人身高丈六,面皮黄色。长年累月不曾离得清净之所。后来受人之约,三颗舍利取下戮仙门,与老子、元始共破通天恶阵。

准提道人是西方教二教主。曾多次来到东土度化有缘人。他比接引更开明,也多次帮助阐教解危难。可以说是二道皆通。他手里的加持神杵和七宝妙树真可谓是法力无边。通天教主曾两次败在准提之手。

两部作品中的厉害人物是否有什么关联,请看下面的推理。

三、《西游记》与《封神演义》中的人物关联研究

《封神演义》⑦与《西游记》⑧两部巨作所描写的事件发生的时间相差甚远。《封神演义》发生的时代背景属于商朝(约前17世纪初-前11世纪)末期,而《西游记》发生于唐朝(公元618-907)唐太宗贞观年间,两事件相隔一千多年的历史。可是它们却有许多相似关联的地方,比如都完成于明代,都属于神魔幻想小说,篇幅都是100回等,还有文学作品中语言描述的框架、涉及的人物以及故事的发展、语言的特征等等,都有着巨大的关联性。当然有些人物,比如李靖、哪吒、木吒、杨戬等人在两部作品中都有体现,自然不需任何推理。因此也就不属于本文研究的范畴。限于篇幅,本文将结合关联理论重点谈谈两部文学作品中所涉及的最佳关联的核心人物。

(一)《西游记》中核心人物留下的悬念

《西游记》里孙悟空的师父——菩提祖师,是一个世外神仙。由于孙悟空在三星洞里修了七年道,习了三年武就把灵霄宝殿揭了个底,因此有很多人对他的师父菩提祖师产生了极大的兴趣。那么此人究竟是谁?在《西游记》中就连一点线索都没有留下吗?

先让我们看看菩提祖师的住所。菩提祖师隐居在西牛贺洲“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中。“灵台方寸山”取首尾二字就是“灵山”,“斜月三星”乃是天上之物,暗指“天空”。把他们合起来就是:“天上灵山”。而我们知道如来佛祖恰恰就住在西牛贺洲“天竺灵山”的大雷音寺内。这两座山名如此相像,这真的是巧合吗?菩提祖师与如来佛祖会不会有什么关联?

当孙悟空第一次见到菩提祖师时,吴承恩是这样描绘的:“见那菩提祖师端坐在台上,两边有三十个小仙侍立台下。果然是: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人为之。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见《西游记》第—回)可见,菩提祖师也是西方的一位尊者。而菩提乃是西方佛教的象征。难道这就意味着菩提祖师是佛非道吗?如果他是佛,那他为什么对道教文化了如指掌呢,如果他是道,为什么又有“西方妙相祖菩提”之说呢?

在《西游记》中,我们无法破解菩提祖师身份之谜。但我们知道《西游记》里的人物是与《封神演义》中的角色是紧密相关的。《西游记》里的菩提祖师给人的感觉是佛道一体。而在《封神演义》中恰恰就有一个似佛非佛的道教——西方教的存在。西方教中有两位教主,法力无边神通广大。曾经帮助太上老君和元始天尊大破通天教主布下的“诛仙阵”和“万仙阵”。堪称《封神演义》的两大顶尖高手。他们一位叫做接引道人,一位叫做准提道人。下面我们来一一推理。

(二)接引道人与如来佛祖的关联研究

接引道人住在西方极乐之乡,身高丈六,面皮黄色。不禁让人想起了《西游记》中已经修成丈六金身的如来佛祖。两人相貌如此相似,并且都在掌管西方极乐圣地。难道他们是一个人吗?那就让我们看看两位作者对两位角色的描述吧。

1.《封神演义》中对接引道人的描述:

接引道人如准提道人之言,同往东土而来。只见足踏样云,霎时而至芦篷。广成子来禀老子与元始曰:“西方二位尊师至矣。老子与元始率领众门人下篷来迎接。”见一道人,身高丈六。但见:

“大仙赤脚枣梨香,足踏详云更异常;十二莲台演法宝,八德池边现白光。寿同天地言非谬,福比洪波说岂狂;修成舍利名胎息,清闲极乐是西方。”

话说老子与元始迎接接引、准提上了芦蓬,打稽首,坐下(《封神演义》第七十八回)

类似的描述影子在《封神演义》里,还有这么一段:“接引道人顶上现出三颗舍利子,射住了戮仙剑。那剑如钉钉一般,如何下来得。西方教主进了戮仙门,至戮仙阙立住。”

2.《西游记》中对如来佛祖的描述:

只见赤脚大仙又至。向玉帝前俯卤礼毕,又对佛祖谢道:“深感法力,降伏妖猴。无物可以表敬,特具交梨二颗,火枣数枚奉献。”诗曰:

“大仙赤脚枣梨香,敬献弥陀寿算长。七宝莲台山祥稳,千金花座锦般妆。寿同天地言非谬,福比洪波话岂狂。福寿如期真个是,清闲极乐那西方。”

如来又称谢了。叫阿傩、迦叶,将各所献之物一一收起,方向玉帝前谢宴(《西游记》第七回)

经过推理,综上诸多因素表明《封神演义》的“接引道人”就是若干年后建立佛教的《西游记》的“如来佛祖”。西方教便是佛教的前身。

(三)准提道人与菩提祖师的关联研究

我们再来看看两部作品对另外二人准提道人和菩提祖师的评价如何?

1.《封神演义》对准提道人第一次露面的描述:

文殊广法天尊听得肋后有人叫曰:“道兄剑下留人!”广法天尊回顾,认不得此人是谁;头挽双髻,身穿道袍,面黄微须,道人曰:“稽首了!”广法天尊答礼,口称:“道友何处来,有甚事见谕?”道人曰:“原来道兄认不得我,吾有一律,说出便知端的。”

“大觉金仙不二时。西方妙法祖菩提;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道人曰:“贫道乃西方教下准提道人是也。”(见第六十一回)

2.《西游记》对菩提祖师首次亮相的描述:

见那菩提祖师端坐在台上,两边有三十个小仙侍立台下。果然是:

“大觉金仙没垢姿,西方妙相祖菩提;不生不灭三三行,全气全神万万慈。空寂自然随变化,真如本性任为之;与天同寿庄严体,历劫明心大法师。”(见第一回)

《封神演义》中的准提道人是一个开明人士。他多次来东土度化有缘人。对东方道教颇为了解。而他又是西方教的二教主。对佛学文化自然更是了如指掌。《西游记》中的菩提祖师,似佛似道。名出菩提,身行道家。可见他与西方道教渊源极深。他们一个掌教于西方极乐之乡,一个隐居在西牛贺洲教徒。种种迹象表明,《封神演义》中的“菩提祖师”就是《西游记》中的“准提道人”。只是后来西方教并入(或说化成)佛教,接引道人更名为如来佛祖统领佛门弟子,准提道人改名为菩提祖师,退隐山林,修身养性去了。

四、结语

关联理论认为,任何话语都是有关联的。话语的理解过程就是寻找关联的过程。如果在较小的语境中找不到关联,就得借助更大一些的语境,直至使话语在这种语境中具有最佳语境效果,找到话语的“最佳关联”,实现对话语的最准确的理解⑨。本文就是通过对《西游记》与《封神演义》中一些核心人物事例进行分析和推理,从中发现了两部作品的人物描写艺术之间相关性所在,如同生活一样,好像没有成文的章法,但又有其内在的必然规律。通过对作品中的人物描写挖掘与推理,我们认为《封神演义》的接引道人与《西游记》的如来佛祖具有最佳关联性,被视为同一人,而《封神演义》的准提道人与《西游记》中的菩提祖师具有最佳关联性,也被视为同一人。

①Sperber,D.&D.Wilson.Relevance:Communication and Cognition[M].Oxford:Blackwell,1986/1995.

②Grice,H.P.Logic and conversation[A].Grice(ed.).Studies in the Way of Words[C].Boston: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5.

③Levinson,S.C.A Review of Relevance[J].Journal of Linguistics,1989,25(2):455-472.

④何自然、冉永平.关联理论——认知语用学基础[J].现代外语,1998(3):92-107.

⑤何自然、冉永平.话语联系语的语用制约性[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3):1-9.

⑥刘绍忠.关联理论的交际观[J].现代外语,1997(2):13-20.

⑦刘涛.封神演义(畅读老经典)[M].沈阳:沈阳出版社,2006.

⑧吴承恩.西游记[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8.

⑨龙翔.以关联理论看《红楼梦》的语言语用艺术[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5):129-133.

唐朝文,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语言文学。

(责任编辑:古卫红)

E-mail:guweihong007@sina.com

猜你喜欢
道人祖师教主
做地道人 制道地药
达摩祖师
黄鹤楼的传说
菩提祖师为何赶走孙悟空
神算
神 算
“游戏音乐女教主”的仙侠风
论魔教教主的职业素养
“在最坏时候,懂得笑,哭得出”Wywan笔下的祖师奶奶
张爱玲祖师奶奶的音乐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