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珍贵的精神礼物——论《洪堡的礼物》中的浪漫主义创作倾向

2010-08-15 00:42吴俊龙浙江农林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临安311300
名作欣赏 2010年24期
关键词:贝娄礼物想象

□吴俊龙(浙江农林大学外国语学院, 浙江 临安 311300)

索尔·贝娄(1915-2005)是美国20世纪著名的小说家,《洪堡的礼物》出版于1975年,该小说获得了次年的普利策文学奖,并被评论界视为是贝娄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小说以两代作家洪堡和查理·西特林的思想与命运为中心线索。洪堡虽然早年成名,但后来却每况愈下,贫穷潦倒,最后死在纽约的一家下等客栈里;而他的学生西特林却如日中天,成名后金钱、美女等各种诱惑接踵而来,在物质社会的影响下并很快形成了势利、自私的阴暗心理。然而,作为一位自觉的人文主义知识分子,贝娄没有让小说主人公西特林沉沦下去,而是通过精神导师洪堡遗留的礼物重塑了艺术家对道德和生命本质的追求:摈弃物质主义,进而走一条充满想像的浪漫主义道路。《洪堡的礼物》充分体现了贝娄的浪漫主义创作倾向。

一、追求灵魂不朽

小说揭示了主人公西特林对灵魂不朽的思考与追寻。洪堡是一个充满知识,富有才华,但是最终生活得十分痛苦的诗人。他事业的开端十分振奋人心,但是渐渐地他变得精神失常,并最终因心脏病发作死于纽约一个下等客栈。曾经被洪堡送上文学之巅的西特林看到自己老朋友在孤独中死亡,他异常惊讶以至于身陷思索之中,思考着自己的挥霍生活与必有一死。然而,西特林拒绝承认像人类灵魂这样一个如此伟大的东西会永久灭亡,他相信能在另一个世界再次看到洪堡。西特林明白一个人如果能够内心拥有孩子般不朽的灵魂,他就能对富有魔力的世界充满孩子一样的崇敬和幻想。但是人一旦长大,那个使世界容光焕发内心之光就会与之丧失,而此时灵魂就会被所谓的成熟而弃绝。因此,西特林试图恢复自己孩童般不朽的灵魂,进而用孩童般的敬畏、魔力以及能照亮黑暗世界的内在光芒去审视周围的世界。

于是西特林走进了人类学,他开始练习一些由鲁道夫·施太内尔推荐的冥想方法。西特林急切通过静虑来练习如何加强一个人的意志力,这种技巧通过把精力集中在某一事物上来获得超感觉的知识,目的是为了达到心里的平静与内在的冥思。通过练习,施太内尔使西特林相信死亡不是终点,人类的精神将是不朽的,当西特林意识到一系列的存在并不随着人而消失,一个人不只囿限于生命的一次跨度,而是恒久的精神存在,他决定过一个不同的生活。不过,西特林对永恒生命的追求“不是一般宗教意义上的来世彼岸,而是一种现世的人生目标,即对自身生命意义、人格的完美以及社会结构的完美等的追求……是一种理智对生命的价值判断。”

二、渴望人和社会、自然的联姻

作为一个关于“两种具有非凡创造力的个人如何应对现当代社会与进程”的小说,《洪堡的礼物》揭示了个人、现实与自然如何达成了最后的调和。小说的主人公西特林总是渴望完成一些辉煌的事情,他有很高的抱负,决定挑战同时代的所有知识人士,并通过提供对人类境况的全新视角与解读而让世界惊疑。然而,非但没有实现自己的理想,西特林现在的生活一团糟糕。身体上来说,五十五岁的他尽管看上去还可以,但是他半秃的头和颈脖上的皱纹表明他已经逐渐苍老,甚至有人把他的女儿误认为是他的孙女。经济上来看,人人都希望从他身上捞到最大的好处,人人都把手伸进他的钱袋:年轻的情妇需要享受,离婚的前妻要索取巨额的赡养费,大批的律师企图捞取尽可能多的佣金,地痞流氓和文痞骗子也对他抓住不放。无比忧郁的西特林智力上又陷入了停滞,无法写出任何东西出来。在情感上,尽管有情妇莱娜达的陪伴,生活中又不乏女人,可是西特林总觉得生活空虚。

回首往事时,西特林越来越意识到现在的杂乱生活源于自己不愿面对现实的缺点造成的。莱娜达的信也表达了对西特林好高骛远个性的批判:“可是我对你已经失去耐心了……我无意和什么精神呀、智慧呀、宇宙呀这些东西搅在一起。作为一个漂亮的女人,趁现在还年轻,我宁愿像尘世上的芸芸众生一样打发日子。你可以自食其力;你可以当个瘸子同别人亲吻,生男育女;你也可以活到八十岁,活得讨人厌了,要么去上吊,要么去投河,然而却万万不要浪费时光去异想天开地在人类的现状中另辟蹊径。”莱娜达的话使西特林意识到在真正的现实世界中,他确实是一事无成,是要面对现实的时候了。

现在的西特林看到了真实的自我,但是面对真实生活的勇气从何而来?洪堡在最后一封信中对西特林进行了客观评价:“你懒惰,无耻,比你自己所想的更顽固,但还不至于不可救药。”洪堡的话语激励着西特林,使他最终能够带着勇气去面对现实。与现实的对话让西特林最终消除了自己不切实际的想法,不再对性和金钱迷恋,也不再有去解释什么的冲动,他现在的任务就是平静面对生活的现实存在。西特林最终回归到现实生活本身表明了具有浪漫气息的自我必须学会如何与现实世界达成契约,否则生活将会是可笑的与自我毁灭的。

在西特林回忆与冥想过去生活时,他对自然有着情有独钟的敏感与喜爱,深信自然对人的思想有着十分有益的影响。为了能够更好接近自然,西特林建造了自己的湖区,终日在那里消遣。然而,让西特林感到十分心痛的是现代智力已经把人和自然完全分开了,因此,他强调人们应该更加注意外部世界的美丽,应回到从前的时代,那个时候人们还没有把自身的存在与自然的存在区分开来,而是把自己当做自然的一部分。

三、坚信想象的变通力量

最后,《洪堡的礼物》强调了想象的重要性。小说标题中的“礼物”一词具有双重含义:“一是指洪堡留给西特林的剧本;一是指洪堡留给西特林的精神财富。”那么这种精神财富是什么?显而易见作为精神导师洪堡是要告诫西特林要抵抗住物质世界提供的种种诱惑,去过充满想象的生活。在收到洪堡的信件以前,西特林一直把艺术当作发财手段,玩弄手腕、巴结政客、贪恋女色,广结三教九流,处处逢场作戏。信件中,洪堡告诫西特林千万不要屈服于当下的物质社会,要注重想象的作用,永远不要仅为了商业利益而从事艺术,艺术家应该忠诚于自己的想象力。为了强调想象的重要性,洪堡还引用了布莱克的观点:“我知道这个世界是一个想象与梦幻的世界……使一些人感动的流下欢乐的眼泪的树,在另外一些人的眼睛里只不过是立在路边的绿色物体而已。”布莱克认为想象可以改变与救赎现实世界,有了想象的陪伴人类才能幸福生活,缺乏了想象,理智是无法独自解读现实世界的。

信的结尾,洪堡告诫西特林:“不要老是财迷心窍。克服你的贪婪。”洪堡说,唯有这样才能避免由于屈服物质纷扰而浪费才智并最终沦落为腐朽艺术家的命运。受到洪堡启发的西特林决心摒弃过去的生活方式,继而开始一种全新的充满想象的生活。贝娄认为:“艺术是激发灵魂和精神追求的动力,想象力是经验世界培养鉴赏力、恢复秩序的途径。美国社会的问题就在于,物质丰裕和庸俗的追求扼杀了想象力的敏感触角,因此必须立即拯救它,挽救活跃的思想和真实的存在。”

作为一个“具有良知和正义感的作家”,贝娄一直致力于探索如何解决现代人的精神困境的问题,志在给我们是谁、我们是什么、我们为什么活着等有关人的本质问题作出更加合理、完满、灵活和宽广的阐释。因此,“重新肯定人的价值,重建人文主义理想,是贝娄在这个冷漠世界里从事文学创作的内在动力和精神指向。”《洪堡的礼物》中所体现的浪漫主义思想最终赋予了小说主人公西特林在物质异化和精神荒原较为浓重社会里一条出路,使他在困境中仍能坚守着信仰,在绝望中看到了希望。小说所表现出的浪漫主义思想无疑是贝娄作为一个良知作家留给世人的一件重要精神礼物,也充分体现了贝娄作为人文主义者对现代生活、对人类前途充满希望的真挚情感。

[1]李公昭.20世纪美国文学导论[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0:230.

[2]贝娄.洪堡的礼物[M].蒲隆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

[3]刘洪一.走向文化诗学——美国犹太小说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242.

[4]Bradbury,Malcolm.Saul Bellow[M].London and New York:Methuen,1982:85.

猜你喜欢
贝娄礼物想象
快乐的想象
一生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送错的礼物
爱的礼物
礼物
索尔·贝娄的婚姻
贝娄,歧路上的流浪者
索尔·贝娄作品中的圣经原型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