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的共性特征

2010-08-15 00:42□徐
戏剧之家 2010年11期
关键词:公开性公众受众

□徐 军

新闻采访的共性特征

□徐 军

著名记者艾丰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指出:“新闻采访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以唯物主义的哲学观来考察,采访活动是主体认识客体的活动。它是记者认识客观事物,采集、挖掘新闻事实的调查研究活动,是一种广泛的社会活动。这种调查研究活动与其他工作的调查研究相比有其自己的特征。特征是指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有的、鲜明的个性。新闻采访活动的特征,就是新闻采访活动本身所独有的而其他同类(或同属)活动所没有的特质规定性。

一、真实性

新闻采访活动是人们不断认识世界的活动,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新闻报道的本源,事实在先,新闻在后,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是新闻的原生材料,新闻是根据事实组合加工编辑而构成。事实是新闻发生的前提,又是新闻存在的依据。没有事实作为前提,新闻就失去了发生的合理性。没有事实作为依据,新闻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合法性。正如西方哲学家罗索所言:“事实的意义就是某件存在的事物,不管有没有人认为它存在还是不存在。”从新闻的这种内在要求看,真实是新闻的首要标准和第一选择,离开了真实,也就无所谓新闻。真实是新闻的第一生命。

二、实效性

在西方新闻学中,决定新闻价值的首要因素是新闻时效。因为媒介的首要任务就是天天乃至时时为社会公众提供新的情况、新的信息、新的人物、新的经验、新的问题,离开了“新”,新闻变旧闻,成为“明日黄花”,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在报纸一统传媒天下的年代,有了“新闻只有24小时生命”的说法,如今进入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群雄角逐的时代,新闻更是成了“易碎品”,激烈的竞争使得新闻时效性比以往显得更为重要和迫切。

何为新闻时效性,新闻时效性,即新闻在一定时间内的价值和效应。它包括新闻事实本身、新闻事实发生的时间与发表时间的间隔、新闻刊发的时机和社会效果。即时间性、时新性和时宜性。

从时间性来看,媒介就是要最大程度地缩短新闻事实发生的时间与报道之间的时间差,最及时、迅速地向受众传递信息。在新闻事实发生与报道之间,采访是有效联系二者的中介。采访抢先,报道就有抢在其他媒体之前发出的可能;若是采访落后了,势必造成起步没赶上、步步赶不上的现象。“抢新闻”三个字生动、形象地刻画出了记者采访的状态,记者的活动可以说就是跟时间赛跑。新闻记者要能正确地认识和把握事实,从无数线索、事件中善于排除不是事实的“新闻”;要有强烈的新闻敏感度,善于发现和抓取现实生活中“第一次”发生、“第一个”出现的新事物或事物的新动向。这样新鲜出炉的新闻报道才能满足受众抢先获得信息的心理,才能吸引受众。新闻的新鲜性,决定了新闻采访的过程不能按部就班,不能慢慢吞吞,而必须高效率、快节奏。如若记者采访拖拖拉拉、错过最佳时机,时过境迁,那么新闻就会贬值,甚至失去存在价值。

三、公开传播性

新闻媒介传播的信息具有公开性,这种公开性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新闻信息可以公开传播,没有什么“密级”,任何人只要在生理条件、物质条件和法律允许的范围内,都可以接受和传播新闻信息。第二,新闻信息必须是公开传播的信息,有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因特殊原因没有经过新闻媒介公开传播,那么只能是别的东西,而不是新闻信息。同时,新闻信息不仅要公开传播,更重要的是还能引起社会上多数人的广泛关注,即新闻信息必须是公众应知、未知而欲知的新鲜事实。

新闻信息的公开性、广泛关注性决定了新闻采访活动的根本宗旨和目的,就是为了发现、获取现实生活中出现的新事物或事物的新动向,以便迅速、及时地向社会公众传播。即记者的调查研究是为了满足社会公众对信息传播的需求而实施的,记者是带着公众需求去进行采访的,其采访的结果不仅要“传”给别人,而且要广泛地“播”出去,其传播对象不是一两个人,也不是有范围限制的少数人,而是尽量广泛的社会公众。

新闻信息传播的公开性也要求记者的采访过程具有公开性。这种公开性,规定着其活动的结果是公开的,任何新闻报道都应该而且可以被社会成员所分享;同时,也规定着其活动的范围是公开的,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可以为新闻采访所涉及;而且,还规定着其活动的内容也是公开的,新闻采访报道的对象应该是可以公开报道的一切人与事。这种公开性有利于保证新闻信息的真实性,有利于对媒介工作者进行监督。因为采访活动是公开进行的,并且其调查内容和结果最终要跟广大受众见面,要受到公众的检验,这提高了新闻的透明度。这种活动的公开性有利于公众公开、自由地借助媒体表达自己不同的观点、意见。记者在公开采访时,必然会碰到对同一事件的各种不同声音。这时需要记者能够平衡报道,这不仅是体现记者公开、公平、公正地报道事实,更是为了尊重公众的表达权、知情权。

新闻采访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要把采集的信息传播出去。只有把信息传播出去并取得了公众的广泛关注,才能称得上有效传播。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肩负着将信息由人际传播转变成大众传播的任务。

作者单位: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广播电影电视局

责任编辑 李红梅

猜你喜欢
公开性公众受众
公众号3月热榜
公众号9月热榜
公众号8月热榜
公众号5月热榜
遵循传统理论:盗窃行为“公开性”之辩驳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乡村治理之困与协调民主之道
第三方评估“P—I—P—E”原则
招标的公开原则和风险控制
用心感动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