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 娜
桃花依旧笑春风
——短评李香君
□丁 娜
乱世成就了一对自私男女,他们是白流苏和范柳原,却没能成就李香君和侯方域,《桃花扇》中渐渐弥漫的末世之感最终吞噬了相爱男女。李香君身上展现出的爱情的刚烈,娇小身躯中蕴含的对道义的坚持,还有存在于世人称颂的刚烈之下的寂寞和命若琴弦才完完整整地构成了一个活生生的她。
桃花扇 李香君
在《桃花扇》这个文本中,李香君虽然冷慧,通常不近于旁人,对于自己的生计肯定也有打算,但见到既有才识,又有俊貌的侯方域,却也赶忙将白汗巾包樱桃抛下,这个男子以如此的翩翩风度第一次叩动她的心弦的时候,她是没法不心醉的。
在剧中,始终不离不弃始终坚守和维系他们之间的感情的是李香君。她的守楼,她的相拒,她不屈不挠地拒绝所有的变故,哪怕是以性命相拼,用鲜血染红了他们的定情之物,她始终在为这段感情付出。她的那一段“他是我终身倚。盟誓怎移?……便等他三年,便等他三十年,便等他一百年。”感动了多少人。相比较,侯方域冷情多了,在国破家亡之后,他逃出牢狱,侯方域首先想到的是“你看这一望烟尘,叫小生从哪里归去?”他既没有想到在兵荒马乱之中,身为一个弱女子的李香君如何生存下去,也没有想到如何去救国。要不是他知道还有为他守身的女子,看到用她的鲜血染成的桃花,他还会记挂这个曾经山盟海誓过的女子吗?终究是桃花薄命,扇底飘零。
不管这份执着和信念有多少是出自她真正的感情,还是她身为女子必须找到容身之所的理念,侯方域确实是香君的牵挂。这份情纠缠了香君一生,这种执着就算不说在乱世,在盛世又有几人能做到呢?
这或许也算是香君最值得赞颂的品质吧,戏文中的女子,大多重情,不离不弃者也是大有人在,更不要说苦守寒窑十八载的王宝钏,但是香君身上的对于道义的崇尚,浓厚的爱国热情和民族正义感则是其他女子所不能及的。
王季思在其《<桃花扇>校注·前言》中具体分析了侯李离合与兴亡之事的联系,他认为李香君对东林复社文人的倾慕,表明侯李的结合“除了男女双方在才华、容貌上的相互倾慕以外,还在政治态度上互相影响,这是在《桃花扇》以前的儿女风情戏里所少有的”。香君爱慕侯方域,不仅因为其翩翩年少,才华出众,更是因为对其所在的政治阵营的认同和青睐。而在剧中,我们甚至看到一个比侯方域更具气节、更具胆识和见解的香君。《却奁》中,她的“官人之意,不过因他助俺妆奁,因要徇私废公,哪知道这几件钗钏衣裙,原放不到我香君眼里!”掷地有声。《辞院》中,香君忍着“离合悲欢分一瞬,后会期无凭准”的担忧,因着内心对于时局清醒的认识,抛弃儿女情长,催侯郎上路,就这一点,就比侯方域因眷恋燕尔新婚不能当即出走高明了不知几个档次!
而身在暮色苍茫的南明末年,她的坚持也并没有因为“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而改变,也没有因为身为弱女子很难左右自己的去向而稍有改变。在《骂筵》中,香君自喻为“女祢衡”,表达出身在囚笼却依然不改气节的意思,又大骂马士英、阮大铖等权奸:“堂堂列公,半边南朝,望你峥嵘,出身希贵宠,创业选声容,后庭花又添几种。”她的这种对于心中英雄的仰慕对于心中信仰的政治理想的坚持,又是侯方域这种软弱的被乱世骇破胆的男子如何能比呢?
架在历史的文案枷锁上的香君那么贞节、刚烈,或许也被标榜为乱世之中忠心于国家和自我牺牲的样板。但掀开历史的政治面纱,往下看,哪个女子在交出自己的时候不奢望从此能风雨无阻,能相守到老呢?
但那个时代男子中的英雄太少了,只落得让女子来做,却奁、骂筵,难道本来不应该是男人之间正义和邪恶的较量吗?真是英勇又可怜。她不顾一切地和权奸们撕破了脸皮,可生活还要继续,她被人们传诵,却依然命若琴弦。守楼、拒婚,以高洁之身在污泥之中又是多么艰辛,她的干净又要比平常女子多付出多少艰辛?到入道,就算国破家亡,又为何要牺牲掉一个女子执着许久的幸福?文章中她似乎没有一丝的不情愿,但沉默真的就是情愿吗?还是将泪水流到了不为人知的角落?这个摇曳在孔尚任笔尖的舞姿,或许也只是聚光灯下最浓烈的一抹艳红。
孔尚任开篇即述“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通篇以侯李的离合为若即若离的线索串起在南明王朝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人们,在一幕幕看似热闹的荒唐中南明轰然倒塌,爱情也不复存在。国在哪里?家在哪里?看破的,遁入空门;痴迷的,枉送了性命。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香君的香魂也在这历史兴亡之时寂寞地凋零在世人的称颂中。
[1]张莉.《烈女与英雄的映衬——略论<桃花扇>中李香君与史可法》.《安徽文学》2009年第7期.
[2]陈琦.《浅析<桃花扇>中李香君的人物形象》.河北省石家庄市鹿泉李村镇中学.《21世纪中学生作文》2009年第11期.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艺术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