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杰
新民乐是指从20世纪50年代逐渐形成起来的民族管弦乐表演形式,以及由专业作曲家创作的民族管弦乐。经过了半个世纪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巨大成绩,并且积累下来很多为人民大众广泛欢迎的作品,新民乐是在90年代末期才广泛流行开的语汇。它具有其本身较为确定的含义。简单概括来说,就是运用现代的乐器、艺术手段来重新演绎原有的民乐经典作品,包括器乐、声乐等。还有就是利用传统的乐器来演奏使用现当代作曲技巧创作的作品。此类作品多抛弃中国传统艺术理念中对美与和谐的认识,追求所谓的色彩、印象、解构、超现实。以寻求一种特殊的、不同于现代音乐和古典音乐两者的效果,是追求古典和现代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的尝试。目前所提到的新民乐以前者为主。
刘天华先生是“中西交融”音乐创作思想的奠基人。他的思想和实践是一致的,那就是吸收、融汇西方音乐的优秀成分,创造中华民族的新音乐。这是一个文人、知识分子在新文化环境中所作出的选择。刘天华在当时冲破了传统的束缚,吸取外来技法进行民族器乐的作品创作,成为我国音乐史上第一个把西洋技法应用于二胡音乐创作的人,掀开了民族器乐发展的新篇章。他是一个既掌握中国音乐创作技法,又善于吸收西欧进步音乐规律的革新家。刘天华在西方音乐的深刻影响下,自觉地从事改造“国乐”的诸多活动,走了一条兼融中西的道路,他在吸收中国民间音乐养料的同时,也借鉴了西洋的一些作曲技法。
刘天华的创作思想影响了其后为二胡音乐进行创作的几代人,尤其是改革开放后,中西音乐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一些专业作曲家不断涌现,他们所创作的大量二胡作品,几乎都受到这一音乐创作理念的影响,大多运用中国民间音调素材呈现二胡独奏的旋律美,而在曲体节构和调性布局上,运用西洋古典或浪漫时期的和声观念与中国传统作曲技法相结合,使二胡的这些作品既有民族风味,又符合人们对于音乐审美的要求。
在二胡作品中,有很多乐曲都是在中国民间音乐、地方戏曲音乐的基础上创作而成的。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民间音乐都有其独特的风格,这与当地的地方方言和戏曲音乐有着密切的联系。以中国民间音乐、地方戏曲音乐为主的二胡音乐创作思想以华彦钧(阿炳)、孙文明等人为代表。华彦钧的创作和演奏汲取了民间音乐的特色,把丝竹乐、梵音、十番锣鼓、锡剧、民歌、小调等江南民间音乐的旋律和特点融会贯通到自己的作品中继承和发展,变成自己独特的音乐语言,用以表达心中的深层内涵。就作品题材而言,华彦钧虽然在主观上表现的是他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精神感悟,但是在客观上,却深刻地揭示了人生悲剧的社会根源,其音乐语境的高洁性,达到了所处时代的巅峰;就作品风格而言,淳朴的民间特色,深厚的传统底蕴,简洁的概括力,都让人叹为观止。华彦钧在二胡音乐定弦上,都比现在的普通二胡低纯五度,他的音乐在运弓上刚劲有力,在节奏中富有民间音乐的律动,运用了一些特殊的演奏手法,如:富有棱角,刚强坚定的“滑音”;长音中体现音乐内在动力的“浪弓”;在一个把位中通过手指的扩张来完成的“定把演奏”;汲取江南音乐演奏手法的“透音”以及带有民间音乐特点的节拍重音移位等。
近年来,有不少二胡演奏界的人士在这个传统的感召下进行着自己的创造,如赵震霄、鲁日融的《秦腔主题随想曲》,就是采用秦腔曲牌及戏曲板腔体的结构特点而创作的,乐曲生动地表现了西北人民勤劳朴实和豪爽的性格。又如刘明源的《河南小曲》,以河南大调曲子、剪花花及河南坠子的演奏特点创编而成,全曲开朗、豪放、诙谐。像这样汲取中国民间音乐、地方戏曲音乐特点而创作的乐曲还有《江河水》《一枝花》等等。
近几年来,一批创作者和演奏者也开始尝试将二胡音乐与拉丁、爵士、摇滚等西方流行音乐元素相结合,如女子十二乐坊的出现,她们将新的音乐元素带入二胡音乐中来,把一股没有地域之分,同时又极具东方韵味的音乐风带到了世界。
自从中国的女子十二乐坊在日本出道及至大红大紫以来,日本人对中国民乐以及民间乐器都产生了莫大的兴趣,甚至专门有日本人千里迢迢来到中国,只为了购买一件中国本地产的民间乐器,而在这些乐器中,最受欢迎的莫过于二胡。查尔达斯舞曲起源于吉普赛人的民间舞蹈,15世纪在匈牙利广为流行,19世纪成为匈牙利主要的民间器乐体裁。《查尔达斯》乐曲出自19世纪末意大利作曲家蒙蒂(Monti)的创作。女子十二乐坊的詹丽君以二胡独特的音韵,从崭新的角度诠释了《查尔达斯》这首经典名曲,展示出民族乐器的独具魅力。这是用民族乐器表达的、在娱乐层面活跃的流行音乐,在我们现在异常多元的文化空间里,起到娱乐身心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