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影响

2010-08-13 09:51卢香君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0年9期
关键词:金融工具财务报告公允

□文/卢香君

2007年1月1日实施的新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根据新准则,在我国主要涉及的项目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金融工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债务重组和非共同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等17个方面。目前,已公布的上市公司年报中涉及频率较高的项目有以下几个:交易性金融资产、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和债务重组利得。因此,本文所取会计数据均集中在这些项目之上。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众所周知,公允价值是金融工具最相关的计量属性,是衍生金融工具唯一相关的计量属性。公允价值计量的最大优势在于,它能及时反映因市场风险所产生的利得和损失以及因信用质量发生变动所产生的影响,能更加真实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从而使得会计信息具有更高的相关性与可靠性。其优势,业界已基本达成共识,因此我国才有了这一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的决定: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发布的38项准则中,涉及会计要素计量的有30个,其中17个不同程度地突破了成本计量的传统模式,有条件地运用了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属性。

2007年7月1日新《企业会计规则》在上市公司执行,那么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实际运用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信息会产生哪些影响,是否与理想预期一致呢?笔者随机提取了10家上市公司的年报进行数据分析,这10家上市公司涉及三个行业,分别为金融业、保险业和制造业,前两者主要是交易性金融资产与衍生金融工具资产,后者主要是投资性房地产。(表1、表2)虽然样本数量较少,但通过如下数据的计算分析,我们仍然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群体中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后财务报表显露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和债务重组利得对部分公司当期利润影响很大。《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准则规定:对于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按照公允价值对其进行后续计量,公允价值的变动计入当期损益。公允价值在债务重组中的应用,准则也规定重组收益计入当期损益。

在上述10个样本中,中国平安进入利润表的公允价值损益金额为亏损17,668百万元,是当期利润总额的20倍左右,中国人寿和武汉控股公允价值损益金额占当期利润总额的比例高达80%以上,在三个ST公司中,来源于财务重组利得而进入利润表的营业外收入占当期利润的比例也较大,ST金泰为8.6%,ST万杰更是高达16.3%。这些数据表明,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对公司当期利润影响太过重大,有违背会计准则规定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嫌疑。据统计,2007年净资产合计为68,389.71亿元,2006年净资产合计为52,220.33亿元,同比增长了16,169.38亿元,增幅为 30.96%,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新会计准则将成本计量改为公允价值计量,从而导致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大幅增加,达到3,625亿元,占净资产增加额的22.42%(财政部会计司,2008)。此外,大量上市公司利用公允价值计量债务重组创造收益,在沪市中,债务重组收益绝对数前10位的公司全部为ST公司,10家公司中,扣除债务重组收益后仍盈利的公司仅有1家(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表1

2、公允价值计价资产在公司总资产所占比例较高。在上述前7家上市公司样本中,3家金融业上市公司中2家的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占公司总资产的比例高达20%左右。另外,中国平安超过10%,沱牌曲酒也达到6.7%,这说明上市公司将相当大的资源投入到了证券市场,而非生产经营。因而一旦证券市场不景气,公司的资产价值将大幅度缩水,所有者权益下降,企业业绩也会随之大起大落。不具稳定性的财务报告信息,向来都是上市公司力求避之的,同时差距如此巨大的财务信息也加大了投资者做出决策的难度。

3、经营利润不稳,随证券市场的波动而波动。证券市场具有较高的风险,所以一旦市场出现不利消息,上市公司就会面临投资失败的惨重损失。上述7家公司中,中国平安2008年的利润较2007年下降高达94%,中国人寿也下降了64%。数字惊人,且这一结果主要是由于占资产大比例的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下降,随之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大金额亏损地进入利润表,在很大程度上抵减了公司的净利润所致。

我们知道,公允价值的引入使得收益决定模式由净收益转变为全面收益,即公司收益不仅包括净收益,还包括一切预计或已经发生的利得和损失。这克服了历史成本计量的局限性:只能反映既得的收益和初始的资产与负债的账面价值,不能根据时间的推移与市场价格的变化反映企业现今时点真实的财务状况与经营成果,财务报表信息的相关性没有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损害了财务报告的目的,未能给利益相关各方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因此,不论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结果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影响是利是弊,但其均像镜子一样,照出了企业最真实的样子。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手段对企业的财务报告起到了非常有利的影响。

虽然公允价值在理论上的优势十分明显,但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必须先有两个前提条件:成熟活跃的资本市场、完善的估价技术。一旦不具备这两个条件而加以运用,一定会因公允价值难以获得而导致企业在运用这些会计准则时随意性过大,主观性过强等问题,甚至更严重的会利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来达到操纵会计利润的目的,这样势必会给财务报表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对于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府重宏观调控,并没有完全将企业放入市场平等公开地运行,也不能完全放开,这是我国的国情,这种非完全的市场经济地位,就决定了我国并不具备相对成熟的资本证券市场,因而在此市场中形成的所谓公允价值未必公允,而以此为基础对资产与负债进行计价与后续计量、调整,并在财务报表中加以确认并对外披露的财务信息,其相关性无法保证。再者,对于估价技术来说,特殊情况下,如金融危机,由于缺乏活跃市场和有序交易,一级估计往往不可用,只能采用二级或三级估计,此类估计技术又难以稽核,由此形成的公允价值将更不可靠,一旦公允价值不可靠,就可能会导致市场的不稳定,并使投资人对财务报表信息失去信心。

再从理论角度来看,财务会计特别强调可验证性:计量的可验证和基于因果关系的可追踪性。长此以往的以历史成本计量为基础的财务报告之所以具有魅力,原因正是在此。虽然说会计核算过程中人为估计不可避免,但其总试图最大限度地表现企业“已发生的经济真实”,最小程度地运用必不可少的估计。如,计量价格为已发生、已取得的交易价格,确认的是已实现的收入。而公允价值的特点是市场价与估价,而这正是财务会计与财务报表力求避免的人为估计。

表2

目前,较好的对待公允价值计量问题做法,也许葛家澍老师所言具有一定的道理:“随着金融工具的出现及发展,公允价值计量是必不可少的,非常有必要将其与历史成本计量相结合在财务报告中反映。表内确认和表外披露是财务报告列报的两种不同方式,并不存在着主从关系,关键在于计量属性的性质。可以概括地说,凡是初始确认后无需后续确认的计量属性如历史成本,在财务报表内确认比较恰当;而需要后续确认的计量属性如现行成本、现行价格、公允价值等都以表外财务报告中披露更为恰当。”

因此,如若再将目前这种公允价值计量如此运用,将使会计报表更加混浊难懂,因为它是个熔炉,各种数字相互抵消,看不出经济事项的来龙去脉,一般的报表使用者不能从中获得可靠且相关的决策信息,这样势必有违财务报告为利益相关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这一根本目标。

[1]葛家澍.关于公允价值会计的研究.会计研究,2009.5.

[2]刘兆云,武建.公允价值对公司财务信息的影响.会计研究,2008.1.

[3]王大友.关于上市公司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的思考.会计之友,2009.1.

[4]邵琳琳.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的运用对财务报表的影响.消费导刊,2008.9.

[5]王乐锦,朱炜.公允价值运用:进展与问题——兼论公允价值与金融危机的关系.山东财经学院学报,2009.2.

[6]尹夏楠.公允价值的运用及对财务报告的影响.财会研究,2009.2.

猜你喜欢
金融工具财务报告公允
企业内部财务报告体系设计与应用
确认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需要转出吗?
财务报告目标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财政部修订印发《政府部门财务报告编制操作指南(试行)》
新《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主要变化及其应用
对公允价值计量:CAS 39的思考
有效利用金融工具规避汇率风险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关于在财务会计中采用公允价值的探讨
戴德明教授畅谈财务报告的功能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