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师红梅
拟通过试验,验证和评价40%甲蒜素可溶液剂对辣椒疫病的田间防治效果以及对辣椒安全性的影响,确定最佳使用剂量,为该农药进行农药登记和今后大田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1 供试药剂 40%甲蒜素可溶液剂(河南省大地农化有限责任公司提供);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江苏辉丰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市售品,对照药剂)
1.2 供试对象、作物和品种的选择 试验对象:辣椒疫病(Phytophthora capsici)。
作物和品种:辣椒,品种为豫椒968。
1.3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选在武陟县龙源镇东仲许村蔬菜生产基地的辣椒种植田,面积为2.5亩。试验地土壤为两合土质,土壤有机质含量1.51%,pH值7.8,灌溉条件良好。试验地种植品种为豫椒968,于2009年4月3日播种育苗,5月26日移栽,栽培密度为每亩2200株,前茬作物为菠菜。
1.4 试验设计 40%甲蒜素可溶液剂和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用量和处理编号见表1。
4次重复,每个小区面积20m2,小区东西横向分布,共20个小区,随机排列,呈长方形。
1.5 施药时间及方法 使用工农-16型背负式手动喷雾器按喷液量为600升/公顷折算小区用药量及喷液量,采用全株茎叶喷雾处理施药,先喷清水对照和对照液剂,最后供试药剂由低浓度到高浓度依次均匀喷雾。共施药2次,分别于2009年8月6日下午进行第一次施药,于8月14日下午进行第二次施药。施药时辣椒生育期为结果期,辣椒疫病为初发生期,平均发病株率为5.4%,病情指数为0.91。第一次施药当天为多云,最高温度31℃,最低温度23℃,平均温度27℃,偏东风1-2级;第二次施药当天为晴间多云,最高温度35℃,最低温度22℃,平均温度28.5℃,偏南风1-2级;试验调查期间共降雨9次,总降雨量93.2mm,其中第一次药后第4天降雨13.9mm,第二次药后第3天、4天、5天、7天、8天、12天、15天、20天分别降雨27.3mm、0.1mm、0.6mm、15.6mm、4.5mm、0.1mm、31mm、0.1mm。整个试验期间的气象因素对试验无负面影响。
1.6 调查方法、时间和次数 试验期间共调查4次,分别于2009年8月6日(施药前)、8月13日(第1次药后7天)、8月24日(第二次药后10天)、9月3日(第二次药后20天)进行。每小区随机5点取样,每点调查5株,按症状类型分级,记录病株数和各级病症株数。
病情分级方法:
0级:健康无症;
1级:地上部仅叶、果有病斑;
3级:地上茎、枝有褐腐斑;
5级:茎基部有褐腐斑;
7级:地上茎、枝与茎基部均有褐腐斑,并且部分枝条枯死;
9级:全株枯死。
1.7 药效计算方法
小区排列表
表1 供试药剂试验设计
表2 40% 甲蒜素可溶液剂防治辣椒疫病第一次药后试验结果
表3 40% 甲蒜素可溶液剂防治辣椒疫病第二次药后试验结果
试验结果见表2、表3。
从表中可以看出,供试液剂40%甲蒜素可溶液剂对辣椒疫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其2500倍、2000倍、1500倍液,第一次药后7天防效分别达43.14%、56.04%、64.21%,第二次药后10天防效分别达48.15%、63.19%、69.25%,第二次药后20天防效分别达41.96%、55.31%、62.03%;对照药剂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第一次药后7天防效达74.87%,第二次药后10天防效达83.46%,第二次药后20天防效达76.69%,且试验各处理对辣椒生长均安全、无药害。
供试药剂40%甲蒜素可溶液剂1500倍液,第一次药后7天防效与其2000倍及对照药剂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二处理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第二次药后10天、20天防效与其2000倍液处理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与其它二处理间均有显著性差异。供试药剂40%甲蒜素可溶液剂2000倍液,第一次药后7天防效与其1500倍、2500倍液二处理间均无显著性差异,第二次药后10天、20天防效与其1500倍液处理间均无显著性差异,与其它二处理间均有显著性差异。供试药剂40%甲蒜素可溶液剂2500倍液,第一次药后7天防效与其2000倍液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第二次药后10天、20天防效与各处理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另,通过田间观察,各剂量40%甲蒜素可溶液剂对辣椒生长安全、无药害。对辣椒其它真菌性病害有一定效果。对其它非靶标生物无影响。
40% 甲蒜素可溶液剂防治辣椒疫病于发病初期开始施药为最佳,以1500倍液为最佳使用剂量,视病情发展,每间隔7天左右再施1次药,连续施用2-3次,能有效控制辣椒疫病的发生为害。且在试验剂量范围内对作物安全,无药害,对天敌影响不大,可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