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师学文 马树敏*
杏树蚧壳虫是杏树主要害虫之一。近几年来在原阳县郭庄乡、葛埠口乡、蒋庄乡等杏园发生为害较为普遍,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为此,我于2007—2009年对其发生为害和防治技术进行了田间调查和用药控制试验。
原阳县杏树种植面积0.014公顷,主要集中在郭庄、葛埠口、蒋庄等乡。2007年、2008年、2009年三年在蒋庄系统监测结果如下表:
从调查结果发现,虫株率、虫枝率,每50cm枝条有虫数从2007—2009年逐年增多,危害逐年加重。防治成本高,效果差,有些果农为此失去信心,甚至于毁掉刚结果2年的杏树。
杏树蚧壳虫群集于杏树主干和枝条上,以口针刺入皮层吸食汁液进行为害。也有在叶脉或叶柄上为害,一般2-3年枝条受害较重,蚧壳密密麻麻,往往造成树势衰弱,枯枝增多,叶片硬化,提早落叶,影响花芽分化,半株枯死,甚至全株死亡。由于果树在我县种植面积相对较少,果园管理粗放,果农对蚧壳虫的防治经验不足,抓不住防治最佳时机,往往等蚧壳形成后才进行防治,这也是造成蚧壳虫发生较重的原因之一。
桑白蚧在本地区一年发生2代,以受精后的雌成虫在杏树枝干上越冬。第二年4月下旬开始产卵,5月上旬为产卵盛期。卵产于蚧壳下,产卵后干缩而死。若虫5月上中旬开始孵化,5月下旬为孵化盛期,6月中旬成虫羽化,6月下旬至7月上旬产卵,7月下旬进入卵孵化盛期。第二代成虫发生在9月间,交配受精后,雄成虫死亡。受精雌成虫继续为害至秋末,然后在枝干上越冬。高温干旱不利于其发生,果园密植、郁闭、多湿有利其发生。若虫多分布在枝条分叉处,约8—10天后,开始分泌白色蜡丝覆盖于体表,逐渐形成蚧壳。
根据2007年—2009年在蒋庄杏园内做药剂筛选和不同防治时期试验,结果表明,防治蚧壳虫不仅要选择对路农药,还要依据测报结果确定防治最佳时期,这样才能省工、省时、节约成本,又能达到好的防治效果,事半功倍。
蚧壳虫的防治主要采取物理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发生较轻的果园和庭院种植的以物理防治为主;发生较重的果园以化学防治为主,同时结合物理防治,做好冬季清园,结合修剪,剪除受害枝条。
3.1 物理防治 在冬季或早春休眠期或第一代若虫发生盛期,趁虫体未分泌蜡质时,用硬毛刷或细钢丝刷掉枝干上的越冬雌成虫,之后喷洒石硫合剂或用95%机油乳油50倍液喷布效果更好。
3.2 化学防治 1)在3月上旬喷洒波美5度的石硫合剂或用95%机油乳油50倍液涂抹密集成群的虫体表面,对越冬雌成虫防治效果良好。2)在5月下旬即第一代卵孵化盛期,也是果实膨大期,应选用高效低毒,残效期短,对果树安全的农药。如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40%毒死蜱乳油1000倍液,防治效果都十分理想,防效均在80%以上。3)在7月下旬,第二代卵孵化盛期,可选用如下农药进行防治。33%水灭氯乳油25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液、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同时在药剂中可加入0.2%的中性洗衣粉,增加渗透性,展着性,可提高防效。7-10天以后再防治一次,防治效果分别为:93.1%、86.4%、80.6%。4)蚧壳形成初期,可用40%杀扑磷1500倍液进行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