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璋
基于SWOT分析的福建现代花卉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陈 璋
福建省林木种苗总站
福建省商品花卉生产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经过近30年的发展,走过了恢复发展阶段(1978~1985年)、构建产业阶段(1985~2000年)和加速发展阶段(2000年~),现已成为我国重要的花卉产区之一,并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花卉业已成为地方特色鲜明的新兴产业之一,成为福建省农村种植结构调整的重要选择。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9年底,全省花卉及观赏苗木种植面积、年销售额和出口创汇额分别达到了2.14万公顷、45.75亿元和4148万美元,较2000年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3.76%、19.04%和36.75%,花卉出口创汇额仅次于云南和浙江两省,位居全国第三位。并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主要产品已由草花、盆景和工业用花卉发展到盆花与观叶植物、盆景和观赏苗木,其中,又以蝴蝶兰、西洋杜鹃、名贵国兰等高价值的盆花与观叶植物最具优势,以不到全省12%的花卉种植面积创造了全省42.3%的花卉销售额,单位面积销售额高达76.2万元/公顷,位居全国前列。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花卉经营规模小,生产方式分散,产品质量不高,流通体系不健全,产业发展后劲不足等。
1.1.1自然条件优越
福建地处亚热带地区,光热资源充沛,有多种生态气候类型,适合多种花卉生长。闽东南地区四季温暖,可周年生产各种花卉;闽西北地区海拔较高,紫外线充足,有利于提高花卉品质。
1.1.2区位优势明显
福建地处东南沿海,有发展外向型经济的良好地理条件。尤其是福建与台湾仅一水之隔,已成为台湾花卉产业转移的重要选择地,先后有150多家台资花卉企业落户福建,2009年台资花卉企业的年销售额已占到全省花卉年销售额近20%。
1.1.3花卉种类繁多
多样化的自然环境造就福建十分丰富的观赏植物资源,福建花卉不仅有传统的水仙花、山茶花、建兰、茉莉花,还有时尚的蝴蝶兰、西洋杜鹃等畅销世界各地。此外,还有128科371属565种的野生观赏植物资源有待开发应用。
1.1.4花卉种植历史悠久
福建自唐朝就有花卉种植的记载,近30年来花卉商业化生产经营活动十分活跃,有200多家大中型花卉生产企业和一批生产经验丰富、种植技术娴熟的花农以及业务水平较高的专业技术人才。
1.2.1科技投入不足
花卉作为一个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的产业,需要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但长期以来,我省对花卉产业的科技投入严重不足,新品种研发落后,缺乏引领潮流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企业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较为普遍。
1.2.2生产方式落后
现有的生产方式落后,不能满足现代花卉产业发展的需求,再加上采集、包装、储运、销售过程中损耗多,既增加了产品成本,又降低产品竞争力。
1.2.3经营观念落后
福建花卉产品的营销主要靠一批营销大户“走南闯北跑市场”和千家万户生产者的自产自销,营销体系不健全,销售效率低下,不能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要求。
1.2.4行业管理缺位
花卉行业规范尚未建立,行业管理不到位,信息渠道不畅通,缺乏对生产者必要的组织和引导,生产、包装、运销不符合规范化要求,产品质量难以提高,市场驾驭能力差。同时,政策扶持力度不够,行业协会组织的引导作用没能完全发挥。
1.3.1花卉产业转型需要
福建花卉产业形态完整,水仙花、盆栽榕树、西洋杜鹃、蝴蝶兰等市场占有率高,经济效益好。全省花卉亩均销售额已连续8年超过万元,2009年更高达1.43万元,位居全省农业产业第一名和全国各省(区、市)前茅。花卉业已成为全省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选择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
1.3.2“海西”发展战略需要
伴随着“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战略的实施,花卉这个具有明显符合台海合作发展特点的产业,正为各级政府所重视,许多地方已制定了花卉业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明确给予花卉企业在税收、土地使用、技术与人才引进等方面的各种优惠,这些政策举措为花卉产业的整体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3.3两个文明建设需要
花卉作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具有经济、社会、生态、文化等多重效益。虽然当前我国人均花卉消费水平还很低,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品质的提高,我国花卉消费将有较大的提升空间,花卉市场潜力巨大。
1.4.1现代花卉产品替代性强、经济周期短
花卉是一种替代性强的产品,国际市场花卉品种的经济寿命周期不断缩短,为适应消费者喜好不断变化的要求,世界上花卉生产先进国家把选育新品种作为发展花卉业最重要、最根本的方法,因而花卉品种日新月异,层出不穷。而福建的花卉品种一成不变.几十年一贯制,就连省内各地举办的花展在形式、规模、品种上也是大同小异,变化不大。
1.4.2有待完善的管理体制降低了竞争力
目前我省花卉行业管理体制尚有待完善,尤其是花卉进出口手续较为繁琐,工作效率不高,甚至还存在多收费、乱收费、重复收费的现象。而科技支撑的不足,使我省花卉的出口产品靠的是低成本优势,品种不新,质量不稳,批量不足,已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省花卉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1.4.3越来越多的绿色技术壁垒阻碍着花卉自由贸易
许多发达国家一方面制定条件苛刻的绿色技术壁垒,限制我国花卉产品进入本国市场,另一方面许多企业又凭借其技术优势和资源垄断进入我国花卉产业链的上游,或将大量优质产品打入我国市场,赚取超额利润,给我省传统花卉出口产品的自由贸易造成了越来越大的困难。
综合SWOT分析结果,可以看出,目前我省的花卉产业来自外部的发展机会远大于来自外部的威胁。同时,内部环境中,优势、劣势并存,但放在国际化的产业环境中来看,产业内部的劣势则大于优势。因此我们应采取扭转型战略,待内部劣势被逐渐克服以后,再实施增长型战略,才能保持福建花卉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图1)。
要按照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要求,把增加对花卉科研投入作为增加花卉投入的重点,鼓励社会多元化投入,鼓励生产经营单位与科研教学单位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当务之急是要切实加强花卉品种资源的收集与整理,加大对野生花卉资源的保护,并积极开发和利用好野生资源,力争培育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特优新品种。同时,还应加大新品种保护力度,加强品种侵权特别是国有自主产权品种侵权的查处力度,保护研发企业、科研单位的知识产权,让研发有利可图,从而提高花卉研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需整合全省各方力量和各类资源,建立一批现代花卉示范园区,引导、扶持和培育花卉企业走区域化发展道路。生产布局上,各地要面对“总量平衡,丰年有余”的形势,从自己的资源优势及生态特点出发,确立自己的花卉主导产业,因地制宜地重点扶持有竞争力的拳头产品。要重视生产设施建设,推广先进的设施栽培技术,努力提高产品质量,使花卉生产达到产量最高、品质最优、效益最好的目的。市场布局上,重点是促进漳州花卉批发交易市场以及福州、厦门、泉州等中心城市消费市场的建设,建立健全花卉产品交易市场和营销网络,规范花卉市场秩序,并大力推行加盟、连锁、配送等多种经营方式。
一是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花卉标准化生产是花卉质量的保证,是花卉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必要前提。我国已颁布了数十项花卉标准,为规范花卉生产、质检、包装、贮运行为迈出了重要一步。但还要建立强有力的花卉质量监控体系,规范花卉市场运作,通过市场强制执行花卉标准,才能反过来促进花卉企业和花农进行标准化生产。二是大力推进生产认证体系建设,鼓励花卉企业参加以实施产品标准化生产、降低花卉生产对环境的破坏、节约能源消耗为目的的花卉认证,引导花卉生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降低农药、化肥等化学合成物质的投入,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消耗,增强花卉生产企业的国际形象和企业竞争力。三是建设与国际市场相接轨的检验检疫体系,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现代花卉业的发展。
要建立健全花卉流通体系,就要求政府及其行业主管部门和行业组织要积极引导建立联系花卉产销的信息化平台,加大力度做好花卉生产、销售的统计分析,做好未来生产、市场需求的预测预报工作,从而保证花卉生产的计划性,减少花卉销售的盲目性,降低市场的波动性。不仅如此,花卉流通中的包装、保鲜、物流环节,也需要进一步加强。目前这一环节比较薄弱,费用较高,急需结合花卉标准化要求,积极开展花卉产后研究,才能实现花卉的适时采收,合理分级,科学包装,延时保鲜和高效无损贮运,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效益。近期可以考虑在花卉主要产业集群所在地、花卉主要市场,建立统一的、专业的花卉包装、保鲜、物流配送中心,以达到既降低流通成本,又能实现高质量快速配送的目标。
一方面要支持现有的龙头企业扩大规模,增强实力,成为我省乃至国家级的花卉龙头企业,特别要重视发挥农业科技园区和台湾农业试验区,将国内外大型花卉生产科研企业引进来,围绕花卉生产、种苗供应、花卉加工出口等项目,建立新的龙头企业,并通过新老龙头企业的带动,提高花卉产品的整体质量,扩大花卉出口,为全省花卉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另一方面要大力发展新型农村合作组织,改变生产方式,促进规模经营,形成产学研、产供销环环紧扣的产业链,多元化、多形式联合发展的优化组合,实现人才、技术、资金、土地、劳力等要素的资产重组和合理配置,提高规模效应与综合效益。
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应充分利用现有的高校与各类职业技术学校的资源,鼓励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企业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同时,在花卉产业集聚的地区,应由政府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有针对性地举办各种专业培训班、函授班,开展广播、电视专题讲座,组织考察、参观、进修、研讨等多渠道、多形式培养人才,充实和壮大花卉专业技术力量,并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以吸引更多的专业技术人员投身花卉产业,致力于产业振兴。
在进一步加强与花卉产业发达国家开展交流合作的同时,要重视构建闽台花卉交流合作平台,实施以闽台花卉产业合作为重点的互补战略,吸引更多的台商来闽投资,兴办各种形式的花卉经济实体,尤其要借助台湾花卉业内人士外销业务娴熟、经验丰富、渠道畅通的优势,共同开拓国际市场,以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要制定与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目标相一致,科学合理的扶持政策。二要加快制度建设。我省现有花卉行业管理制度上的空白点太多,应通过行业立法,用法律、法规保护花卉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三要提高服务水平。行业主管部门和花卉协会工作重点是引导行业有序发展,要重宏观管理,轻微观参与,促进公平竞争。
福建花卉业有着悠久的历史,花卉产业又是朝阳产业,只要立足省情,明确优势,突出重点,扬长避短,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坚持走以市场为导向、政府积极扶持的发展道路,坚持依靠科技进步,调整和优化布局和结构,继续巩固和发展已经建立的全国盆花与观叶植物优势地位,兼顾切花、盆景、观赏苗木和种苗(球)发展的同时,大力实施优质品牌战略,积极推进市场体系建设和闽台交流合作,努力提高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水平和产业综合实力,福建花卉业就一定能在国际市场激烈竞争中获得又好又快的发展,成为赶超世界花卉产业发达国家水平的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花卉产业。
[1] 福建省花卉协会.福建省花卉产业发展报告[J].海峡科学,2009,(1):67-71
[2] 福建省花卉协会.2009年福建省花卉产销调查结果[EB/OL].2010-05-24. http://www.fjhh.org/Article_Topic.aspx?lang=cn&ID=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