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头坝江沟排水洞消力池优化模型试验研究

2010-08-08 07:20刘贤鹏刁明军徐兰兰
东北水利水电 2010年11期
关键词:挑流消力池模型试验

刘贤鹏,刁明军,徐兰兰

(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四川成都 610065)

1 工程概况

枕头坝江沟隧洞段总长1 869.03 m,平均纵坡i=0.052。隧洞段设置两个转弯段,第一个转弯半径为300 m,转弯角为 22°13″44′;第二个转弯半径为 1 000 m,转弯角为21°59″27′。经模型试验优化,排水洞出口挑坎总长度26.50 m。

设计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相应洪水流量为544.7 m3/s,校核洪水标准取200年一遇,相应洪水流量为723 m3/s。消能防冲建筑物的洪水设计标准采用30年一遇(P=3.33%),相应洪峰流量492 m3/s;目前正在进行工程施工阶段,模型试验采用1∶40的正态模型进行试验研究。

泄洪洞消能防冲设施的型式有挑流、低流、面流、戽流等消能工。其形式选择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泄流能力、运行方式、下游水深及河床抗冲能力、消能防冲要求、下游水流衔接及对其它建筑物的影响等因素,通过技术经济对比选定。目前国内外大部分采用挑流消能。挑流消能是在泄槽末端修筑挑流鼻坎,利用鼻坎将从泄槽下泄的高速水流挑射到距离建筑物较远的地方;在挑射的过程中,水流受空气阻力而扩散并掺入大量空气,降落到下游水面后,又受到下游水体的碰撞、剪切和混掺以减少对河床冲刷。本试验消能工采用挑流加消力池联合消能的形式消能。

2 消力池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初始设计体型消力池采用消力坎式,消力池内采用动床的形式,动床模型试验的模拟对象是河床基岩,采用水平铺沙方式,根据基岩高程确定模型散离体铺砂高程。消力池内基岩高程为603 m,水平铺沙高程至610 m,同时为了有效的消能,在挑坎出口水流落点范围内铺一层高为3 m相互串联的四面体消力池尾坎布置在下游河道里程K0+320的位置上,消力池尾坎高程为616 m,尾坎的形状采用梯形结构,消力池总长108 m,消力池平面布置图见图1。

图1 初始体型消力池平面布置图

试验表明,相互串联的四面体能够增大对水流的磨擦力,能消耗一部分能量;同时,相互串联的四面体对水流具有防冲的作用,冲刷情况比较理想。由于排水洞出口与下游河道有一定夹角,挑流水流偏向左岸,水流落点在河道左岸;排水洞落差将近100 m,下泄200年一遇洪水时,挑流出口水流流速达到25 m/s,池内产生不完整水跃,水流剧烈紊动,漩滚不明显。主流集中于左股并冲出尾坎,尾坎处水面涌高。坎后水流呈底流式分布,左侧流速达13 m/s,中间流速达11 m/s,右侧流速5 m/s,横断面流速分布悬殊很大,坎后发生斜向的二次水跃。本试验说明,挑流加消力池联合消能有一定效果,但消力池内流态较差;受地形的限制,消力池内消能不充分,在消力池后形成了斜向二级水跃,如果不对消力池进行有效的优化,将对下游河道造成了严重的冲刷,其下游流态流速如图2;为改善流态,提高消能效果,又进行了多个设置辅助消能工的对比试验。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在一级消力池后,布置了一排三角形消力墩。

图2 200年一遇初始体型下游河道流速分布图

3 消力池的优化

3.1 辅助消能工的设计

在一级消力池后布置消力墩后形成二级消力池,消力墩均被用来稳定水跃,并消杀各类水工建筑物(如溢洪道、泄水道、底孔及其跌水建筑物等)下游的剩余动能。这便是众所周知的强迫水跃,强迫水跃的特征与典型的自由水跃大不相同它不仅使水流分离,并在消力墩后产生涡流,而且在消力墩上还作用着一种阻力。是底流消能的基本形式,是一种辅助消能工。

由于一级消力池出口水流偏向左岸,横断面流速分布悬殊很大,左岸水流流速较大,在200年一遇洪水流量时,横断面流速分布悬殊很大,在消力池后形成了流速约为13 m/s的斜向二级水跃,在此种情况下,根据地形,为了在二级消力池内形成淹没水跃,达到消能效果。文中提出了在消力池下游设置一排与一级消力池平行的7个三角形消力池趾墩,以抬高下游水位,借以产生强迫水跃来进行消能。由于左岸流速比右岸流速大,左岸趾墩布置比右岸稍微密集。为了保证最不利情况下水跃仍发生在二级消力池内;反复通过模型试验研究,最后确定二级消力池池底高程610 m,池长为15 m,尾坎高3 m,三角形趾墩的底边长5 m,高3 m,两边长3.9 m。左岸第一个趾墩尽量与左岸靠近,左岸4个三角形趾墩,每个趾墩相距4.8 m,右岸4个趾墩每个趾墩相距6 m。

3.2 下游流态分析

一级消力池出口水流流速大、能量高,行进中受到二级消力池趾墩的阻挡、分流后,在趾墩前产生较强烈的旋滚、紊动,并形成一些小尺度旋涡,消散了部分动能;通过疏密相间的趾墩后的水流流量沿横向重新进行了分配,使其在池中得以均匀扩散,有效消除了原设计中存在斜向二级水跃,坎后左侧流速达4 m/s,中间流速达3.8 m/s,右侧流速3 m/s,可见,消能效果较好,下游流态也得到了改善,同时下游河道沿程水面高程有所降低,可以有效的减少河道护坡的高程,减少工程量。其下游流态、流速及下游河道水面高程比较见图3,表1。

表1 消力池优化前后(200年一遇)下游水面高程比较m

图3 优化后200年一遇下游河道流速分布图

4 结语

辅助消能工主要靠小尺度漩涡,在池内掺混、剪切、剧烈紊动而形成强迫水跃,提高池内消能率,调整下游流速分布,减小冲刷。

由于一级消力池出口水流偏向左岸,消力池出口水流不均匀,横断面流速分布悬殊很大,在消力池后形成了流速约为13 m/s的斜向二级水跃。本文通过水工模型试验,对消力池进行优化,提出了在消力池后增设一排疏密相间消力池趾墩。结果表明,通过优化后,消力池下游二级水跃情况基本上消除了,同时减少了下游河道护坡高程,减少了工程量。本工程根据试验选定的辅助消能型式,结构简单,经济实用,充分发挥了其消能效果,该成果已被工程所采纳。

[1]吴持恭.水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2,11.

[2]左东启,等.模型试验的理论与方法[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4,8.

[3]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利电力科学研究院.水工模型试验[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5,12.

[4]华东水利学院.模型试验量测技术[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4,11.

[5]刘沛清,冬俊瑞.消力池及辅助消能工设计的探讨[J].水利学报,1996(6)∶48-56.

[6]冬俊瑞,等.中小型水工建筑物底流水跃消能技术新进展[J].海河水利,1996(6).

猜你喜欢
挑流消力池模型试验
浅谈挑流消能相关研究进展
高陂水库溢流堰挑流鼻坎体型优化问题探讨
高水头尾矿库场外排洪系统消力池体型研究
反推力装置模型试验台的研制及验证
底流消能平底和跌坎突扩消力池水力特性三维数学模型计算比较研究
Loss of cavin1 and expression of p-caveolin-1 in pulmonary hypertension: Possible role in neointima formation
简述挑流消能在泄水中的应用及种类
矩形明渠粗糙壁面消力池的水力计算
戽流与挑流联合消能工在狭窄弯道河段水电工程中的应用
台阶式短加筋土挡墙行为特征的离心模型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