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红旭,王 斌
(河南省漯河市中心医院感染科,河南漯河 462000)
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常见传染病、多发病。该病传染性强、病情重、消化道反应明显,如不及时治疗可使病情恶化或转为急性重症肝炎,或导致病情迁延不愈;如治疗及时得当,则此时期病毒最易被清除,也最可能使肝炎完全治愈。笔者采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本组病例来自2007年2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133例,其中,男93例,女40例;年龄 11~65 岁,平均 30.5 岁;病程 3~10 d,平均 5.4 d;急性甲型肝炎69例,急性乙型肝炎6例,急性戊型肝炎64例。将133例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随机分为治疗组68例(甲肝35例,乙肝3例,戊肝30例)和对照组65例(甲肝33例,乙肝3例,戊肝29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疾病程度、疾病分类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全部患者均急性起病,有明确的肝区隐痛不适、乏力、纳差、厌油、皮肤巩膜黄染、肝区叩痛等症状、体征。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20 IU/L,总胆红素≥17.1 μmol/L。 诊断符合2000年在西安召开的第10次全国病毒性肝炎及肝病学术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1]。排除标准:①凝血功能异常,PTA≤40%的患者;②既往慢性肝病史患者;③药物、酒精等所致肝损害;④其他病毒所致的肝炎。
对照组采取静脉应用维生素C、门冬氨酸钾镁、强力宁。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成都天台山制药有限公司):232.5 mg/5 ml,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10~20 ml溶于5%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1次/d,疗程为20 d。
肝功能生化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测患者的肝功能,主要观察ALT、AST和TBIL的变化。
治愈: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肝脾回缩至正常,复查肝功能ALT及胆红素均恢复正常(不要求甲肝或乙肝血清标志物恢复正常)。好转: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好转,肝脾较前回缩,肝功能各项指标较前好转,但均未达正常。无效: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无改善。
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两组病例均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测ALT、AST和TBIL的变化,并进行统计和比较,具体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两组治疗前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表1 两组肝功能指标治疗前后检测比较(±s)Tab.1 Comparison of liver function indicators after and before detection (±s)
表1 两组肝功能指标治疗前后检测比较(±s)Tab.1 Comparison of liver function indicators after and before detection (±s)
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1
本组病例治疗结束后依据临床疗效评定标准进行疗效判断,并比较两组治愈率。具体结果见表2。由表2可知,两组治愈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表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Tab.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in two groups[n(%)]
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是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病毒侵入体内引起整个肝脏实质和间质广泛变化,既有肝细胞变性、坏死和再生,又有不同程度的间质增生和炎症细胞浸润[2]。病毒感染激发的机体免疫反应,在免疫效应细胞、细胞因子、炎性介质、体内毒性代谢产物以及内毒素等多种因素的共同参与下,使肝细胞受损,致肝细胞对血清胆红素的摄取、结合、运输和排泌功能障碍,从而发生黄疸和导致肝功能损害[3]。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肝脏损害的共同病理变化为肝细胞膜和细胞器膜受损,膜磷脂的丧失导致肝细胞坏死及功能丧失。
多烯磷脂酰胆碱(PPC)是从大豆中高度浓缩提取的一种磷脂精制而成,主要活性成分为多聚磷脂酰胆碱二酰甘油,或多聚乙酰卵磷脂,是构成所有细胞膜和亚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化学结构与内源性卵磷脂相同,但因它含有丰富的多种多价不饱和脂肪酸(亚油酸、亚麻酸和油酸),所以在功能上比体内的磷脂更卓越[4],可将人体内源性磷脂替换,结合并进入膜成分中。这种取代的重要意义之一是增加膜流动性,同时还可以维持或促进不同器官及组织的许多膜功能,包括可调节膜结合酶系统的活性;能抑制细胞色素P4502E1(CYP2E1)的含量及活性,减少自由基;可增强过氧化氢酶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胱甘肽还原酶活性。口服或静脉使用后主要聚集于肝脏,通过淋巴或血液途径最先到达肝脏,并渗入细胞和亚细胞膜内,以整个分子主动地和肝细胞膜及细胞器膜相结合,变成生物膜的一部分,从而增加膜的完整性、稳定性和流动性,抑制肝细胞凋亡,降低炎症反应和抑制肝星状细胞(HSC)活化等功能,促进肝细胞再生,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性和坏死,改善血液和肝脏的脂质代谢[5]。大量的动物实验显示,使用多烯磷脂酰胆碱无中毒的潜在危险,因此该药被认为是安全无毒的植物药物之一[6-7]。
本组观察结果显示,两组病例于治疗前后检测肝功能指标 ALT、AST 和 TBIL,治疗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治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因此,在治疗急性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应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保护肝细胞免受损害,促进胆红素代谢障碍的恢复,加速黄疸的消退,使得临床症状缓解和肝功能指标改善。
[1]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2,8(6):324.
[2]杨绍基.传染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26-28.
[3]罗端德.传染病讲座[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390-392.
[4]张孝秩,贡德曼,巫善明,等.复方多稀磷脂酰胆碱治疗慢性乙型活动性肝炎的随机对照双盲临床试验[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5,4(1):29.
[5]李俊红,陈新月,钟崇芳,等.必需磷脂(易善复胶囊)治疗脂肪肝随机对照研究[J].传染病信息,2000,13(4):180.
[6]刘梅,卢伦根,曾民德.多烯磷脂酰胆碱对肝细胞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J].肝脏,2006,11(1):43-45.
[7]于秀霞.多烯磷脂酰胆碱治疗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4):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