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永荣 沈伟燕 程大保 (浙江象山县第一人民医院 315700)
腹痛为小儿常见的一种症状,对于反复发作、持续时间较长的慢性腹痛,开始并不一定引起家长的足够重视,常延误治疗。由于小儿做胃镜检查不合作,X线钡餐造影常作为基层医院的首选。我们收集我院2000—2006年反复发作性腹痛、经对症治疗无效的105例患儿上消化道钡餐造影的资料,并对其进行整理分析,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105例患儿中男59例,女46例。年龄<3岁7例(6.7%);3岁~,35例(33.3%);7岁~,56例(53.3%);12~14岁7例(6.7%)。病程:4周至3个月25例(23.8%);3个月~,32例(30.5%);6个月~,23例(21.9%);1年~,16例(15.2%);2~9年9例(8.6%)。腹痛性质:阵发痛35例(33.3%),持续隐痛26例(24.8%),饥饿痛18例(17.1%),饭后痛15例(14.3%),无规律性11例(10.5%)。疼痛部位:左上腹17例(16.2%),左下腹7例(6.7%),右上腹11例(10.5%),右下腹4例(3.8%),心窝处27例(25.7%),脐周30例(28.6%),不固定9例(8.6%)。
1.2 X线钡餐等检查结果 105例中X线钡餐检查异常75例(71.4%),未见异常30例(28.6%),详见表1。
反复腹痛在儿科较常见,病因复杂,涉及全身各系统器官组织。仔细询问病史和全面细致的查体,配合有关检查可以早期诊断。小儿腹痛的临床表现其年龄特点显著,新生儿、婴幼儿腹痛时哭闹的频率、声调与受惊或发怒时的哭声不同,幼儿及学龄前期儿童对腹痛的表述较为准确,诊断时应结合患儿的年龄特点进行分析。功能性腹痛常是晨起空腹或进餐时突然发作,以脐周呈钝性或痉挛痛多见,间断发作,可自行缓解,查体无阳性体征,生长期发育不受影响。器质性腹痛严重且持续时间长、部位较固定或有压痛,常伴发热、呕吐及大便性状改变,加以辅助检查,可发现病变征象。
许立德等[1]报道儿童反复腹痛多为器质性疾病所致。本组资料中X线钡餐异常检出率达71.4%,均为消化系统器质性疾病;X线未检出异常者中,B超检出也有相当一部分为器质性疾病所致。有文献报道[2]反复性腹痛起病于学龄前期和学龄期,5岁以前和15岁以后少发生。本组资料中7~14岁者占60.0%,与文献相符。因此,对学龄期儿童反复发作的上腹痛、反酸应引起重视,及时做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或胃镜检查,以免漏、误诊。本文脐周痛30例,X线钡餐检出异常7例,异常率23.3%;提示脐周痛多为功能性腹痛。功能性腹痛中情绪影响、学习压力等为重要原因,应予以重视[3]。本组资料中,腹内疾病占77.1%。据报道,腹内疾病引起的腹痛占腹痛的2/3~3/4,以胃、十二指肠疾病最为常见。本组资料略高于文献,可能与选择的病例有关。本文经X线证实的消化系统疾病中,上消化道炎症居多,与顾红英等[4]报道的小儿上消化道疾病以炎症最多见相符。
表1 105例反复腹痛患儿X线钡餐及相关检查结果
随着小儿内镜的应用,小儿胃炎的诊断日趋增多,胃镜检查优于钡餐造影,尤其是对于上消化道炎症性病变。对于反复腹痛并有慢性胃炎或消化道溃疡家族史的患儿应尽早做胃镜检查。但小儿做胃镜检查唯一的缺点是不能较好合作,因此如何选择检查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剑突下、中上腹和脐周部腹痛的患儿,尤其是伴有嗳气、恶心、呕吐、反酸及食欲不振者,应重视内镜检查。上消化道钡餐造影具有无痛、安全的优点,如能在此基础上行消化内镜检查,将会大大提高诊断率。
[1]许立德,房晓炜,郭继忠,等.儿童消化系统疾病致再发性腹痛的临床特点[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3,11(12):2045-2046.
[2]Pearl RH,Irish MS,Caty MG,et al.The approach to commonabdominal diagnosis in infants and children[J].Pediatr Clin North Am,1998,45:1287-1326.
[3]杜亚松.心理因素所致小儿腹痛[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3,18(3):135-137.
[4]顾红英,唐伟国,金忠芹,等.小儿再发性腹痛128例病因分析[J].苏州大学学报,2003,23(5):612-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