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絮梅
(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81)
镇江,是一座具有 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素有“天下第一江山”、“城市山林”之美称。她扼南北要冲,得山水之胜,钟灵毓秀,代不乏才。作为长江下游最富特色的现代化的滨江城市,镇江以“城市山林”、“真山真水”的独特风貌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山水园林城市、生态城市,成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一颗璀璨明珠。镇江体育会展中心项目位于南徐新城中部的蛋山地块,现场地貌北部较平缓,南部以丘陵、山体为主,东侧以南山风景区为背景依托。
本方案设计包括体育会展馆、体育场、综合训练馆。其中体育馆可容纳约6 000人,属中型乙级馆;体育场可容纳约27 000人,属于中型乙级场;游泳馆(设于综合训练馆内)可容纳观众约 1 450人,属小型乙级馆;会展中心有固定展位约562个。
在镇江体育会展中心的总体构思中,我们提出“资源整合、化繁为简”的指导原则,将体育场、体育会展馆沿景观绿轴均衡布置。体育场布置在基地中心、蛋山北侧的凹地。体育会展馆布置在基地西北角。综合训练馆布置在基地东北角。其中体育场、体育会展馆作为整体形象一体设计,使之成为中轴线上强有力的对景和檀山路上的标志性建筑。这样的总图布局(见图 1)与镇江大气雄浑的城市气质相契合,具有震撼人心的视觉冲击力与意味深长的文化内涵。同时,总图布置表现镇江历史文化交融的飘带为图,以流线形的绿化、广场为“底”,以城市绿核南山为背景,暗含镇江“三面翠环起伏,一面大江横陈”的山水格局。
按照城市总体规划,体育会展中心将是旅游文化轴、商贸休闲轴等多个轴线的汇聚点。因此,我们以“两轴四片一面”的规划框架与之对应。“两轴”—— 即“景观文化轴”和“体育会展轴”。“四片”——即竞赛会展区、综合训练区、体育公园区和预留发展区。“一面”——即沿檀山路的“形象展示面”。“两轴四片一面”的规划框架突出和发展了城市景观轴线,又能在主干道上形成良好的形象展示面,同时还充分的利用了蛋山的植被和绿化,从根本上强化“东城西居”的城市规划格局。
图1 总平面
为便于赛事管理和交通组织,取消了基地内的规划道路,檀山东路通过下穿隧道从基地通过。根据《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规划·建筑》规范计算,本体育会展中心应停放不少于 1 400辆机动车辆。考虑到大型集会、综合性赛事需要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在本中心用地东侧范围设置约 648辆生态停车场,在用地西侧斜坡广场下设置约 604辆半地下车库,在综合训练馆周边设置约 156辆露天停车位,在体育会展馆设置约 454辆地下停车库,在综合训练馆设置约 114辆地下停车库,共计在建设用地内解决约 2 010辆机动车位。另在用地周边区域考虑不低于3 000个的停车位,最大停车容量约 5 000辆。在综合性赛事,单项体育赛事,大型集会、观演等多类使用情况下可变通实行停车方案及交通组织。
体育场与体育会展馆以“镇江魂”为总体构思,形象设计为一个整体,以代表吴越文化、海洋文化、南方文化的蓝色飘带,和代表楚汉文化、大陆文化、北方文化的红色飘带,在南山脚下冲突融合,文化交融中共生出体育场馆(见图2)。
体育场造型手法上突出飘带的飘逸感和流动感,通过体量和高度强调红色飘带的主导地位,也符合体育场东西看台的空间需求,突出了檀山路上的建筑形象。红色飘带从空中越过,蓝色飘带从平台下穿越,形成更加飘逸起伏的建筑形象,避免了过大跨度的空中结构,同时还形成了景观绿轴与蛋山的视线通廊(见图 3)。体育场馆的外立面采用大孔径的金属穿孔板,通透感强、隔而不透。屋面采用覆盖膜结构,形式新颖、光线柔和,立面和屋面在色彩上的统一,使飘带整体形象更加饱满飘逸,达到形式与结构逻辑上的统一。体育会展馆与体育场一体设计,作为飘带的一部分,突出整体的飘逸感和流动感,红色与蓝色飘带在北端缠绕盘旋,红色飘带向前飞出,强调出体育会展馆的主入口,屋顶顺应飘带的走势做成倾斜的平行台阶屋面,节约了空间,并可以利用侧面天窗采光排烟。
图2 体育场、体育馆沿街透视
图3 体育场、体育馆透视
大型综合体育中心所包含的设计内容繁多,例如还有消防设计、声学设计、体育工艺设计以及建筑设备等诸多方面的内容。本文着重阐述了作者在镇江体育会展中心方案设计过程中对几点重要问题的心得体会,作为对目前国内大型综合体育中心建筑设计的探讨。而建筑设计的多变性和不唯一性也正是建筑创作的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