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国兴疆 华夏同辉

2010-07-14 04:02
当代兵团 2010年11期
关键词:兵团对口中央

杨 波

开栏语:

5月17日至19日,新疆各族人民翘首以盼的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新疆发展和稳定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会议全面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发展和稳定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深刻分析新疆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进一步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做好新疆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工作要求,对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了战略部署。

紧接着召开的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兵团党委六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对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全面部署,波澜壮阔的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新航程扬帆起航。

从本期开始,我们开办“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专栏,充分发挥舆论引导作用,形成舆论宣传的强劲势头,统一认识,凝聚力量,在兵团上下掀起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兵团党委六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的热潮。

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预示着新疆历史上一个新的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时期的到来。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做好新疆工作,绝不仅仅是新疆的事情,而是全党全国的事情,必须集全党之智、举全国之力。这充分证明了新疆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央一直很重视新疆工作,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央领导曾多次赴新疆考察调研,研究“治疆之策”,中央就新疆问题多次召开专门会议或下发重要文件,力度之大、重视程度之高,是其他省区无法比拟的。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作为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重要组成部分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在回顾历史的同时,更应该做好当前的工作,规划好今后的努力方向。亲切关怀

兵团之所以能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历经波折却不断发展壮大;之所以能够不负党和人民的重托,在新疆的经济建设、民族团结、政治稳定和国防建设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非常关键的一条是党中央四代领导集体对兵团事业始终如一的亲切关怀和巨大支持。

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建兵团。兵团的组建,是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借鉴历代治理边疆的经验,为促进新疆发展、增强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和巩固祖国边防而采取的重要战略举措。

新中国成立不久,毛泽东就要求驻疆部队担负起建设边疆和保卫边疆的两大任务。1949年12月5日,他在《中央人民政府革命军事委员会关于1950年军队参加生产建设工作的指示》中指出:“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号召全军,除继续作战和服勤务者而外。应当负担一部分生产任务,使我人民解放军不仅是一支国防军,而且是一支生产军。”根据这个指示,除一部分人员担任国防任务外,驻疆部队大部分人员投入生产运动,边开荒,边生产,当年做到粮食自给、肉食大部分自给、食油蔬菜全部自给。这实际上拉开了组建兵团的序幕。不久,毛泽东又批准部分部队转业:“你们现在可以把战斗的武器保存起来,拿起生产建设的武器。当祖国有事需要召唤你们的时候,我将命令你们重新拿起战斗的武器,捍卫祖国。”遵照毛泽东的改编命令,1953年5月,驻疆部队分别整编为国防部队和生产部队,兵团的雏形基本形成。

1954年7月15日,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和新疆军区根据毛泽东的战略思想,给西北军区和中央军委总参谋部发报,提出组建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8月6日,经毛泽东主席决定,中央军委总参谋部复电新疆军区,同意二十二兵团与新疆军区生产管理部合并,成立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正如江泽民同志1990年8月视察兵团时指出的:“组建生产建设兵团,一开始是王震同志、恩茂同志向中央积极建议的,最后是毛主席亲自作的决定。”

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恢复兵团。“十年动乱”中兵团被撤销。新疆的屯垦戍边事业步人低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为了新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坚决主张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为了恢复兵团,1981年1月至8月间,王震同志受中央的委托先后4次视察新疆。1月12日至13日,王震接见石河子垦区、奎屯垦区和其他垦区负责人,了解兵团的情况。2月,他在自治区厅局长以上干部会议上讲话时指出:“解散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完全错误的。生产建设兵团是新疆军区的生力军,是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重要力量。”根据当时形势发展的要求,6月30日,王震给邓小平写信。建议恢复兵团。7月1日,邓小平批示:“请王震同志牵头,约集有关部门领导同志,对恢复生产兵团的必要性,作一系统报告,并为中央拟一决议,以凭决定。”8月10日,邓小平偕王震、王任重同志视察新疆。邓小平在听取新疆党政军主要负责人的汇报后指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就是现在的农垦部队,是稳定新疆的核心。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要恢复。”邓小平回北京不久,在中南海一次重要会议上指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恢复起来确有必要。组织形式与军垦农场不同,任务还是党政军相结合。”根据邓小平的几次指示精神,9月22日,国家农委党组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给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写了《关于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报告》。12月3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作出了关于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决定,决定指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同意国家农委党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关于恢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报告》。”决定简述了恢复兵团的重大意义:“生产建设兵团屯垦戍边,发展农垦事业,对于发展自治区各民族的经济、文化建设,防御霸权主义侵略,保卫祖国边疆。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理顺兵团管理体制。兵团成立后,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关怀下,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兵团的各项事业迅速恢复和发展。但由于兵团管理体制不顺,外部管得过死,统得过紧,渠道不通,经营机制不活,生产后劲不足。经济效益较差,不少企业负债经营,自我改造能力较弱。为了帮助兵团克服各种困难,充分发挥兵团在屯垦戍边、稳定全局中的重要作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从国际和国内战略的高度思考兵团的问题,把兵团放到国际国内大背景中,放到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放到新疆稳定的大局中去观察,于1990年3月下发了《国务院关于调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计划管理体制和有关问题的通知》。批准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行计划单列。

《通知》强调:“国务院各经济综合部门和各行业主管部门,以及社会事业主管部门,都要按照国务院文件精神,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改革、发展和稳定问题列入本部门的工作议程,作为一个单独的、特殊的问题对待,在计划和政策上尽力予以支持,帮助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顺利完成屯垦戍边任务。”

对兵团实行计划单列,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理顺了兵团与各方面的关系。此后,中央又根据国内国际形势的变化。制定和

下发了一系列对于兵团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文件,使兵团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不断克服来自各方面的困难。较好地解决了出现的各种问题,从而出色地担负起党和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的使命。

第四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创兵团事业新局面。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接过了中国改革开放大业的接力棒。党的新一班领导集体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继承和发扬老一代中央领导屯垦戍边的治国方略。对当代中国最大的屯垦戍边载体——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给予极大的关心和支持。

2003年5月,国务院发布了《新疆的历史与发展》白皮书,向国际社会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新疆2000多年来的历史发展和沿革。白皮书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建立、发展和作用作了权威性发布:1954年组建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承担着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的职责,是在自己所辖的垦区内,依照国家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法律、法规,自行管理内部的行政、司法事务,在国家实行计划单列的特殊社会组织,受中央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双重领导。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近50年的发展,对加快新疆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巩固边防,维护祖国统一,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006年和2009年,胡锦涛总书记两次来新疆,反复强调兵团要弘扬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既当好生产队、战斗队,又当好工作队、宣传队,处理好屯垦和戍边、特殊管理体制和市场机制、兵团和地方的关系,更好地发挥推动改革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建设大军作用,增进民族团结、确保社会稳定的中流砥柱作用。巩固西北边防、维护祖国统一的铜墙铁壁作用。这是党中央从治国安邦和新疆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对兵团在新形势下更好地担负屯垦戍边使命的期望和重托。

2010年5月,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召开。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新疆发展稳定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为新疆的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

半个多世纪中,兵团事业每前进一步都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关怀和支持。面对国际国内形势发生的巨大变化,面对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和新的挑战,兵团人绝不辜负党的期望和全国人民的重托,一定会更好地担负起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

无私援助

2010年3月,全国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召开。对口支援,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新疆各族人民群众的亲切关怀,体现了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兵团各级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对口支援新疆工作会议精神,落实兵团党委的一系列部署和措施,增强兵团自我发展能力,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和新疆社会长治久安。

从新中国成立后的引进人才支援边疆建设和促成广大官兵安家立业,到上世纪90年代末启动的选派援疆干部工作,再到2010年党中央、国务院首次把兵团12个师(市)纳人全国对口援疆范围,强调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支持政策兵团同样适用,对新疆困难地区和对口支援受援地区的支持政策所在地兵团师团同样适用。这些全方位、多方式、大力度、可操作的政策措施,基本涵盖了兵团提出的需要中央帮助解决的主要问题。体现了中央支持兵团发展壮大的一贯方针,为新形势下兵团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历史机遇。

1954年10月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成立时,有解放军二、六军的4个师、二十二兵团全部和五军的一部,共计17.5万人,其中,职工10.55万人。之后,在中央的关怀和内地省、市、自治区的大力支援下,来自全国各地的大中专毕业生、城市知识青年、农村知识青壮年及复转军人纷纷加入到兵团屯垦戍边的伟大事业之中。到1956年,兵团总人口达148.5万人,13年间增加131万人,其中,职工增加70.3万人。这些有志青年在新疆广袤的戈壁荒野上,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为开发和建设新疆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从1996年开始,中央启动对口援疆工作。2002年起,中央将兵团纳入干部援疆范围,先后向兵团选派了三批275名援骚干部。2005年起。将兵团农一师、农三师、农十四师纳人中央企业对口支援范围。在中央国家机关部门和中央企业的支持下,对口支援工作从干部援疆拓展到经济援疆,为兵团培养和引进人才,密切兵地关系,帮助兵团南疆困难团场脱贫致富,促进兵团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997年2月,由北京、天津、上海、山东、江苏、浙江、江西、河南8省市和中央及国家有关部委选派到新疆工作的首批200多名援疆干部陆续抵疆。至今,中央已向新疆选派了四批共1700多名援疆干部。从2005年起,将无偿援助与互利互惠结合起来,努力促进南疆的发展稳定,以干部支援为龙头,实行经济、科技、文化全方位支援。中央决定从2005年起,对新疆南疆四地州和兵团在南疆的三个师,实行干部支援和经济对口支援相结合,分别由北京等8省市和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等15户国有重要骨干企业承担对口支援任务;对口支援南疆的省份和单位在原来的基础上,新增加了辽宁省和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鞍山钢铁集团公司、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等15户国有重要骨干企业。

兵团党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介绍,8年时间,援疆干部积极争取国家政策、资金支持,充分利用政策水平高、信息资源广等优势,为兵团累计联系和争取援助资金物资折合金额约20亿元,促成兵团与内地签订合作项目300余个,到位资金约39亿元,成为开拓兵团发展思路、助推兵团社会经济大发展的强大动力。

目前,来自全国许多省市、中央国家机关和中央企业等部门单位的援疆干部活跃于兵团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医疗等各个领域,他们持续不断的援疆工作,让兵团的干部职工群众得到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2010年的春天,对新疆来说,是一个万物更新的好时节。各个对口援疆省份纷纷深入新疆和兵团,就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和对口支援工作进行调研。

4月初的新疆春寒料峭,浙江省考察团的到来却给边疆带来了阵阵暖意。以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为团长的浙江省党政代表圃来到农一师、阿拉尔市考察调研,拉开了浙江省与农一师、阿拉尔市对口支援的序幕。在新一轮援疆活动中,浙江除了在项目资金上进一步加大支援新疆力度外,还将拓展合作领域,在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等方面,全面对新疆予以帮扶。浙江省初步确定330个对口支援农一师、阿拉尔市的项目。

4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刘淇及北京代表团一行风尘仆仆地赶到和田和农十四师考察援建项目情况。上午,北京市对口支援和田地区、兵团农十四师的5个示范项目同时启动,拉开了北京市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的序幕。

4月17日是一个令农九师职工群众欢欣鼓舞的日子,163团屯垦戍边新型连队建设工程、168团畜牧科技示范园区

工程的1797万元援建资金已拨付到账。这标志着,辽宁省对口援建农九师试点项目正式启动。

“我们将对农七师开展为期10年的经济对口支援工作。”4月18日,江苏省淮安市党政代表团团长、淮安市委书记、淮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永忠在农七师考察时十分坚决地说。

4月19至20日,河南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卢展工率领河南省党政代表团一行到啥密地区和农十三师考察和座谈,共同研究部署河南省对口支援新疆各项工作。

在调研中。河南省与农十三师确定了今年先行启动的3个支援项目,分别是建设1000座日光温室大棚设施农业项目、建设l万亩红枣特色果园基地项目和柳树泉农场沙枣泉危房改造前期规划项目,明确今年的启动资金为30(10万元,占哈密地区的三分之一。对接双方初步商议到2015年,河南省拟对口支援农十三师项目29个,约计20.45亿元,商谈合作项目36个。农十三师就河南省在农十三师建立果树研究所以及与河南省“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进行合作达成初步意向。农十三师还就对口援助的干部进行了对接。

从南疆到北疆,飞越巍巍天山,走过茫茫沙漠。承担对口支援兵团任务的北京、浙江、河北、河南、广东、江苏、湖北、山西、辽宁、黑龙江等10个省市立即组织援疆先遣组不辞辛劳地赶赴兵团12个师(市)开展前期工作。10省市派出由主要领导带队的“高规格”代表团,先后赴兵团考察。

中央举全国之力,全面加强新疆工作,加快推进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使新疆各族人民无比振奋。在国家各部委、兄弟省区全力支援新疆的今天,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兵团各族干部群众也以前所未有的气魄、前所未有的思维、前所未有的状态、前所未有的行动,不等不靠,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把中央的决策部署与新疆、与本地区本单位实际结合起来,昂扬向上,奋发努力,用各族人民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耕耘着这方沃土,建设着美好家园。

兵团党委六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提出,各师、市及团场要科学制定对口支援规划,严格控制资金和项目的安排方向,切实加强资金和项目的监督管理,正确处理经济援疆与干部人才教育科技援疆的关系。

在10省市对口支援的兵团各个师,主要领导对该师的发展也都充满信心。

农一师阿拉尔市党委书记、农一师政委吴慧泉说:“面对新一轮支援,我们将‘输血与‘造血相结合,全面作好准备,通过5年至10年的努力,使师、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再上新的台阶。”

农三师图木舒克市党委书记、农三师政委杨福林表示,在广东省对口支援工作中,要重点把握改善民生这个重点,统筹安排、合理使用对口支援资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互惠互利的原则,吸纳多方力量参与农三师、图木舒克市建设,凸显师、市的经济影响力和文化吸引力。

农六师五家渠市党委书记、农六师政委焦明启满怀信心地说:“农六师、五家渠市将抓住对口支援的机遇,力争在今后5年内,使各团场在加快经济发展、改善群众生活、改变城镇及连队面貌、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力争到2020年,最大限度缩小与内地差距,实现兵团党委提出的率先在西北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我们相信,在中央的关怀和各省市的无私援助下,通过新疆和兵团各族干部职工群众的共同努力,新疆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开拓进取

兵团承担着党和国家赋予的屯垦戍边使命,为维护国家利益和新疆长治久安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展望未来,我们必须更加深刻地认识新疆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特殊重要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增强做好新疆工作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坚定不移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坚定不移维护国家最高利益和各族人民根本利益。

回顾56年来兵团走过的艰辛历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兵团对加快新疆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巩固边防,维护祖国统一,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重托,较好地完成了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

(一)创造了开发西部的新疆兵团模式。兵团的这种开发模式适应了新疆独特区情的需要,是适合新疆的开发模式。

兵团成立后,既开创了新疆现代农业的先河,逐步建成了一大批灌溉渠系配套、林网化、大条田、机械化、大规模的现代化国有农牧团场,也发展了新疆现代工业,在新疆建立了大批工交建商服企业,使交通四通八达,商业网点遍布天山南北,并逐步形成以轻工、纺织为主,钢铁、煤炭、建材、电力、化工、机械等门类较多的工业体系。

兵团的发展,直接增加了新疆经济总量,并在新疆经济中一直占有相当重要的份额。2009年,兵团的生产总值达到610.69亿元,占自治区生产总值的14%,而最高年份曾在自治区经济中三分天下有其一。为支持新疆的发展,兵团不仅为地方输送和培训了大量的人才,以人力和智力支援了自治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且还曾把已经建设起来的规模较大的一批工交建商企业无偿移交给地方,为自治区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在开发建设新疆的过程中,兵团因其先进的生产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所产生的辐射作用,给新疆各族人民群众带来了生产力的发展和观念的更新。如农作物良种的推广和地膜技术、滴灌技术的推行,对新疆农业生产的发展带来了几乎是革命l生的变革。兵团的农牧团场、工交建商企业在依法向当地政府纳税的同时,几十年来坚持为新疆各族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支援地方建设,每年抽调大批技术人员到附近的县、乡、村举办种植、农机等各类培训班,推广先进技术;从1964年起,每年筹集资金帮助地方搞规划和建设,为各民族群众送医送药,给予各方面的帮助。

新疆气候干燥,属于灌溉农业地区,既要屯田。就要兴修水利。大规模水利工程的修建,对新疆这样一个干燥少雨的地区来说,既保证了农业生产的正常进行,使各族人民能够保证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也改善了生态环境。兵团成立后,本着“不与民争利”的原则,在天山南北的塔克拉玛干、古尔班通古特两大沙漠边缘和边境线上大规模开荒造田,大批农场、工厂随之出现在戈壁荒滩上。为了生存的需要,兵团人兴修水利、植树造林、防风固沙、排盐治碱,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先后实施了“西部边境造林工程”、“准噶尔盆地南缘防沙基干林建设工程”、“塔里木盆地东部绿色走廊建设工程”等一批工程,在茫茫戈壁荒漠上建成一个个田陌连片、渠系纵横、林带成网、道路畅通的绿洲生态经济网络。建起了石河子、五家渠、阿拉尔、图木舒克等新兴城镇,大大改善了沙漠边缘的恶劣环境。

(二)增强了民族团结。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和多文化并存的地区,56年来兵团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团结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大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兵团成立后,始终把增强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完成,不仅自觉地尊重和服从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坚持不懈地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和党

的民族政策教育,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而且始终牢记毛泽东“多为新疆各族人民办好事”的教诲,全心全意地为新疆各族人民大办好事。

56年来,兵团在修建各种水利、道路等工程时尽量考虑地方各族人民的利益,使兴修的各项工程基本上成为兵地双方都受益的“两利工程”;为提高各民族群众的生产力水平,兵团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优势,常年坚持为地方各族群众提供技术服务,如20世纪50年代给地方群众赠送和交换各种作物优良品种,赠送各种大小农具,经常无偿为群众代耕、代播、代收;20世纪60年代用自筹资金为地方农村建设好条田、好渠道、好林带、好道路、好居民点的“五好”新农村;20世纪80年代为地方培训技术员,无偿地向各族群众传授生产技术和经验;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量接收地方干部到兵团挂职,等等。

兵团这些工作的开展,大大增强了各民族群众之间的友谊,从而真正做到各族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受到新疆各族群众的热烈拥护和支持,他们也在土地、水利、草场、矿山资源等方面无私援助兵团发展壮大,在新疆真正形成各民族平等和睦相处的新型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56年的屯垦戍边活动,兵团人在创造物质财富的同时,也在自身的实践活动中,始终高扬爱国主义的主旋律。把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屯垦戍边的实践活动紧密结合,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培育了自己宝贵的精神财富——兵团文化,使新疆本已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更为丰富多彩,促进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繁荣。而广大兵团人在几十年的屯垦戍边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为主要内涵的兵团精神,则是兵团文化的灵魂和核心,是兵团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最主要的特征,也是支撑兵团人在艰苦的环境下始终能履行屯垦戍边使命的关键所在。

(三)维护了新疆稳定。自新中国成立开始,民族分裂势力就在新疆境内外不断制造事端,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新疆极少数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为实现自己的政治野心,配合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中国的企图,心甘情愿地充当他们的棋子,在境内外制造了一系列针对新疆的暴力恐怖事件和政治事件,严重危害了新疆的稳定和发展。面对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和西方敌对势力危害新疆稳定的活动,不论是在20世纪50年代、60年代反分裂斗争中,还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打击暴力恐怖活动和反渗透中,兵团总是站在反分裂斗争的最前沿,成为民族分裂主义分子进行分裂活动无法逾越的一道屏障,有效地维护了新疆的稳定,为国家集中精力进行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条件。

新疆作为我国西北地区的门户。是我国最靠近国际各大政治、宗教势力交会中心和国际“热点”多发地区的省区。新疆这种特殊的区情,使得新疆需要一支亦兵亦民,平时以生产为主,有事时又能招之即来、来之能战的特殊组织,以分担一部分国防任务。兵团独特的组织形式,适应了巩固西北边防的需要。

56年屯垦戍边,兵团成就辉煌,旅途艰辛。几代兵团人用自己辛勤的汗水和无悔的青春,为新疆的稳定和发展,为边防巩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西部大开发以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兵团改革发展稳定工作向纵深推进,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实现长足发展,朝着率先在西北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迈出了重要步伐。

第一,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生产总值从1999年的157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610.69亿元,年均增长11.8%,分别比全国和新疆同期增速高1.8和1.7个百分点;外贸进出口总额比1999年增长了11倍,增速在西部地区名列第一。

第二,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三次产业结构从38:27:35调整到33:34:33,第二产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第一产业;全国最有影响的节水器材、氯碱化工、番茄酱等产业都在兵团。

第三,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30亿元,是兵团成立前45年投资总额的3.7倍,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础设施条件得到很大改观。

第四,生态环境条件明显改善。累计人工造林363万亩,是西部大开发前10年的3倍。新疆天业集团和石河子市分别被列入第一、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单位。

第五,科技教育取得新的进展。先进适用科技在兵团工农业中得到广泛应用。2005年兵团率先在西部地区实现“两基”攻坚目标,石河子大学进入国家“211工程”行列,人均受教育年数超过10年,比1999年提高了2.6年。

第六,城市发展初具雏形。石河子已成为中西部地区最大的棉纺织生产基地,聚氯乙烯生产规模居全国之首。五家渠、阿拉尔、图木舒克3个新建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对垦区和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开始显现。

第七,职工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牧工家庭人均纯收入达到7300元、年均增长1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万元、年均增长8.7%。彻底结束了兵团人住“地窝子”、喝“涝坝水”的历史。

5月中旬召开的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新疆发展稳定面临重大机遇和挑战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为新疆的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创造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兵团党委迅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召开六届四次全委(扩大)会议,并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兵团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目标任务:

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以上,2015年达到1400亿元,占自治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17%;人均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在西北地区特别是新疆区域发展中的影响力明显增强。

经济结构明显优化。产业结构更趋合理,非农产业增加值和就业比重明显提高,三次产业结构达到23:46:31;非公有制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有经济实力和效益进一步提升。

职工群众生活明显改善。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覆盖兵团城市和团场居民、与经济承受能力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健全,人均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职工收入实现与经济同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工家庭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3%和12%。

生态文明程度明显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进一步降低,水域水质达标率、垦区森林覆盖率逐步提高,垦区荒漠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

维稳戍边能力明显加强。职工思想政治素质、职业技能素质、经营管理素质、军事素质及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各级应急处突、反恐维稳能力显著增强,巩固边防、维护稳定作用更加突出。

到2020年,兵团生产总值和人均生产总值在2015年基础上均翻一番,生产总值占自治区的比重提高到20%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成为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区、西部重要的农产品加工及优势矿产资源转换基地、全国向西开放大通道建设中的战略支点以及促进新疆发展、增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载体。

随着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成功召开,随着中央推进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战略的深入实施,新疆迎来了新一轮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高潮。作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组成部分,作为肩负着中央赋予的屯垦戍边历史使命的兵团广大干部职工群众,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更应该认清形势、明确任务,进一步增强推进兵团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责任感、紧迫感,为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而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兵团对口中央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招生考试工作日程
2021年山西省对口升学考生体格检查表
山西省2020年对口升学考试 数学
2021年对口升学考试模拟试题 数学(一)
新形势下兵团精神的基本特征及其践行路径
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1)
防止“带病提拔”,中央放大招
兵团今年引进内地高校毕业生2600余人
60年,铸就不朽精神丰碑
上聚人心 兵团精神领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