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记者 海晨
题记:一直以来,我们的抗糖明星都是通过认真审核,挑选出来的抗糖能手,今天的这位也不例外。现在,让我们走进这个温馨的故事吧。
场景一:
某天下午,编辑部接到这样一个电话,听声音像是位中年男性,语速很快,却很有条理,他说:“怎么样加入你们的糖缘俱乐部呢?具体步骤是什么?会不会太复杂?我想加入是该怎么样呢?”
场景二:
“您好,我是你们的一位读者,我想咨询一下,怎样加入你们的糖缘俱乐部,我爸爸告诉我,入你们的会员要写信告诉你们我的情况,我现在跟你们说说,可以吗?”
这下,我们恍然大悟了,患病的是位23岁的小姑娘。
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故事吧:
“我的女儿是在1993年确认为1型糖尿病的,那时候她才6岁。”这位父亲没有说他当时的心情,也没有抱怨发生在自己身上不幸的事,对于那些最痛苦的事,他全都一语带过了。“那时候孩子很小,根本不知道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是怎样的事情,而且那会儿对于糖尿病的认识也少,加上我们住的地方也不是很发达,我只有自己一点点的摸索,给她控制胰岛素的用量,也曾一度控制的不理想,但好在都过来了。”先生的语速很快,但听得出他一点都不慌张,都不消极。“那时候根本没有什么‘五驾马车’和现在这么多的药物,甚至好多医生都不能确切的给出治疗办法,只说一定要打胰岛素,那么小的孩子,什么都不懂呢。”
“其实这些年来,挺不容易的,看到你们杂志能帮助我们认识一些和我女儿一样的人,让她们能够多多交流,让她们觉得不被孤立。放下杂志,就立刻给你们打电话咨询。”这次的对话持续了很长时间,本打算问问他对于女儿的病情的治疗,有没有自己独特的方法,或是饮食的妙招,但后来我改变了想法,和糖尿病对抗17年的他们,不是单单能用药物就能胜利的,最重要的是心态。可喜的是,这位女孩至今没有任何并发症,可见上苍还是很公平的,因为我听到了他们内心的快乐,那种怎样都无法遮盖也不用炫耀的快乐。
那次通话以后,我就和女孩一直有着联系,有时间会聊聊天,问问她的病情,印象很深的是她一直强调,想要认识些和她一样的人。她的声音很脆很好听,顿时我脑海里立刻浮现出那个女孩的样子,应该是很开朗的性格吧。如果她不说,我永远都不会知道她患1型糖尿病已经17年了。她感慨的说:“我到现在都庆幸我有这么好的一个父亲,从小到大,都是他在照顾我,而且从没有抱怨过,如果没有他,我不知道自己现在会是什么样!”
“他每年会定期给我检查身体,给我用最好的药,定时督促我测量血糖。而且,我最主要的就是乐观,从来不觉的跟同龄人有什么差别,别人能干的我同样比他们做的好。爸爸还给我订了杂志,其实我看的不是很多,但每期杂志爸爸都认真的一个个阅读,他就是我的固定医生。可能是因为从小就是他在帮我控制血糖,我一直觉得他比医生都要了解我的病情,比有的医生懂的都多,有时候也特别的心疼他,这么多年了,他比我更不容易。”
“我女儿很懂事的,从小到大都很乖,这么多年来,在还没有‘五驾马车’以前,我自己就总结出了很多经验,饮食一定要控制,运动必须要坚持要做定期检查,一定要按时服药。”说起这些,我发现他真的是很专业,也由此更加的敬佩他。“另外我女儿的心态特别好,可能也是我们家人都比较乐观,不过对于像她的这种病情,我们最关心的就是她的就业和家庭婚姻问题,她还这么小,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刻,应该要享受生活的。”
故事讲到这里,相信大家都会有些触动吧,这是怎样相亲相爱的一对父女,他们之间的爱已经超越了很多种情感,我不想多说他们是怎样艰难的对付糖尿病的,也不想过多对他们加以评论,我想对话是最真实的,我没有进行太多修改,也没有很煽情,这种最真的感情,是无法用文字表达出来的。
患病是寂寞的,因为没有人会真正的了解你内心有多孤独;患病是痛苦的,因为没有人会真正体会你身体的疼痛;但患病后,你会发现你的家人有多么爱你,你会发现自己是那么坚强,你会由衷的感谢上苍,是的,至少我还活着,而且,会努力活的很好,要比一般人好,要对得起自己受过的苦。
我一直在想,这期的抗糖明星也许应该是患者的爸爸,他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是很少见的,我被这种情感和毅力所折服,更被爸爸的性格所感动,我永远记得他挂电话之前的最后一句话:“有机会来我们这儿玩啊,我们这儿的苹果是全国最好的。其实我也很想去你们杂志社看看,做你们的宣传员,让我们这边更多的人能够了解糖尿病,让像我女儿这样的孩子能够过得更快乐、更充实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