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小准
以部门利益为导向而忽视银行整体目标与效率来设计绩效考核是传统商业银行在管理上的一大弊端,而内部控制评价办法是按照“流程银行”管理的思路来设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将管理部门划分为前、中、后台三个板块,区分定性和定量指标,定性指标将由各板块提供C至A+不等的五个等级的评价,而根据板块的性质以及组合板块的条线不同,同一等级折算的算术分值也不同,因此,在设计模型时,也要相应对基础数据按变量和定量进行划分,而定量还要充分考虑未来的发展变化,具有可扩充性。
为了便于理解,按照上述思路我们可以借助EXCEL,通过建立一个工作簿来生成辅助分析数据,该工作簿至少应当有五张工作表:表一为系数表,即定量因素,如条线的评价等级分值区间、支行的类型、评价结果的算术分值区间等对应关系作出定义,以便日后一旦这些定量发生变动时,所有模型均可自动发生相应的变化,此表的数值一旦确定后,除非评价办法发生改动,否则为固定值;表二为基础数据表,即变量因素,用于每季度录入各条线提供的评价资料,以及补录入上季度评价的资料,此表为每季均需手工录入;表三为计算过程表,该表主要用于装载分析模型,将表二的资料通过函数、根据表一所定义进行换算和统计;表四为评价结果分析表,装载分析模型的结果;表五为评价结果汇总表,根据管理层的需要形成相应的分析统计报表。
根据内控评价办法,评级的综合得分由定性指标折算后的分值和定量指标的算术平均分构成,而各条线的给予的定性评价,又因条线性质的不同,代表不同的折算分值,因此需要经过折算并最终得到综合得分,再由综合得分重新换算成相对应的评价等级:
第一步,条线分值的折算。假定表二的C列为风险管理部提交的定性评价、表一的D列为风险管理部对应的折算分值,则表三中该支行的折算过程用函数表示为:
=IF(基础数据表!C3=″A+″,系数表!$D$5,IF(基础数据表!C3=″A″,系数表!$D$6,IF(基础数据表!C3=″B+″,系数表!$D$7,IF(基础数据表!C3=″B″,系数表!$D$8,IF(基础数据表!C3=″C″,系数表!$D$9)))))
依据类推,得到该支行定性指标评价部门折算得分。
第二步,计算综合得分。在得到定性指标的折算得分后,定量指标则可由AVERAGE函数计算定量指标的算术平均分并乘以20%得出,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之和即为综合得分。
第三步,初步确定评价等级。按办法规定,评价等级根据综合得分按区间进行划分(如综合得分在80至90分之间的其内部控制评价等级为B+级),假定表二K列为综合得分、表一的O列为综合得分折算分值区间,则表三中该支行当期内部控制评价等级可用函数表示为:
=IF(K3>系数表!$O$5,″A+″,IF(K3>系数表!$O$6,″A″,IF(K3>系数表!$O$7,″B+″,IF(K3>系数表!$O$8,″B″,IF(K3<=系数表!$O$9,″C″)))))
第四步,评级结果的修正。考虑到各条线的评价角度与尺度不尽相同,需要设定一些限制性因素,如为体现“合规优先”的理念,某一支行即使综合得分折算后的评价等级在A级或以上,但由于合规部门的定量评价低于80分,即该支行最高的评价只能为B+级。假定表二的K列为合规部提交的定量评价、表三的C28单元格为装载该支行的合规限制因素,该单元格的值用函数表示为:
=IF(OR(基础数据表!K3<=80),″合规风险″,″″)
由于限制因素可能有多个,假定表三的C28至I28分别用于表示是否存在合规、授信、监察、会计风险的限制,则该支行的限制性因素为:
=CONCATENATE(″受″,C28,E28,F28,I28,,″限制不能评为A级或以上″)
如某一支行的会计风险评价在B级或以下的,则显示其限制因素为“受会计评级限制不能评为A级或以上”,最终的评价结果,需要情况限制性因素对结果进行手工的修正,以确保结果的科学性。
通过上述获得大量基础数据后,可以根据需要设计各种各样的分析模型,如通过与前期数据以及与全行平均水平进行比对,可以得到小型支行的情况分析、新设支行的情况分析表等,以通过自动查找各类风险评价异常变动的情况,自动标注并生成“需要高度关注的支行”情况表的分析模型为例,试述如何构建分析模型:
第一步,查找业务风险评价后三名的支行。由于各分行管辖的支行数量不一致,因此在表一中应对后三名的进行标注,如某单位有二十个支行,则倒数三名分别为20、19和18名。例如,假定表一的B48单元格为倒数第三名的定义、表三的M56至P75单元格分别为二十支行的业务风险控制评价名次、会计风险控制评价名次、管理风险控制评价名次及支行名称四项分值,则可用函数寻找业务风险评价倒数第三名的支行名称:
=IF(ISERROR(VLOOKUP(系数表!$B48,计算过程表!$M$56:$P$75,4,FALSE)),″″,VLOOKUP(系数表!$B48,计算过程表!$M$56:$P$75,4,FALSE))
使用ISERROR函数,要考虑到在排名相同的情况,为方便下一步合并同一支行存在不同情况奠定基础。
第二步,参照上述的方法,分行查找会计风险评价、管理风险评价排名后三,以及综合得分、综合排名较上一报告期降幅度最大的三个支行。
第三步,上述方法查找出符合五个方面变动原因的支行,由于存在某个支行同时符合多个方面的原因,因此需要对相同的支行名称进行合同,假定U3至U17单元格为经初步确定的十五个符合条件的支行,则可以通过数组予以合并,如V3单元格的公式为:
{=INDEX(U:U,SMALL(IF(MATCH(U$3:U$17,U$3:U$17,)=ROW($1:$15),ROW($3:$17),4^8),ROW(1:1)))&″″}
V4至V17单元格仅需要变动最后行号参数即可。
第四步,汇总变动原因。经过筛选并合并同名支行后,再通过VLOOKUP函数将该支行的变动原因予以标注,最后通过CONCATENATE或SUBSTITUTE与TRIM函数组合等方式汇总。
第五步,在表中生成“需要高度关注的支行情况表”,将所查找到的支行的业务风险、会计风险及管理风险与全行平均、全行最高及上一季度的比对分析,并运用“条件格式”标注应加以重点关注的情况。
EXCEL还可以根据需要生成图表,如全行各类评级的情况的分布图等,亦可直观反映当期全行内部控制整体水平,由于各行的需求不尽相同,此不再赘述。
事实上,EXCEL的统计分析函数相当多,有了基础数据,可根据实际要求生成各种综合分析报表,甚至可以非常直观看到个别管理部门对内部控制评价是否重视,评价结果是否客观科学等。
限于篇幅,笔者仅能通过几个简化的示例,来阐述借助EXCEL的函数逐步建立有效的分析模型,通过这样辅助模型,在录入基础数据后,可迅速找到分析的重点,有针对性的撰写内控制度评价报告,以期让管理层获取更多有效的信息,从而合理保证内部控制措施得到有效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