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旭东 代从跃
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普外科(650224)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最为常见病和多发病。自1887年Bassini首创运用疝修补术以来,随着医学水平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腹股沟疝有了更深的认识,手术方式得到了改进,无张力疝修补的疗效极大的提高,使疝的复发率明显降低[1]。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对63例患者行Millikan术式和Rutkow术式治疗腹股沟疝,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2006年8月至2009年4月期间,云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共收治腹股沟疝患者63例,其中男性57例,女性6例,年龄35~68岁,平均年龄58.2岁。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行Millikan术式,对照组33例,行Rukow术式。两组在性别、年龄、发病情况等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所选病例根据《成人腹股沟疝、股疝和腹部手术切口疝手术治疗方案》的诊断标准[2]。
所有病例均采用1%的利多卡因15~20mL分层局部浸润麻醉,术前常规肌内注射哌替啶50mg[1]。修复材料选用美国BARD公司的疝环充填物及网状补片。
1.3.1 对照组
疝囊游离并高位结扎后将疝囊翻入内环口,并注意保护髂腹下、髂腹股沟神经和腹壁下血管,在内环口处环形切开腹横筋膜,游离腹膜前间隙至合适大小。置入Bard特大号网塞,平片内侧固定于联合腱,外侧周定于腹股沟韧带[3]。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方法的基础上,在处理疝塞方式上进行了改良。
数据处理上使用SPSS10.0进行χ2检验,组间用t检验。
观察组为30~70min,平均时间45min。对照组为40~60min,平均时间40min。无显著性差异。
观察组:术后阴囊水肿、切口疼痛、尿潴留、术后异物感共6例。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共13例。高于观察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
随访6~12个月,两组均无复发病例。
术后出院时间24~72h,平均45.8h。对照组中术后异物感患者症状持续7d左右后自动消失,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无张力疝修补概念的提出被誉为现代疝治疗的里程碑[1]。局部麻醉对全身影响小、安全性高、适应证广,同样适用于合并心、肺疾病不能耐受全身麻醉或椎管内麻醉的患者。
我们在临床应用中体会到Millikan术式特点如下:①加强了腹膜囊,耻骨肌孔修复效果明显;②在腹膜前间隙、疝环处及腹股沟后壁处进行多重修补;③防止了网塞移位,脱落,降低了复发率及术后异物感;④手术避免了腹腔镜下修补所需的全麻[3];⑤操作简单,费用较低。
①熟悉腹股沟区生理解剖,手术时避免损伤神经和腹壁下血管;②根据疝的类型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近年来,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术后并发症主要包括硬块样凸起,切口局部疼痛,局部异物感等,处理起来极为繁琐。外科医生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选择一种方法简单、术后恢复快、异物感相对轻的手术方法[2]。
综上所述,改良Millikan术式较传统方法提高了患者术后的舒适性,并且简单易学,适用于各型腹股沟疝[4]。其更加强调腹横筋膜的修补,将外瓣展开于腹膜前间隙,加强了腹膜囊,使局部压力分散,减轻了腹股沟区的压力[5]。我们认为高位游离疝囊,充分游离腹膜前间隙,网塞和平片正确、可靠的固定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1] 徐建,王苏.局麻下Millikan术式在腹股沟疝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1):62-63.
[2] 焦学信,蒋志刚.Millikan改良网塞腹股沟疝修补术临床应用[J].临床外科杂志,2008,16(7):499-500.
[3] Keith W.Millikan Brice Cummings Alexanaer Doola.Millikan[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5,10(6):550-552.
[4] 谭明,戴春.改良Millikan式网塞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08,46(34):23-24.
[5] 张松.疝环充填式(Rutow术式)与改良疝环充填式(Millikan术式)在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当代医药,2009,16(20):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