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神学:女性主义神学家鲁塞尔的生态思想探究

2010-07-01 05:48李瑞虹
世界宗教研究 2010年3期
关键词:神学基督教女性主义

鲁塞尔的生态女性主义神学思想植根于基督教传统神学和女性主义思潮,所以在她的思想中既可见传统神学的痕迹,又能找到近现代女性主义运动的因素;同时由于她深受民权运动、解放神学等社会运动的影响,其思想中还包含着对阶级压迫、种族歧视等社会不公现象的批判。

关键词:鲁塞尔绿色神学

民权运动解放神学

作者:李瑞虹,宗教学博士,团结出版社编辑。

从20世纪开始,人类同自然环境间的关系发生了深刻转变。当人类为征服自然而欢呼时,却猛然发现被改造的地球似乎越来越不适合人类居住了。当气候异常、环境灾难频发、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等问题越来越多地困扰着人们时,人们终于意识到人类自身的活动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为生态危机的爆发埋下了种子。到20世纪末,这颗种子在人类活动的催生下开始萌芽,并显示出其强大的破坏力,这是自然对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所做出的“反应”。现在,这一“反应”已严重影响到人类的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甚至人类的生存。于是,以探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目的的理论与实践探索,就成为当今世界所共同关注的事业。

生态女性主义神学便是在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应运而生的。这一神学思潮融合了女性主义、生态学和基督教的思想,站在女性主义、基督教神学的视角来分析生态危机产生之根源,并以此为基础寻求解决之道。其中,美国天主教女性神学家萝斯玛丽·雷德福·鲁塞尔(Rose-mary Radford Ruether,1936~)就是其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一、对辖制思想的批判——鲁塞尔生态思想的起点

在鲁塞尔的生态女性主义神学思想中,有一个贯穿始终的线索,即对基督教文化中男性辖制女性和人类辖制自然的批判。这便构成了她整个思想体系的起点。

所谓辖制,既是一种意识形态,也是一种实践体系。它与性别主义相关,同时也关涉到种族歧视、阶级剥削、文化差异以及人类对自然的压制。我们可以从等级制、男性中心论、人类中心论等思想观念中找到辖制思想的痕迹。

那么这种辖制传统的根源又在哪里?鲁塞尔对此的解释就是:把灵魂和肉体、精神和物质、人类和自然、男人和女人对立起来的二元论思维方式,以及把男人、灵魂、精神视为高于女人、肉体、物质、自然的存在,且前者应当统治后者的父权制思想是导致辖制思想存在的最根本原因。

至于二元论和父权制思想的根源,鲁塞尔则指向了犹太教和希腊哲学。一方面,犹太教强调父上帝对人类世界的统治和拯救,并以其神圣性来削弱人们对物质世界的向往,激发人们对上帝之城的向往。这一宗教理念不仅把男性提升到高于女性的地位之上,同时也赋予与上帝相关的精神和灵魂等概念以超越于肉体、物质之上的特性。据此,轻视女性、忽视物质世界、看重来世的宗教情怀就成为信徒内心世界的主导。另一方面,鲁塞尔认为希腊哲学的代表人物柏拉图(约公元前427年~前347)及其理念论是造成基督教思想中二元论思维方式的重要原因。按照这一观点,“理念世界与感觉世界是相互对立的,且前者是美好的,即使是那些可以到达理念世界的灵魂也应当被多加赞美;相反,感觉世界则是不好的次等世界,应当予以抛弃,尤其是那些沉迷其中的肉体。”

鲁塞尔认为,从犹太教和希腊哲学中吸收了二元论思维方式和父权制思想之后,基督教又结合其神学思想和哲学思潮对之进行不断地发展与完善,最终使男人对女人的统治、人对自然的辖制神圣化、合法化。如其所述:

基督教传统中,男人是理性、灵魂、精神的象征和承载物,他们和上帝更为接近,而女人则是肉体和物质世界的象征,是堕落和欲望的载体,她们和自然更为接近。这种观念造成了文化与自然、男人与女人间的巨大鸿沟,使辖制成为这些二元对立关系的基本模式,并获得了神学上的认可。到了17世纪、18世纪,人类科学革命赋予人类更多的开发自然的能力,加速了对自然世界的侵犯,也巩固了人对自然世界的统治;与此同时,当时的哲学家笛卡尔所创立的身心分离、理智胜于感性的激进二元论思想则使那些把自然和女人当作利用和愉悦对象的社会观念得到进一步地加强。

基督教对二元论和父权制的利用及发展,加重了基督教世界对物质世界的轻视,最终形成了重精神轻肉体的世界观,为后人漠视自然权利、肆意掠夺自然资源埋下了伏笔。

故此,她声称唯有消除二元论与父权制思想的影响,辖制传统才能被打破,女性和自然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解放。那么,如何才能摆脱二元论和父权观念的影响。鲁塞尔认为,重点在于基督教所信奉的上帝的父亲形象的转变。通常以男性形象出现的上帝,间接地造成了人类社会中父权体系在宗教上的合法性,并以此为基础形成了上帝统治男人、男人统治女人、人(男人)辖制自然的等级制度,而这一等级制度又与造成了人辖制自然、男人辖制女人之现状的人类中心主义和男性中心主义密切相连。所以,改变这一关系锁链,对于改变妇女地位、维护人与自然之和谐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在鲁塞尔看来,使这一关系锁链发生改变的根本,就在于对上帝的形象进行重新定位。不过,鲁塞尔转换上帝形象的核心不在于以女神来代替父神,而是建议人们尽早摆脱性别主义之藩篱,运用整体论思想,摒弃上帝在性别上的分化。为此,她提出了“神/女神”(God/Ess)的概念,又称为“原初的母体”(Primal Matris),来代替原有的父上帝。鲁塞尔将其解释为:“新存有”、“既非压抑性的存在,亦非无根基的超在。”

根据鲁塞尔的表述,这一“God/Ess”概念具有以下几个特性。其一,“God/Ess”的形象中包含有女性角色和女性经验,同时它也把社会底层的民众和劳工阶层的活动囊括在内。其二,“God/Ess”的语言不能再使用以前父权时代的语言和方式来对男性和女性的社会角色进行界定,并使之合法化。其三,“God/Ess”这一概念并不含有父母的形象及性格特征。对此,鲁塞尔解释道:“虽然父母的形象能够使上帝获得形象上的真实性,从而唤起人们对亲情的共鸣,但是以父母形象来诠释上帝存在着明显的负面影响。”在她看来,若把上帝看作父母,这就意味着在上帝与人之间存在着一种永恒的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而这样的神,很有可能成为不愿看到子女长大的、神经质的父母。而且,这样的上帝会把成熟后的人类所具有的责任感和自主性视为对上帝的严重亵渎。”鲁塞尔认为,父权神学就是通过上帝的父母形象来延长人类内在灵性的不成熟阶段,通过把人的自主性和自由意志视为罪恶来加强对人的控制。所以,如果继续把“God/Ess”与父母形象相联系,那么“上帝的父母式的语言则会强化父权的力量,而不是把人们从中解放出来。”据此,鲁塞尔又进一步提出,基督徒应当改变过去使用的对上帝的称呼,而要称呼上帝为“救赎者”、“释放者”和“养育全人类者”。只有在此种语境之下,才能显现出“God/Ess”的创造者和存在之源的身份。鲁塞尔的此种主张意在拉近上帝和被造物之间的联系,改变其高高在上的旧有形象,代之以内在于世界万物之中且与世界紧密相连的上帝形象。

鲁塞尔提出的“God/Ess”观念既是对传统上帝形象的颠覆,也是对其他女性主义者坚持

猜你喜欢
神学基督教女性主义
女性主义的三次浪潮
Feminism in The Princess Focused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ncess and Her Father
维多利亚的自然法思想对基督教国际秩序的影响
中世纪神学美学评述
中西方宗教文化之映射
试析多神教学者眼中的“叛教者”皇帝拜占庭皇帝朱利安研究系列论文之三
浅谈古希腊艺术,基督教艺术与文艺复兴艺术间的关联
罗马法人格权与胎儿权利的神学基础
女性主义的东方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