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潮萍
小儿腹痛是儿科临床上常见病多发病,且常起病急进展快,部分需紧急处理,若误诊漏诊会对患儿造成严重伤害甚至危及生命。笔者就我院2009年1月~2010年7月门诊及住院的腹痛患儿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91例,女78例,年龄4月至10岁,其中4个月至3周岁146例,3至10周岁23例。
1.2 检查方法 采用logeq7和Agilent ImagePoint HX彩色超声诊断仪,用3.5HZ的凸阵探头和7~10HZ的线阵探头。患儿仰卧位,充分暴露腹部,先用3.5HZ探头常规检查整个腹部,然后用高频探头再逐步检查,重点检查疼痛部位,观察病变区病变的大小、形态、边缘情况及内部回声等声像图特征,后进行彩色多普勒检查,观察病变内部及周边血流显示及分布情况。
169例患儿中,肠套叠86例,其中同时伴局部淋巴结肿大63例,伴局限性肠管扩张3例;肠系膜淋巴结炎40例;急性阑尾炎15例,其中同时伴局部淋巴结肿大9例,伴局限性积液2例;肠梗阻5例,肾结石12例;胆结石9例,脾破裂2例。
超声声像图特征:
2.1 肠套叠(图1)二维超声显示为不均质团块,横断面显示为同心圆或靶环征[1],纵切面可显示套入部肠管长度,彩色多普勒:套入早期肠壁上血流较丰富,晚期肠管坏死时,局部无血流。部分病人在肠管附近可见多个大小不等的肿大的淋巴结,部分病人套入近端肠管扩张。
图1 肠套叠
2.2 急性阑尾炎 可见右下腹阑尾呈蚯蚓状或腊肠样条状低回声区,阑尾管壁增厚,管腔内可见积液,回盲部根部或阑尾腔内可见伴有声影的粪石回声(图2),部分阑尾周围可见低回声暗带包绕,加压探头超声莫菲氏征阳性,条状低回声内未见肠管蠕动,彩色多普勒:周边可有血流信号,也有部分患儿伴有局部淋巴结肿大,部分患儿伴有腹腔少量积液。
2.3 肠系膜淋巴结炎 在右下腹和/或脐周可见多个低回声结节,边界清晰,形态规则,呈圆形或椭圆形,最大27mm×16mm,大多长/短径<2,这与书中所说相符[1]但也有部分长/短径>2,部分淋巴结可融合,可见丰富血流,纵切时可见垂直于淋巴门的血流信号呈放射状延伸至皮质,PW测为低速低阻的血流。
2.4 肠梗阻 梗阻以上部位的肠管扩张,管腔内径增大,小肠内径>20mm,结肠内径>25mm,肠蠕动异常,近段肠蠕动频繁,伴液气体的逆流及旋流,有的可伴少量腹腔积液。
2.5 胆囊结石 胆囊内可见数个大小不等的强回声团块,有的后伴声影,有的后无声影。
2.6 肾结石 一侧或双侧肾内可见强回声团块,结石小时可无声影,结石>5mm常伴声影。
图2 急性阑尾炎(伴阑尾腔内粪石)
2.7 脾破裂 脾内可见低回声区,有的可见脾包膜回声中断,腹腔可见积血。
在急腹症患儿中,由于小儿不能准确地用语言来表达腹痛的部位,疼痛的特点,加上检查不配合,常给疾病诊断带来困难,超声检查对小儿急腹症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已成为一行之有效的诊断手段,对于腹痛中最常见的肠套叠,超声诊断尤佳,它不但可准确地诊断出是单套还是复套,套叠所在部位,肠管套入的长度,套叠近段肠管有无扩张,肠管壁血运情况,还可指导复位,并可追踪观察复位效果。由于小儿腹壁比较薄,脂肪组织较少,高频探头对腹腔内结构分辨力高,可以直观地显示肿大的淋巴结大小,形态,数目,内部回声,彩色多普勒可显示淋巴结的血流情况,对明显肿大的阑尾或伴有周围积液的阑尾显示率较高,但由于阑尾位置变异较多,加之小儿阑尾极易穿孔,因此未找到阑尾,也不能轻易排除阑尾炎。对于肠梗阻患儿的检查,除可观察扩张肠管大小,蠕动情况,有无腹腔积液,还可追综梗阻部位,为临床提供帮助。由于奶粉问题,现胆囊结石及肾结石患儿增多,彩色对胆囊结石及肾结石显示率几乎100%,若早期发现,小的肾结石可通过治疗可排出。胆囊结石形成早期,在胆泥阶段,通过治疗也可排出,本人在工作中,已碰到5例患儿复查B超,胆囊恢复正常。外伤所致脾破裂,病情危急,超声检查可诊断出损伤程度,腹腔出血情况,为临床是否手术提供依据,已为临床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总之,对于急腹症患儿,彩色超声为首选检查方法,但对于腹腔积气较多和疑有阑尾炎,但阑尾肿大不明显的,超声检查不满意,需结合其他影像学检查。
[1]周永昌,郭万学,超声医学[M].5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6:1007-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