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 毅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妇女儿童医院 541001)
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PHN)是由多种病因致生后肺循环阻力不下降,肺动脉压力升高,临床表现为严重青紫、低氧血症等,病死率高。目前国内对该病最好治疗方法是高频震荡通气、一氧化氮(NO)吸入及体外膜肺等,但基层医院大多仍使用常频呼吸机,而NO吸入受气源及费用限制、体外膜肺技术条件要求高尚无法在基层医院开展。本院自2005年5月开始应用米力农(二联吡酮)治疗新生儿PPHN 31例,取得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1一般资料 选择2005年5月至2009年5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诊断为PPHN的患儿31例,其中男18例,女13例;早产儿7例,足月儿19例,过期产儿5例;出生体质量小于2.5kg 7例,2.5~4.0kg 21例,≥4.0kg 3例;重度窒息12例,胎粪吸入综合征11例,心功能不全3例,呼吸窘迫综合征5例。均排除严重先天性心血管畸形、膈疝及肺发育不良等。
1.2PPHN诊断标准 (1)持续低氧血症,动脉血氧分压小于50mm Hg或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85%,常规机械通气下纯氧吸入15min青紫仍无明显改善。(2)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利用PPHN患儿的三尖瓣反流,以连续多普勒超声测定反流流速,以简化柏努利方程计算肺动脉压:肺动脉收缩压=4×反流血流速度的平方+中心静脉压(假设为5mm Hg)。当肺动脉收缩压大于或等于75%体循环收缩压时,可诊断为肺动脉高压[1]。
1.3治疗方法 本组患儿均给予常频机械通气、镇静等治疗,呼吸机采用同步间歇正压通气模式,参数:吸气峰压25~31 cm H2O,呼气末正压3~6cm H2O,呼吸频率60~80次/分,吸氧浓度95%~100%。在此基础上给予米力农维持量静滴,剂量为0.375~0.75μg·kg-1·min-1,从最小剂量起始,根据病情调整剂量,以微量输液泵持续静滴1~3d。所有患儿治疗期间均使用心电监护仪监测心率、呼吸、血压、SpO2,间断检查血气分析,治疗后2~7d复查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监测肺动脉收缩压。对治疗前、后SpO2、血氧分压(PaO2)、吸氧浓度、平均动脉压、心率等进行对比分析。
1.4疗效评价 (1)治愈:青紫缓解,SpO2≥95%,肺动脉收缩压小于30mm Hg;(2)好转:未达到上述指标,但SpO2提高大于10%,肺动脉收缩压下降大于10mm Hg;(3)无效:青紫无缓解,SpO2无提高甚至降低。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组31例患儿中治愈9例(29.0%),好转11例(35.5%),无效11例(35.5%),总有效率为64.5%。应用米力农治疗后24hPaO2、SpO2逐渐升高,吸氧浓度逐渐下降,平均动脉血压、心率无明显波动(表1)。治疗后2~7d复查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示肺动脉收缩压不同程度下降,由治疗前的(52.9±11.7)mm Hg下降至(46.1±10.2)mm 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米力农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变化[n(%),n=31]
国内报道PPHN发病率为0.19%,是胎儿出生时或出生后肺血管正常松弛发生障碍,肺循环阻力超过体循环阻力,右心血流经由动脉导管或卵圆孔向左心分流,从而导致严重的低氧血症和心功能不全,甚至危及生命。窒息、先天性心脏病、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因素可导致肺动脉高压。围生期窒息所引起的急性缺氧是最常见原因之一,本组资料与之相符。急性缺氧及其所引发的肺动脉压力升高可导致心肌损害甚至发生右心衰竭。有研究发现,新生儿心肌细胞处于未成熟阶段,易受压力损伤。由于心脏储备低、压力负荷过高时可致心肌收缩障碍,心肌细胞数量少、肌原纤维稀疏、可致心肌收缩慢且弱、心肌顺应性差,心肌自律传导神经不成熟等这些结构与功能的未成熟均导致新生机体易因压力过高而受损,而右心室对压力可能更敏感[2]。
米力农是磷酸二酯酶抑制剂,被认为是NO供体类药物,为新型正性肌力收缩药,具有正性肌力和扩血管作用。儿科临床上被作为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后常用扩血管药物之一[3],治疗新生儿PPHN少有报道。其正性肌力作用机制为促使环磷酸腺苷(cAMP)水解减慢,调控心肌内膜钙通道,使更多钙离子进入细胞,同时肌质网释放钙离子增加,产生正性肌力作用。其不同于传统的洋地黄等正性肌力药物,能克服洋地黄使用中心率增快、心肌耗氧量增高等缺点。扩血管作用与其使平滑肌细胞内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增加有关。米力农能使动脉和静脉平滑肌松弛,血管扩张,改善大脑、小脑、肺、肾血流,并降低肺循环阻力[4]。
新生儿PPHN时往往合并右心衰竭,重症患儿尚有左心衰竭,治疗的主要目的在于维持体循环压力、降低PPHN。硫酸镁、酚妥拉明等治疗新生儿PPHN的药物均有降低体循环血压的不良反应,应用时需配合多巴胺等正性肌力药;而应用洋地黄治疗心力衰竭时剂量大有可能引起洋地黄中毒,故新生儿PPHN的药物治疗较为棘手。米力农则正好兼顾了正性肌力和扩张肺血管的作用。本组资料显示,短期应用维持量米力农治疗新生儿肺动脉高压总有效率为64.5%,治疗后24h PaO2、SpO2逐渐升高,吸氧浓度逐渐下降,治疗后2~7d复查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示肺动脉收缩压不同程度下降。有研究认为,静脉应用米力农扩血管作用并无选择性,在降低肺动脉压力的同时也降低体循环压力,但有致心律失常的不良反应,本组病例在用药过程中监测平均动脉压、心率无明显波动,无1例发生心律失常,可能与用药剂量小、时间短有关。
[1]杜立中,魏克伦,孙眉月.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诊疗常规[J].中华儿科杂志,2002,40(11):438.
[2]徐校华,黄国英.新生儿低氧性肺动脉高压的发病机制研究[J].国际儿科学杂志,2008,35(6):548.
[3]杨超,谭益,唐胜军.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外科治疗[J].重庆医学,2008,37(4):372.
[4]韩秀珍,孙妍.米力农治疗小儿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07,9(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