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焦宏彤
岁末年初,两则消息的发布为2009年“中国乳业恢复形势良好”这一整体走势划上了一个很不圆满的句号。这两则消息分别是:2009年12月31日,上海市食品安全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布信息称,上海熊猫乳品有限公司因涉嫌生产、销售三聚氰胺超过国家标准的乳制品,被监管部门依法查处。两个月之后的2010年2月6日,宁夏彻查问题乳粉专项整治行动情况通报会对外界表示,吴忠市天天乳业有限公司已被责令停止销售、限期整改。据报载,2009年6月,吴忠市天天乳业有限公司接受了外省一家企业抵债的170.575吨问题乳粉,于2009年7月到11月期间,将其中的164.75吨更换为本企业包装,更改生产日期,销售到内蒙古、福建、广东3省区的5家企业。目前,164.75吨乳粉中有5.825吨原包装乳粉被吴忠市质监部门异地封存,66.125吨问题乳粉召回并被异地封存,其余部分正在采取召回措施。
2009年,中国乳品行业“恢复”了整整一年,在这一年中,每次乳品抽查都以三聚氰胺为重点抽检项目,每次抽检的结果几乎都显示:合格。而乳品企业这一年,都埋头忙活“奶源建设”,看这架势,是要下决心彻底解决奶源质量上的掣肘问题。毒奶粉事件再次爆发,让人感觉不可思议。
在领教过三聚氰胺的厉害后,消费者会经常发问:现在的奶粉是不是还会含有三聚氰胺?哪个牌子的奶粉安全可靠?看来消费者的担心并不是杞人忧天,就是在这个全面督查、全面恢复的2009年的最后一个月,三聚氰胺奶粉再次重出江湖,闯入人们的视野。
这两起三聚氰胺奶粉事件,无疑再次打击了消费者对乳品行业刚刚恢复起来的一点点信心。人们不禁要问,三聚氰胺为何屡禁不止?
对此,有乳业专家分析认为,在“三鹿奶粉”事件爆发后,有一些无良经销商手上的“毒奶粉”并没有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忍痛”进行销毁。缺乏诚信的企业可能认为,事发一年之后,监管放松了,就可以拿出来制作成奶粉堂而皇之地卖给消费者了。
毒奶粉重新走上市场,让人们再度对乳品行业心存忧虑,也再次让人们对监管部门提出质疑。问题奶粉均是使用了此前被查出含有三聚氰胺的奶源所致。很显然,政府有关部门对于这批当时处于生产与终端环节中间领域的问题奶粉并没有追根溯源。问题产品从企业售出后,卖给了谁?显然并没有真正落实清楚。也正如许多人的质疑,三鹿之外的涉嫌三聚氰胺的乳品企业,为何只召回,不销毁,虎头蛇尾?这些监管上的空白,或许也导致了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的再次发生。
三鹿事件后,结石患儿赔偿怎么具体落实,召回的问题奶粉如何销毁这些问题都是消费者最关心的。三鹿事件中,患婴的赔偿因为三鹿的破产而无从索要,这是留给社会的后遗症。而对问题奶粉“只召回不销毁”,或只负责召回却不管销毁,则是留给整个行业的后遗症,后遗症将有可能随时再次引发毒奶粉事件。
让人难以理解的是,三聚氰胺已将6名婴儿置死、30万婴儿致病,就是在患婴家长心仍滴血的时候,再次发生了毒奶粉事件。这些无良商家,通过倒换包装、套用批次的方法,将问题奶粉改头换面再次放上货架,全然置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于不顾。
新的《食品安全法》规定,企业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发生的任何食品安全事件,当事企业都是第一责任人。另外一个方面,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也应落实到位,多部门配合要不留死角,否则留下后遗症,说不定就会成为“定时炸弹”。宁夏天天和上海熊猫之后,是否还会有乳品企业“粉墨登场”?还有多少三聚氰胺奶粉在“潜伏”?这些问题都迫切需要得到政府监管部门的有力答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