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烧伤危险因素分析

2010-06-20 08:39吴晓峰李卫陆平言
中国临床医学 2010年4期
关键词:电解质休克成人

吴晓峰 李卫 陆平言

(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化学伤害应急救治中心烧伤科,上海 200540)

小儿烧伤为小儿创伤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因此,小儿烧伤的救治与预防有重要意义。小儿具有独特的解剖生理特点使其烧伤过程和治疗均与成人不同。本文回顾性分析2002—2007年我科住院小儿烧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小儿烧伤的特点,寻求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

1 资料与方法

2002—2007年我科收住共187例小儿烧伤患者。根据年龄分期:0~3周岁为婴幼儿期,4~7周岁为幼童期,8~12周岁为儿童期。按烧伤严重程度划分:总烧伤面积小于10%为轻度烧伤,10%~29%为中度烧伤,30%~49%为重度烧伤,大于50%为特重度。致伤原因:将热水、热汤、热粥烧伤等归为热液烫伤,其他按烧伤原因划分。

2 结 果

本组187例烧伤小儿中婴幼儿期患儿129例(68.9%),幼童期患儿38例(20.3%),儿童期患儿20例(10.7%);其中男性 109例,女性 78例,男女比例1.39:1。烧伤患儿的具体年龄分布见表1。

本组患儿的烧伤主要由生活中意外引起,热液烫伤138例(73.7%),火焰烧伤33例(17.6%),化学烧伤9例(4.8%),电烧伤7例(3.74%),热液烫伤与其他伤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婴幼儿期与其他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表1 187例小儿烧伤年龄分布(例)

表2 不同年龄组烧伤原因分析(例)

轻度烧伤 84例(44.9%),中度烧伤 89例(47.6%),重度烧伤 8例(4.27%),特重烧伤 6例(3.21%);烧伤部位以四肢为主要部位共78例,以头面颈部为主要部位共65例,以躯干为主要部位共44例。

烧伤合并休克27例(14.4%),合并惊厥23例(12.3%)。

痊愈105例(56.1%),治疗患者要求出院者81例(43.4%),死亡1例(0.5%)。

3 讨 论

小儿烧伤多发生在1~3岁年龄段,本组187例中,1~3岁117例,占62.6%。该年龄段小儿对危险因素认识不足,好动、好奇心强,走路动作不协调,回避危险因素反应慢,发生意外时完全无自我保护能力。随着年龄增长,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小儿好奇心重,贪玩耍,虽然其身体及智力等逐渐成长,但对热、易燃易爆、电和化学腐蚀物品等的危害性的认识并不十分清楚;而家长安全责任心不强、监护不细致、防护意识差,是导致小儿烧伤的主要原因。家庭、户内是小儿活动的主要场所,家长放置物品不当,如将水瓶、茶壶等放在小儿经常出入容易拿到的地方,加之监护人疏于监护而发生烫伤。家长粗心大意误将开水当温水给小儿洗澡或开水桶翻倒也是引起小儿烫伤常见原因之一。本组中1例4个月婴儿因婴儿车放置于摆放热水瓶的桌边,其母亲冲开水时铜壶手柄突然断裂导致满壶开水倾倒在熟睡中的婴儿身上,致全身80%烫伤,最终抢救无效死亡,教训深刻。

小儿火焰烧伤多在寒冷季节发生,多由衣物着火、鞭炮火焰所致。烧伤的部位主要是四肢以及头面颈部,因四肢、头面颈部是暴露部位,更容易遭受外来致伤因子的侵袭,而小儿防范意识及躲避能力差,这些部位最先接触致伤源而受伤。

家长加强责任心和防护意识对预防小儿烧伤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对小儿加强早期教育,从小树立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培养识别潜在危险和躲避危险的应变能力[1]。防止和减少小儿烧伤是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提高监护人的科学、卫生和文化知识及生活常识,增强责任心十分重要,家庭、学校、幼儿园应共同加强对小儿的管理教育。在科学生活知识和安全意识的宣传和普及方面应加大力度,家庭和社会要为小儿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活动场所,只用这样才能有效地防止或减少小儿烧伤的发生。

由于小儿皮肤比较薄嫩,故相同温度烧伤造成的损伤深度较成人更深,易合并感染进一步加深创面。但经过早期恰当的创面处理,创面的间生态组织可以因得到保护而发生逆转,但也可以因处理不当而进行性加深。同时由于小儿的再生能力较强,如治疗方法恰当,相同深度创面的愈合时间较成人短,减少了后期并发症,有利于肢体外观及功能的恢复,降低肢体致残率,有利于小儿身心健康发展。

小儿烧伤休克是烧伤初期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在烧伤所有并发症中,休克的发生率最高,它的发生将给整个烧伤病程带来一系列连锁负效应。由于小儿各器官发育未臻完美,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发育不全,而小儿体表面积相对大,代偿能力低,因此小儿的调节机能及对液体丢失的耐受性均较成人差。烧伤以后由于疼痛、脱水、血浆丢失、电解质失调所造成的全身紊乱远较成人为重,小儿烧伤后休克发生率也比成人高。小儿烧伤休克的发生与年龄及烧伤程度有关,年龄越小,烧伤休克的发生率就越高。如果小儿烧伤伴有头面部烧伤,就更容易发生休克,这是因为头面部血液供应丰富,小儿头围大,血浆样液体的渗出要较相同烧伤面积的其他部位多。小儿烧伤休克最早发生在伤后2 h,因此伤后千万不能延误治疗时机,尽快进行抗休克补液是烧伤休克治疗成功的关键[2]。病情比较重的小儿烧伤患者需特别注意休克的临床表现,及时检查血电解质,予正规补液治疗,按需补给所缺的电解质、及时纠正酸中毒非常重要,否则易引起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甚至发生脑水肿、肺水肿,后两者为小儿烧伤后休克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本组患儿中有27例发生休克,我们重视小儿休克的体液复苏及创面处理,根据病情调整补液量,使其平稳度过休克期,并缩短了休克期的时间。

小儿的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均不够成熟,烧伤患儿的免疫功能则更加低下,自身调节能力又不完善,所以机体不仅易发生内环境失衡,更易发生感染。病程越长,烧伤越严重,越易发生感染。小儿烧伤后容易发生高热,其主要原因是小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创面毒素吸收或感染易导致小儿高热,在治疗中应注意防止因高热引起的惊厥。本组1例死亡患儿因感染控制困难,最终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烧伤后早期是全病程中突出的易感期,积极预防及控制感染,及早消灭创面,有计划地早期切削痂手术,减小坏死组织毒素的吸收,可有效减少高热及感染的发生。重视小儿独特的生理特点,重视小儿烧伤的体液复苏与创面处理,可以防治休克的发生,防止创面进行性加深,这对减低肢体致残率与对小儿生理、心理影响,及减轻家庭及社会经济负担均有重要意义。

1 于淑静.76例小儿烫伤原因分析与防护措施[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46.

2 吴志宏,张茂其,顾耀辉,等.烧伤早期液体复苏患者水和电解质平衡状况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2001,11(2):233-235.

猜你喜欢
电解质休克成人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固态锂离子电解质的研究进展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Sn掺杂石榴石型Li7La3Zr2O12固态电解质的制备
成人不自在
判断强弱电解质的四种经典模式
血必净注射液与转化糖电解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Un rite de passage
血清Cys C、β2-MG在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中的临床研究
成人正畸治疗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