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良 邹兰英
新疆五家渠市101团医院,新疆 五家渠 831300
新生儿黄疸为新生儿常见病,重症新生儿黄疸,导致的核黄疸是婴儿致死和致残的重要原因。回顾昌吉市医院儿科新生儿室2007年12月—2009年12月用茵栀黄针辅助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84例,疗效显著,无明显不良反应,现总结报告如下。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依据《儿科学》第5版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标准诊断:(1)生后24h内出现黄疸;(2)血清胆红素足月儿>221umol/L(12.9mg/dl),早产儿>257umol/L(15mg/dl);(3)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4)黄疸退而反复;(5)血清结合胆红素>34umol/L(2mg/dl)。满足上述任何一项则诊断陈立。结合昌吉市医院儿科经皮测胆红素所测值为相关值。将16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84例和对照组76例,两组治疗前基本情况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病例均入新生儿室,由新生儿科护士观察护理,人工配方奶统一喂养。除治疗原发病外给与常规治疗;补充能量(ATP+VitC+VitB6),补液,苯巴比妥肝酶诱导,蓝光照射,溶血患儿加用静脉丙种球蛋白、白蛋白,腹泻患儿加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妈咪爱),补充肠道微生物态及蒙脱石散(思密达)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在其他治疗相同情况下加用茵栀黄针(石家庄神威药业规格10ml/支)5—6ml(2ml/kg)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30ml中静脉输液1次/d,7—10d为一疗程,用至血胆红素基本降至正常。
结果见表1。两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12例有效病例出院后口服茵栀黄冲剂,随访黄疸均消退,对照组有效和无效病例中有6例转外院治疗,其他加用茵栀黄针剂均治愈。
治疗组治疗后血中胆红素浓度低于对照组,胆红素下降幅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黄疸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治疗组在茵栀黄针剂治疗期间有12例先后出现轻度腹泻,每日4—6次少量稀便或稀水便,加用蒙脱石散或妈咪爱后好转,不影响疗效。未发现其他明显不良反应,腹泻未列入对比观察。
新生儿黄疸的常规治疗方法是以光疗为主,同时依据病因不同给与抗感染、光疗、静脉能量合剂(VitC、VitB)治疗,必要时给与白蛋白、静脉滴输丙种球蛋白。茵栀黄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黄疸的药物,在临床上应用较多。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茵栀黄针剂主要成分为茵陈、栀子、黄芩、金银花等的提取物,他能通过诱导肝药酶系统增加肝脏对胆红素的摄取、结合和排泄能力,同时还能促进肠壁蠕动,使肠分泌物增加,泄热通便,增加粪便的排出,减少胆红素的肠—肝循环,更有效的减少未结合胆红素的重吸收,有效的降低了血中胆红素,达到治疗黄疸的目的。
新生儿由于胆红素代谢的特点,黄疸成为新生儿期的常见病症。由于新生儿血脑屏障性差,血浆白蛋白含量比较低,抵抗力比较差,随着出生后环境的改变,容易出现合并症和多种并发症,尤其是感染、酸中毒及围产期脑损伤等胆红素脑病高危因素。没有结合的胆红素易进入脑内损伤脑神经,所以积极治疗很有意义。应用茵栀黄针剂配合光疗措施,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84例疗效显著,除极个别有轻度腹泻外,无明显不良反应,胆红素下降的程度及治疗天数明显优于对照组。
茵栀黄针剂能清热解毒、利尿、退黄。其中茵陈能清热利湿、退黄;栀子能清利三焦湿热;黄芩能清热利胆减少胆红素肝肠循环,降低血液中胆红素。近年来中成药针剂发生不良反应报道很多,因为它的成分不像西药那么单纯,茵栀黄针剂也曾发生过过敏性休克、皮肤不良反应、胃肠道不良反应。但昌吉市医院一直使用河北石家庄神威药业公司生产的茵栀黄针剂,没有出现过明显不良反应。
表1 两组疗效比较
综上所述,茵栀黄针剂用于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有一定的疗效,相对安全可靠,值得推广。但是由于茵栀黄针剂为中草药制剂,每个厂家生产工艺存在差异,在使用茵栀黄针剂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中要密切注意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