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雪,陈金华,卢 蓉,孙秀梅
(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放射科,重庆400042)
纵观国内放射学发展史,各大医院对放射科护理重视不足,缺乏统一管理,甚至认为放射科护理只是辅助性工作,业务上不精益求精,这些均造成了放射科护理工作发展缓慢[1]。以前放射科护理只是从事简单登记、打针、发放报告,甚至有些放射科没有护士,护理性工作由医生、技术员来完成,出现职责、分工不明确,人才浪费,技术滥用的现象。因缺乏对口专业的培训,导致工作流程、检查秩序混乱,服务质量低劣,医疗纠纷时有发生。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患者健康意识、维权意识日益增强,放射科护理工作的重要性逐渐显现出来,提高放射科护理质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院于2007年初率先成立了放射科护理单元,在医疗、技术的带动下,摸索出了一套适合放射科的护理管理模式,使各个检查室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护理质量标准化,窗口服务人性化,社会、经济效益得到明显提高。现将放射科护理管理特色报道如下。
1.1 确定放射科护理工作范畴 在实施护理工作前首先要确定工作范畴,包括CT、MR、普放、介入室患者的接待、登记、胶片发放、窗口服务、健康宣教等;检查前的准备工作,检查中、检查后的护理工作;急、危重患者检查与抢救,对比剂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急救处理;急救物品、药品、器材、物资管理;病区管理、环境消毒、感染监控;护理教学、科研,新业务、新技术开展等。
1.2 确定放射科护士应具备的条件 根据放射科工作性质、特点和内容确定护理人员塑造标准[2],比临床护士要求更高,不但要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技术操作,还要不断学习影像学、解剖学、设备原理、健康教育及相关学科方面的知识,专科护理内容也将不断向深层次发展。学习各种新技术、新仪器的使用,掌握其基本原理与配合方法,不断总结,形成理论,以促进护理水平能够适应放射学的发展,也是新形势下放射科护士的基本任务[3]。同时放射科护士还要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协作能力和敬业精神。
1.3 放射科护理工作特色 放射科护理工作模式、工作范畴、知识点、检查、考核标准与临床其他科护理工作有不同之处;其特点为大型设备多、检查项目多、患者多、流动性大;护理工作涉及面广、量大,面向各种各样的疾病;各个检查室分散、不集中,护士工作独立性强等。
1.4 完善管理体制
1.4.1 建立健全放射科护理管理制度、计划及标准 为加强放射科护理队伍建设,引进不同层次护理人才,老、中、轻搭配,成立放射科护理团队,结合放射科特点,实施统一、规范专业化管理。制订完善的职责、岗位负责制度、培训计划、护理质量检查考核标准、各检查室操作流程、过敏反应抢救流程、急救药品及器材管理等,使各项工作有章可循[4],并贯彻落实,切实做到制度管人,如按照手术室管理模式管理介入室,按照VIP服务理念服务于所有检查的患者,按照急救部管理模式应对CT、MR、普放的急诊、危重患者的检查等。
1.4.2 质量控制及考核办法 科室成立护理质量控制小组,由护士长和2名主管护师(护师)组成,按照放射科考核标准及工作流程每天定期检查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对质量标准掌握和实施情况进行考核,不断强化大质量意识,促使人人参与质量控制。注重环节质量控制,每周进行1次质量讲评,每月末开1次质量分析会,由质量控制小组成员分别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及时纠正偏差,提高护理质量[5]。
2.1 制定检查工作流程 根据放射科特点制订工作流程,将接待患者、登记、检查前准备、健康宣教、检查中配合、检查后观察、胶片、发放报告等护理工作贯穿于整个工作流程之中,为患者提供全方位护理服务。
目前行业内涌现出的一些新的销售渠道平台有:电商平台2.0;全屋定制/整装平台;具有高端话语权的设计师工作室平台;开发商精装修工程平台;家装平台/供应链及商超平台。这些新的各类平台层层截流,传统专卖店客流呈断崖式下跌。电商平台2.0进行了线上线下的新零售整合。这些新的销售渠道的发展突飞猛进,对传统的销售渠道产生了强烈的冲击,具有很强的竞争力。
2.2 业务培训 制定业务培训计划,根据不同年资、学历、能力分层次培养,遵循“尊重人、依靠人、发展人、为了人”的原则,提高护理人员整体素质[2]。培训内容为各检查室专科护理、健康宣教、心理护理、各种设备检查原理、适应证、禁忌证、局部解剖学、影像学、PACS系统、对比剂临床应用等,组织参加诊断组、技术组专题讲座、阅片,特别应加强专科知识、技能培训,针对性收集放射护理动态发展,逐步完善放射科各检查室护理规范等。
2.3 建立横向衔接的护理模式 加强放射科与临床科室横向衔接,制作放射科检查指南,使临床护士了解患者检查注意事项,充分作好检查前准备、检查后观察与护理,特别是对比剂不良反应、渗漏患者等,加强与各科室的联系,作好回访工作。
2.4 加强安全管理,提高法律意识
2.4.1 作好增强扫描的准备工作 完善患者准备和抢救流程,急救药品、器材做到四定,保持完好,为就地抢救创造条件。
2.4.2 履行告知义务 随着患者法律意识、维权意识的增强,护士应具有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对拟使用对比剂的患者要告之适应证、禁忌证、目的、意义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4.3 培养抢救、安全意识及应变能力 随着增强技术的发展,对比剂使用量及种类越来越多,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应增加,给患者带来潜在性危害,因此应将接受增强扫描检查患者的安全性放在首要位置。强化护士安全、抢救意识;制定过敏反应抢救预案,执行每月定期进行过敏反应抢救演练、每天进行过敏反应报告制度;凡应用对比剂的患者,由于对比剂在短时间内注入,注射速率快,应观察患者有无不适,穿刺部位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积极投入抢救,并作好记录。
2.4.4 加强急诊、危重患者检查的护理 对急诊、危重患者的检查,护士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动作敏捷,尽量缩短检查流程,让患者在最短时间内接受检查、得到报告,为抢救患者生命赢得宝贵时间。小儿、躁动、精神异常者要防止其坠床。
2.4.5 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检查前,检查中,发放胶片、报告时要严格核对患者姓名、性别、年龄、ID号、检查部位等,防止差错、事故及医疗纠纷的发生。
2.5 创造服务特色,打造放射科服务品牌[6]
2.5.1 窗口服务 放射科属窗口服务单位,患者多、流动性大,让患者满意是工作的核心,坚持以患者为中心,提供良好的个性化服务。首先强化护士服务意识,灌输服务的重要性;注重护士礼仪培训,着装、仪表大方得体;提倡微笑服务,主动服务。
2.5.2 健康宣教 加强健康宣教工作,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检查目的、意义、注意事项、配合技巧等,介绍新的医疗信息、高新技术(包括口头讲解、发放宣传册、组织观看幻灯片等),让患者对检查有更多的认识,使患者对医院产生信赖感,融洽医患关系。
2.5.3 扩大服务对象 随着医院引入健康产业的概念,护理工作内容扩展到对健康的维护和促进,从医院延伸到社会和家庭[2],讲解定期体检的重要性。
2.6 病区管理 根据放射科检查室分散的特点,实行岗位负责制,要求护士人人参与管理,重视细节管理,使放射科环境清洁、整齐、舒适,检查安排有序,无投诉现象。
3.1 树立了良好的放射科窗口形象,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根据放射科护理特色,实施有效护理和管理,改变了放射科护理只是辅助性工作的观念,充分认识到放射科护理工作的重要性,使本科护士精神面貌、形象焕然一新,护士与患者交流、沟通技能明显提高,无医疗纠纷的发生,窗口服务质量明显改善,与实施护理工作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1)。
表1 实施护理管理前后科室服务质量指标比较[n(%)]
3.2 安全、抢救意识明显提高 从抢救药品、器材不齐到现在拥有医院先进完善的抢救设备,达标率为100%;由护士主持每月1~2次的对比剂不良反应抢救演练活动,使医师、技师的安全、抢救意识明显提高,熟练掌握了急救技能,丰富了急救知识,提高了抢救成功率。
3.3 完善了放射科管理体制 护理工作在放射科的展开形成了医疗、医技、护理三大板块,在管理上分工明确,细化,层次清楚,业务上更加专业化;每组都有自己的工作、管理重点及研究发展方向;医疗、医技、护理三者相互配合,形成整体,使放射科管理走上统一化、正规化、科学化。
3.4 专科知识、技能明显提高 放射科护士知识结构与临床护士不同,由于护理院校缺乏放射科护理知识学习,知识积累主要靠护理实践、专科培训获得。放射科护理工作的开展给护士提供了深入学习机会。通过参与护理、医疗、技术讲课、阅片等,使其更加熟练掌握专科护理、影像学知识、设备原理、解剖学、对比剂知识等,同时结束了穿刺技术由技术员来完成的现象,穿刺成功率从以前85%提高到95%,减轻了患者痛苦,使放射科护理整体素质、业务水平明显提高,真正实现了放射科护士与临床护士同步发展。
3.5 逐步完善放射科护理工作基本规范 在护理实践中逐渐摸索出一套放射科护理工作操作规范,完成了CT、M R、普通放射、DSA等项目检查前准备、检查中配合、检查后护理以及健康宣教、注意事项、增强检查等操作规范。
放射科护理工作的开展标志着放射科护理逐渐与临床接轨,经过2年的护理实践真正体会到护理工作给放射界带来的是一种理念的创新。医疗、技术、护理分层管理,护士承担科室大量繁琐事物性工作,使医疗、技术有更多的时间去开发新业务、新技术。良好的护理工作可以节约检查时间,使科室医疗质量、技术质量、服务质量、管理水平等得到明显提高,因此放射科护理工作是保证医疗、技术发展的基础。一流的医院,一流的设备,必需具备一流的放射科护理;放射科护理是一门年轻的学科,正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许多地方有待研究和改进,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放射界同仁们应重视护理工作,在工作中善于用科学的头脑去寻找机会,敏锐地发现护理工作中的新问题,更新观念,不断创新,摸索出一套更适合放射科的护理管理模式,为放射科护理新业务、新技术、护理教学、科研的开展奠定基础。
[1]魏光楠.基层医院放射科护理行为安全管理[J].护土进修杂志,2007.22(6):513.
[2]边巍,张旭,张媛,等.“以人为本”管理理念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重庆医学,2008,37(16):1868.
[3]丰秀琴,荆卫红,黄媛霞.全面质量管理模式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6,6(6):25.
[4]郑淑梅,雷晶,郑树香,等.医学影像护理的现状与展望[J].介入放射学杂志,2005,14(4):425.
[5]肖毅,运用PDCA循环法控制临床护理质量[J].重庆医学2005,34(6):954.
[6]徐巧兰,杨旭锋,严超贵,等.浅谈放射科的护理管理[J].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07,16(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