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相关电位和Conners家长量表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应用比较*

2010-06-15 01:44:36欧阳颖谢丹丹傅师亭
重庆医学 2010年14期
关键词:障碍杂志因子

刘 丽,冯 斌,欧阳颖,俸 曦,谢丹丹,傅师亭,吴 玫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1.儿科;3.脑电图室,成都610017;2.四川省人民医院儿科,成都610072)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儿童期最常见的行为障碍[1]。除注意力不集中和多动的症状外,常伴较多的行为问题[2]。ADHD男性明显多于女性,发病率较高,一般认为患病率为3%~6%[3-4],此病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尚缺乏灵敏特异的实验室指标。为了量化研究ADHD患儿的认知功能,评估ADHD儿童的行为问题,探讨事件相关电位(event related potentials,ERP)P3波与临床使用最广泛的Conners家长量表(conners parent rating scale,CPRS)的相关性。本文对40例ADHD患儿和40例健康儿童进行了听觉ERP P3波检测和CPRS行为评定,探讨各自在评估ADHD儿童的侧重点和相关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全部40例ADHD患儿来自本院2007年6月至2009年12月神经专科门诊患者,依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 4版)》(DSM-Ⅳ)有关 ADHD的诊断标准[5],通过对患儿及其家长进行详细问诊,对患儿做出符合ADHD的诊断。其中男30例(75%),女10例(25%);年龄8.5~10.5岁,平均(9.41±0.66)岁。健康对照组40例,为附近学校的小学生,根据 DSM-Ⅳ中 ADHD的诊断标准排除ADHD,年龄8.5~ 10.5岁,平均(9.39±0.633)岁,性别、受教育年限1∶1匹配ADHD组。两组成员均无听力障碍、无躯体疾病、精神发育迟滞、情绪障碍及其他精神疾病,近2周内未使用过精神药物,用《中国修订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城市版)》(CWISC)进行智商测定,全量表智商大于80分。两组成员居住在城市、父母受教育程度在高中以上,同时兼顾两组在家庭文化背景、收入水平等方面的均衡性。

1.2 方法

1.2.1 听觉用ERP P3波检测 应用美国MEDT RONIC FUNCTION公司Medtronic Keypoint works station 5.09型诱发电位系统,按国际脑电图描记常规10/20系统法定置电极。根据国际诱发电位、神经电生理会议建议的标准,记录电极置于Cz点(中央电极),FPz接地,双耳(A1、A2)为参考电极。室内保持安静,采用oddball刺激序列诱发P3波,双耳给声音,靶刺激率为20%,频率2 000 Hz,强度为90 dB;非靶刺激率为80%,频率1 000 Hz,强度为 80 dB。靶刺激随机出现。测试前用统一的指导语明确交代在随机编成的两种短声刺激中,识别出高音调的短声靶刺激并对靶刺激作按键反应,自动记录P3波潜伏期、波幅大小。

1.2.2 CPRS调查及评分 CPRS表[6]包括 48个条目,每个条目分0~3分四级评分,家长根据儿童平时一贯表现填写。由儿科医师分别评定出品行问题(Ⅰ因子)、学习问题(Ⅱ因子)、心身问题(Ⅲ因子)、冲动-多动(Ⅳ因子)、焦虑(Ⅴ因子)共5个因子得分和多动指数得分,将各项目得分相加除以各项目数即各分量表最后评分。

1.2.3 治疗 ADHD组患儿每日给予哌甲酯10 mg口服治疗6个月后,收集到复查者28例,再用同样方法复查ERP并请对应家长填写CPRS,结果与治疗前比较。

1.3 质量控制 ERP P3波检测由本院脑电图室专人负责完成。CPRS表调查用统一语言,父母在知情同意后填写。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对独立样本进行t检验。应用JMP8软件Bivariate analyze做双变量相关性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儿童一般情况和Cz脑区ERP P3波检测结果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儿童ERP P3波检测结果比较(±s)

表1 两组儿童ERP P3波检测结果比较(±s)

组别 n 平均年龄(岁)ERP P3波潜伏期(ms)波幅(μ V)ADHD组 40 9.41±0.66 410.23±60.678 11.46±5.370健康对照组 40 9.39±0.633 353.60±54.613 13.03±5.038 t 0.138 3 4.387 3 1.348 5 P >0.05 <0.01 >0.05

2.2 ADHD组与对照组儿童CPRS评分结果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儿童CPRS表评分结果比较( ±s,分)

表2 两组儿童CPRS表评分结果比较( ±s,分)

组别 Ⅰ因子 Ⅱ因子 Ⅲ因子 Ⅳ因子 Ⅴ因子 多动指数ADHD组(n=40)1.00±0.50 1.70±0.60 0.37±0.34 1.50±0.50 0.32±0.44 1.54±0.48对照组(n=40)0.42±0.30 0.61±0.53 0.16±0.21 0.56±0.50 0.19±0.28 0.51±0.38 t 6.291 8.611 3.324 8.408 1.576 10.641 P<0.01 <0.01 <0.01 <0.01 >0.05 <0.01

表3 两组ERP P3波与CPRS表各分量表评分相关性结果(n=40)

表4 ADHD组儿童治疗前、后ERP P3波和CPRS变化情况比较

2.3 两组儿童ERP P3波的潜伏期和波幅与CPRS 5个因子及多动指数评分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见表3。

2.4 ADHD组儿童治疗6个月后ERP P3波和CPRS变化结果 见表4。

3 讨 论

CPRS表是由美国学者Conners于1969年编制,中国已于20世纪80年代引入临床使用,经多次国内标准化,信度和效度较好[7],是目前应用价值最大、使用最多的评估ADHD儿童行为问题的量表。本研究结果显示,ADHD组患儿CPRS的结果除因子Ⅴ外,因子Ⅰ、Ⅱ、Ⅲ、Ⅳ和多动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ADHD组儿童存在较多行为问题,与国内文献报道一致[8-9]。

ERP是一种特殊的诱发电位,它和普通诱发电位不同的是要求受试者清醒,刺激至少要有2种或2种以上的刺激编成刺激序列,ERP P3波的产生是当一个刺激的出现对于受试者来说具有重要信息意义时,在潜伏期300 ms左右出现阳性波。P3波是大脑执行某一特殊信息加工时在头皮记录的电生理反应,是一个客观的、无需依靠外部行为表现来判断测试者认知状况的指标,主要反映在注意基础上的理解、判断等认知过程,是公认的衡量认知功能的手段,是评价患者认知障碍程度、疗效的指标和评价被检查者注意力的可靠性指标[10-11]。ERP P3波的潜伏期反映从刺激开始到大脑对外来信息加工这个认知过程所需要的时间,本研究与国内外文献报道结论一致[12-14],本研究发现ADHD组较健康对照组ERP P3波潜伏期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这可能与 ADHD患儿出现注意力、记忆力缺陷及信息加工过程缓慢,存在对刺激的接受、处理以及反应等认知功能障碍有关。

由于CPRS在临床工作与研究中最为常用,本研究将P3波与CPRS进行比较,以探讨其相关性和各自的特点。本研究经过双变量相关性分析,ERP P3波波幅与CPRS各分量表无肯定相关(P>0.05),但P3波潜伏期与CPRS的学习问题因子分呈正相关(r=0.395 1,r=0.379 5,P<0.05),说明 P3波的潜伏期越长,患儿的学习问题越严重。ADHD儿童学习问题与潜伏期长密切关联,提示学习问题较为严重的儿童可能有认知功能损害。本研究还发现,28例ADHD患儿经哌甲酯治疗6个月后,ERP P3波的潜伏期缩短(P<0.05),CPRS 3个突出的问题因子(学习问题、冲动-多动、多动指数)得分亦降低(P<0.01),说明 ERP结合 CPRS表可作为衡量ADHD疗效的一个客观指标,与Sunohara等[15]发现哌甲酯治疗可以使 P3波潜伏期缩短到正常儿童水平的研究结果近似。

CPRS与ERP既有相关联,又侧重点不同。CPRS项目适度,内容简单易懂,临床应用发现对ADHD儿童的诊断敏感,又能够反映药物治疗的效果,但容易受家长主观因素影响。ERP是在头皮上记录的人的认识过程的电位变化,不受刺激的物理特性影响,由于ADHD患者的脑功能损伤是轻微的,常规临床检查手段对脑的轻微损伤不敏感,而ERP对脑的轻微损伤比较敏感。有报道在与认知、记忆功能损害有关的疾病中,P3的波幅和/或潜伏期发生相应的改变,较其他检测指标出现早[16]。P3波的结果是一个量化了的电生理学指标,它灵敏,能较客观地判断ADHD患儿认知障碍程度,但特异性差。和许多实验室指标一样,应把它和临床、心理测试等多种技术结合使用。

CPRS与ERP从不同角度评估了ADHD儿童及其严重程度,相互补充。ERP P3波测试和CPRS联合使用能为ADHD患儿认知障碍和行为问题提供客观的、有价值的指标,有助于更全面、客观地评价 ADHD。

[1]李岳玲,钱秋瑾,王玉凤,等.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成人期预后及其预测因素[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39(3):337.

[2]张凤玲,马士薇,史静敏,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行为问题分析[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6,21(12):774.

[3]孙黎,王玉凤,何华,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服用单剂量哌甲酯后脑电α波的变化[J].临床精神病学,2009,23(8):584.

[4]Greenhill LL.Diagnosing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 in children[J].Clin Psychiatry,1998,59(7):31.

[5]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M].4th edition.Washington DC: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1994:129.

[6]苏林雁,李雪荣,黄春香,等.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的中国城市常模[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1,9(4):241.

[7]范娟,杜亚松,王立伟.Conners父母用症状问卷的中国城市常模和信度研究[J].上海精神医学,2005,17(6):321.

[8]静进,吴丙辰,麦坚凝,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社会适应行为特征[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7,22(7):502.

[9]赵云静,郗春艳,马学梅.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行为问题的对照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2):140.

[10]张连春,张玉琴.电生理检查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治中的应用[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12):945.

[11]任艳玲,董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脑诱发电位研究进展[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06,33(4):215.

[12]杨庆南,郭琴,穆俊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的正性波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8,34(8):474.

[13]Mercugliano M.What is attention-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J].Pediatr Clin N Am,1999,46(5):831.

[14]林秋君,胡君,陈珊,等.事件相关电位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综合干预中的应用[J].中国医师杂志,2005,7(4):491.

[15]Sunohara GA,Malone MA,Rovet J,et a1.Effect of methylphenidate on attention in children with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ERP.evidence[J].Neuropsychology-pharmacology,1999,21(2):218.

[16]陈兴时.事件相关电位及其亚成分[J].现代电生理学杂志,2003,10(3):164.

猜你喜欢
障碍杂志因子
因子von Neumann代数上的非线性ξ-Jordan*-三重可导映射
东方养生杂志征稿函
睡眠障碍,远不是失眠那么简单
基层中医药(2020年5期)2020-09-11 06:32:02
一些关于无穷多个素因子的问题
中等数学(2020年1期)2020-08-24 07:57:42
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
杂志介绍
跨越障碍
多导睡眠图在睡眠障碍诊断中的应用
扶贫杂志走进“两会”
中国扶贫(2015年6期)2015-05-15 17:3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