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鹤 吴丽娜 包广亮 王鹤龄 李守彦 刘晓平 自孝海
工伤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往往存在复杂的心理问题。他们在受伤前躯体和心理都是健全的,因工负伤而导致多种躯体残疾和心理伤害,以至于难以适应伤残生活,而产生抑郁、焦虑、抱怨等消极的情绪。他们需要伤残康复以适应伤残后的生活,同时也特别需要心理干预配合康复训练来帮助他们走出阴影,尽快回归家庭和社会,勇敢地面对今后的生活。
1.1 对象 选自 2009年 2月~ 2009年 8月在我院住院的30名男性工伤病人,他们都是下井工人,平均年龄为 36.5±8.45岁,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
1.2 方法
1.2.1 测量工具 症状自评量表(SCL-90)[1]:此量表共 90个项目,每一项目均采取 5级 (1~ 5)评分,包括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性、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 9个因子。分值越高,越有可能存在心理问题。在入院第二天对被试进行测查,住院 1个月后再次用症状自评量表对被试进行测查。测查在心理学专业人员指导下完成。
1.2.2 心理干预实施 ①首先征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讲明干预的目的,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使之积极配合;②团体心理治疗(每周 2次,每次 50分钟):与被试共同讨论如何面对压力和挫折、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等,充分发挥小组相互支持的作用,以帮助他们逐步适应社会生活;③个别心理治疗(每周 1次,每次 40分钟 ):根据每个患者产生抑郁、焦虑情绪的原因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采用劝解、启发、疏导、保证等方式进行个别心理干预,以提供心理上的支持。同时指导患者家属在各方面关心、支持、帮助患者 ,给患者以温暖及勇气,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④放松训练,依次对身体各部分肌肉先收紧再放松。首先从双手开始,收气时逐渐握紧拳头,吐气时缓缓放松,借此感受到紧张与放松的感觉,然后用类似的方法从前臂、上臂、脸部、颈部、肩部、腹部、大腿、小腿等部位肌肉逐步放松训练,整个过程与呼吸紧密配合,一般每次训练 20分钟左右,由于病人因身体上的残疾不能做放松训练的可以跳过伤残部位,心理干预治疗在第一次心理测查之后即开始。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资料均采用 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干预前后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
经过心理干预后,SCL-90量表的总分、总均分、人际关系敏感性、焦虑、偏执及精神病性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其它因子分较干预前也有所下降 ,见表 1。
表 1 心理干预前后 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的比较(±s)
表 1 心理干预前后 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的比较(±s)
注:*P<0.05
项 目 干预前 干预后 t P总 分 179.29±79.69 135.15±59.81 2.57* <0.05总均分 2.01±0.89 1.52±0.67 2.57* <0.05躯体化 2.24±1.00 1.73±0.56 1.24 >0.05强 迫 2.49±1.19 1.76±0.77 2.23 >0.05人际关系 2.24±1.05 1.87±0.81 3.39* <0.05抑 郁 2.03±0.99 1.67±0.84 1.74 >0.05焦 虑 2.13±1.07 1.59±0.92 2.44* <0.05敌 对 2.12±0.97 1.5±0.79 1.59 >0.05恐 怖 1.82±1.14 1.45±0.77 1.56 >0.05偏 执 2.09±1.29 1.38±0.81 2.54* <0.05精神病性 2.25±0.12 1.66±0.84 3.33* <0.05
本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心理干预,SCL-90的总分及各因子分均有所下降 ,其中总分、总均分、人际关系敏感性、焦虑、偏执及精神病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这说明干预后患者心理某些方面的健康水平明显提高,证实心理干预能提高工伤康复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相一致[2]。
心理干预后,工伤康复患者的信心得到显著提高,焦虑情绪得到明显缓解,工伤康复患者的失眠,多梦 ,焦虑不安以及厌食的频率明显减少,出现情绪暴躁、无理取闹的行为减少,情绪稳定性增加;绝望、自暴自弃的想法减少,求治动机和康复信心增强,治疗依从性提高,并能参与社交活动,促进社会功能康复;更多地偏执情绪得到明显改善,不再故意刁难医护人员及家属,人际沟通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个别心理治疗可以帮助病人提高对自身疾病的认识能力,消除不必要的担心和恐惧,充分调动潜在能力,突破其内心障碍,从困境中找到更多的出路,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使其认识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及积极生存的意义,从而消除了思想上的压力。
在团体治疗中,团体所提供的宽松的交流氛围及患者相似的患病经历,使患者感到被接纳、爱护及认可,体验到了归属感。他们相互信任,彼此尊重,建立起来的良好关系可以使患者降低社会屏障,不受防御机制的阻抑而揭示自己最核心的情感,即真实的自我[3]。患者在团体成员面前充分表露自己内心的感受,焦虑等情绪得到了缓解,心理状况得到改善。
放松训练也称松弛训练,是通过“降低中枢神经系统的激活”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变化[4],在安静的环境中,按一定的要求去完成特定的动作程序,通过反复训练,使人学会有意识地控制自身的心理生理活动,以降低机体的唤醒水平,调整因紧张性刺激而引起的机体心理—生理功能的紊乱[5],从而消除患者心理压力,达到治疗效果[6]。有文献报道[7],放松训练可应用于矫正一般性职业性紧张和焦虑症状,松弛训练后出现的愉悦感,可缓解患者焦虑 ,增强自信心。
本研究作为一个探索研究,样本小,心理干预时间短,在控制变量方面存在着不足。尽管如此,其现实意义还是显而易见的,经过干预,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的提高。我国工伤康复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工伤康复患者的心理康复工作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8]。本文探索心理干预对工伤康复患者心理健康疗效的影响,以期促进工伤康复和心理康复医学的发展。
[1]汪向东.心理卫生评定手册 [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增刊):31-35
[2]李永荣,王菊花,询先梅,等.26例急性应激障碍临床分析 [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7):793-795
[3]樊富珉.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2
[4]姜乾金.医学心理学 [M].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1993:11
[5]张苏范,毕希名.生物反馈 [M].北京:北京科技出版社,1987:15-66
[6]宗丽春.放松训练辅助治疗抑郁症的效果观察 [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8):912-914
[7]杨大梅,魏秋菊,刘红霞.放松训练辅助治疗焦虑症效果观察 [J].护理学杂志,2006,21(7):62-63
[8]黄文柱,梁维松,廖祥洲,等.工伤康复患者心理障碍及干预治疗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J].中国实用医药,2009(11):222-224